高三那年,有升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学长写信给我们。
我们是职业高中,能考入西北农大的,绝对是凤毛麟角,若全校高考荣光有十分,这几位学霸能占去八分。
信里提到的大学生活,令我们艳羡不已。
比如,刚到学校,同学们捧出老家的土特产来款待新同学,吹拉弹唱,各种文艺汇演,热闹非凡。
我一如既往地和同学们脑回路不一样。
我想,如果我是新生,吹拉弹唱样样不行,岂不是很尴尬。
这跟担忧中500万彩票该怎么花还不一样,而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舞台已经摆好,你啥都不会,不要误会我不是针对你,我是说,从你们这个高中考上来的,啥都不会,没有一点文艺才华,这就不是失去露脸机会的问题了,而是无法避免地——丢脸。
如果你还不理解,公司年会强制表演节目了解一下。
当然,这担心是多余的,我考上了一所大专。
同学们几乎全是本省的,都很朴实,迎新晚会很精彩,但不是新生们演出,而是校艺术团的同学们表演的。大家都是农村里出来的,谁也别嫌谁土鳖,关系相当融洽。
农家子弟和城市里的孩子存在的差距,是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开始酝酿了。
我没读过幼儿园。
我第一次学美术,是在初中。
美术课一般是安排在上午的第四节课。
有美术课的日子,我是不吃午饭的,因为我会一直画下去,画最满意的幅来交作业,根本顾不上吃饭。
天知道如果我小时候能接受系统的美术培训,我现在会不会已经是个画家了。
人能成材,有两类动力,一是外在的压力,比如说你学的是这个专业,老师要求你必须做么多的训练;二是兴趣驱动,不需要外力,你自己就觉得,午饭有什么意思,远不如画画来得有趣。
我是认真的,尽管这一科根本就不考。同学们没有人拿美术、音乐之类的课程当回事儿,没有一个像我这么认真对待的。
初中毕业以后,大部分同学都成了农民、工人、农民工。
兴趣爱好?不存在的,有的只是捋起袖子挥汗如雨。
不同生活环境形成不同的圈子,无法强行融入。
艺术如此,社科类的知识水平也如此,比如,当他提到“亚当”,你能接的只有“夏娃”,而他要说的却是“亚当斯密”,你们能有什么可聊的呢?
被边缘化的人,必然是自卑的。
讲这些并不是做无谓的哀叹,只是想说,很有必要建立自己兴趣花园,可以是文学艺术,也可以是经济政治,可以让人不再浅薄,自信地走向舞台中央、聚光灯下。
兴趣驱动的东西,就算成不了主业,也能让精神生活丰富一些,做一个纯粹的人、高雅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培养个兴趣吧,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2018.06.1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