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当分组程序化作业,导师点评完所有的内容,点一个人总结,她说有一个人像雷佳音,观察了很久。决定让他上台陈述,出乎意料,我被点上了台。
即使你不是这个菜,可是被认定叫这个名字,那也只能接受,并演好后续的角色。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40614/7737419addf826c8.jpg)
“一个人不可能总是潜意识地依靠灵感进行创作。世上没有这样的天才。因此,戏剧这门艺术首先教我们有意识地恰当地创作,因为这将是潜意识绽放、灵感出现最好的准备方式。在塑造角色时,进行有意识地创作的时间越多,就越有可能激发情感自然地流露出来。
“‘你可能表演得很好或是表演得很糟糕,最重要的是你应该演得真实。’谢普金在信中是这样写给他的学生舒姆斯基的。
“演得真实意味着要演得合乎情理,有逻辑,前后连贯。要跟你的角色感同身受,要融入角色中。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40614/d96c483ecd730028.jpg)
“如果你们能领会到所有这些内在过程,并且尽力让自己与所饰演的角色在精神上和肢体上保持一致,这就是体验角色。这在创作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体验角色不仅能为我们打开灵感的大门,还能帮助饰演者实现他们的主要目标。他的工作不单是表现角色的外在生活,还必须要把角色的品性演得恰到好处,要给角色注入灵魂。戏剧艺术的基本目标就是通过艺术的手段来塑造人的内在精神世界。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首先考虑角色的内心活动,然后通过体验角色的内在来塑造角色的精神生活。饰演一个角色,就必须体验到与角色相符的情感,每次都要重复这一创作过程。”
“在匠艺演员看来,戏剧语言和造型动作——在抒情的时候,就要表现夸张的柔情甜美;在朗诵叙事诗时,声音就得沉闷单调;表达仇恨的时候,就得低声呵斥;表达悲伤时,嗓音中要带有虚假的哭腔——目的就是要渲染演员的声音、语言和动作,让演员看起来更美,让他们的舞台效果更有表现力。
“不幸的是,世界上低级趣味比雅致趣味终究多得多。浮夸取代高尚,俗媚取代优美,戏剧效果取代表现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40614/88178c77212981a0.jpg)
“最糟糕的是这些陈腔滥调在表演角色时简直无孔不入,情感稍有疏漏,它们就乘虚而入。并且,它们还经常抢先一步,堵住情感抒发的道路。这就是演员为什么要时刻认真提防这种机械表演手段的原因。即使是天资聪颖、极富创造力的演员也不例外。
“无论一个演员有多高超的机械表演技艺,因为这种技艺固有的机械性,他都不能感动观众。他必须要有一些辅助的手段刺激观众,所以他借助于我们称之为做戏的手段。这些做戏的手段只是一种对浅薄的外在情绪的人为模仿。
“如果你攥紧拳头,全身肌肉紧绷,或者呼吸时断时续,你就会让人感觉到你的身体处于一种特别紧张的状态。这通常会让观众认为是一种激烈情感的有力体现。
“有一种更神经质的演员会故意做出过度紧张的情绪,制造出歇斯底里、病态狂乱的舞台效果,而这一虚假的身体兴奋状态就跟他们的表演内容一样,空洞无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