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婷是谁?
关注女排夺金消息的人估计知道,朱婷是我们女排国家队的主攻手,在夺金一战中拿下全场最高分,是女排众多悍将中的悍将,王牌中的王牌。很快,她将以千万年薪远赴土耳其打球了。
最近,央视一篇文章在以讽刺为主的网易出乎意料的收获了好评。因为这篇文章,本身就是在讽刺,讽刺那些当地官员在女排夺金后给朱婷父母送去一块内容挺搞的牌匾以及两万奖金。
讽刺的什么呢?
———势利。
朱婷是个苦孩子,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农村家庭,靠父亲在村里开的一间小小修车铺维持生计,她能有今天,很不容易。
当年出生时,因为超生,家里被罚了一大笔款,负担陡然沉重起来(还好没强制堕胎,感谢领导不杀之恩)。
上学期间,朱婷一度游走在失学边缘。如果出去打工,社会也就多了一个普通的打工妹,而少了一个国家王牌,女排夺金的历史,很可能被改写。题外话:一个人的正确定位真的太重要了,放对了位置,一个普通人可能成为大师,王牌,明星,甚至伟人。
后来历尽艰辛,终于进入女排队伍,即使如此,长期以来朱婷的收入都不高,甚至不能保证自己的营养和穿衣。郎平教练是自己掏腰包从美国买来蛋白粉和裤子送给她。
与郎平的雪中送炭相比,官员们的锦上添花,势利之嫌,跃然纸上。
送温暖,送温暖,别人冷的时候送的才叫温暖,别人火的时候,那叫什么?
就像央视提到的网球国手李娜,背负骂名时,人人避之唯恐不及,待到功成名就,对那些纷至沓来的笑脸,李娜那句大白话打这些脸打的那叫一个啪啪啪:“我喜欢雪中送炭,不喜欢锦上添花。”
恐怕朱婷的教练郎平,对这句话也是感同身受,当年被痛骂成汉奸,如今却被盛赞为英雄。天下熙熙攘攘,多少人情冷暖,多少世态炎凉,唯当事人心中清晰如明镜。
趋炎附势,攀龙附凤,也许是人性普遍的弱点,也许是这个民族更为特色的传统,类似的故事哪里都有,在大天朝,却能成就一段段经典故事。
几千年前,就有一个叫苏秦的读书人,外出闯荡好几年也没混出个人样,处处碰壁,穷途末路,只好灰溜溜的回老家,结果连家里人也不待见他,父母见他转身就走,老婆见他视而不见,大嫂见他直接连冷饭都藏起来,村里人也纷纷开启嘲讽模式:你看,当初劝你不要不务正业,结果呢,现在连屌丝都不如了吧?
既然都不待见,那就不见吧,苏秦关起门来认真读书深刻反思,头悬梁锥刺股就是描写此人,待到其重新出山,纵横捭阖,山河失色,最后出任燕、韩、齐、楚、赵、魏丞相之职,成为中外历史上唯一身挂六国相印的牛人,其在位之时,秦国的虎狼之师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后来经过洛阳时周天子派人迎接,苏秦在路边发现了跪迎三十里而来的嫂子一行人,让苏秦不禁感慨权势富贵的力量。
这个段子众所周知,而类似的故事后来在中国也一直循环上映着。
也许段子听着很舒服,但其实,我们真的不怎么需要这种戏剧化的故事。
一方面,我们要对人性的弱点洞若观火,既不苛求也不同流。
趋利避害趋炎附势乃人之常情,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乃世之常态,君子对此,可理解,可利用,不可同流,亦不必偏激。纵是经天纬地之才,也不应对伯乐过分期待,而功名利禄,该求还是得求,毕竟很多事要钱权在手方可推行,只要不忘初心,不被金钱权势所腐蚀奴役,亦不失山高水远君子之风。
另一方面,我们要构建一个公平公正,自由民主的社会,就必须持之以恒的通过制度完善,最大程度上遏制各种人性弱点的阴暗面。
小到一个城邦,大到一个国家,要建成一个文明现代富强繁荣的社会,靠的是有责任有担当的现代公民,而不是一群趋炎附势攀龙附凤的奴才。
就像央视说的,请少些套路,多些真诚。
这话,不仅仅是说给官员听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