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况
我一位关系还算不错的朋友,向我安利一款听书APP。他说这款APP很好用,半个月就听完了4本名著。
我一愣,笑笑不语。
他撇了我一眼,“说吧,你到底怎么想的,每次你笑笑不语时,心里头总有一些见不得人的鬼话。”
娘唉,他还真了解我!
“那你听完这些名著之后,学到了什么?”
空气突然安静下来,半晌之后,他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我就这么愉快地结束了这次谈话,看来我“聊天终结者”这个名号,还是没有丢。
自从“知识付费”经济兴起之后,贩卖知识就成了好多人的谋生手段。这让“百无一用”的读书人似乎看到了一点点赚钱的希望。网上有各种各样的付费课程:教你聊天,教你写作,教你理财,教你读书,教你学英语,教你谈恋爱……
那些晦涩难懂,庞杂又分散的专业知识,被人经过系统归纳整理之后,做成了一节一节的付费课程,还有厉害的人专门给你讲解,对于那些忙得抽不出时间来系统学习的人来讲,真是天大的好事。只要你掏钱购买课程,打开手机,随时随地都能学习。
“知识付费”,说白了,就是别人已经将知识整理打包好了,送到了你的嘴边,只要你张嘴就行。
就连读一本书这样非常私人化的事情,都有人专门的给你读,给你讲解,给你讲他们所读到的感悟,听起来似乎美好的不得了。比如说,火的不得了的《易中天品三国》,《蒋勋细说红楼梦》……
虽说开卷有益,可恕我直言:读书这样的事,你要是真的想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话,你还是得自己亲自去读。
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就是因为不同的人读起来有不同的感受,1000个读者眼中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
你若一味地听别人怎么读书,而自己不去读原著的话,就有点舍本逐末了,你只是拾人牙慧,而没有自己的感受,太过可惜。
这感觉,就像是一个特级厨师跟你讲某道菜的做法,从原料的挑选,火候的掌控,到调料的顺序,摆盘的讲究,都给你讲得清清楚楚。可你若自己不亲自动手,你还是做不出这道菜。
你只有自己亲自去试一下,并在做菜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口味,去增减调料,改善味道,你才算真正掌握了这道菜,才能把这道菜做得最适合你自己的口味。
读书,也是如此,最重要的是自己的体会跟领悟。
只是大多时候我们太过忙碌或是太懒,连自己去拿起书的欲望都没有,更别说去感悟了。
与书相比,手机似乎更是我们愿意与之相伴的良物。书中是否有颜如玉,不好说,不过抖音里面确实有一群好看的小哥哥、小姐姐。所以我们不约而同地选择用手机听书,这样两全其美的方式,来让自己充实一点。
我曾经参加了一个同事的婚宴,新娘的哥哥恰好跟我们坐在一桌。大概彼此之间不太熟络,所以大家拼死命地找话题。
也许因为我们是老师的缘故,聊天的话题不知不觉间从对新人的祝福转移到学案制作,最后竟然到了读书上面。
新娘的哥哥突问一句:你们有没有人看过《易经》?
“读不懂!”我直摇头。
其实我说的是实话,《易经》看不下去,《道德经》也看不下去,只有到《论语》的时候,能借着注释,勉勉强强的读下来。
“这有什么读不懂的!”他自信地回答。
啊!?
听到这话时,我并没有觉得被别人鄙视。我只是觉得非常的惊讶!
难道在这小小的饭桌上遇到一位读得懂《易经》的风水玄学高人。
“读易经,你可以先读其中的几小段,有某某某说易经,你根据他注释看不就行了!”他接着说道。
“那你读过没有?”
“我也没有看完!”
“你自己都没有看完,你就敢教别人怎么去看书!?” 我嘴贱地加了一句。
我看到了一桌人复杂的神情!
嘿嘿,我又愉快地把话题终结,整桌人不再言语,盼着快点上菜!
恕我直言:读书这样的事,还是得亲自动手《易经》我真看不懂,语言晦涩,意思模糊,根本就不知道它讲的是什么。
读《易经》,重在感悟,它在你眼中可以是治国之道,可以是处事哲学,可以是宇宙真理,也可以是占卜之学,据说真正读懂之人,能根据卦象爻言,推断祸福凶吉,这哪是我等凡人能够期待的技能。
人生很多事情其实跟读书相通。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不光要看看太阳,不光要和心爱的人牵手走在街上,更要亲身去体验一下别人嘴中所说的美好的东西。
你只有遍历世界,才能真正明白自己心之所向。每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对别人来说是惊天动地的伤,而到了你这里可能是随手拂过的尘。
不要在别人的观点里意淫整个世界,别人的意见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你内心的感受。请在尝遍了酸甜苦辣的人生味道之后,再跟别人说,你喜欢的是白开水的平淡。
叶况,有八块腹肌的教书匠。
来公众号:喜乐青年
有你意想不到的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