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养育并不难,关键是我们要转变身份,在养育中成为一个观察,一个指导者、一个追随者。
作者:一木钉
1、
周五下午,儿子所在的蒙氏幼儿园有公开课,家长可以去参观。
当我们一众家长还闲聊着、嘈杂着进入教室开始签到时,我有点隐隐的担心,担心这份嘈杂会影响到孩子们,可是往教室里看,才发觉我的担心有些多余了。
孩子们正随着音乐,双手掐腰沿着地上的线,一小步一小步静静地走着,偶尔抬头看一眼,跟来人用眼神打个招呼,便迅速回到刚才的状态。午后的阳光柔柔地照进教室,我们这些浮躁的大人也渐渐安静下来,坐在教室的一边静静看着。
一个班二十几个孩子,全程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没有一点催促声、命令声,孩子们却不吵不闹,每一项活动都井然有序、专注投入。他们按部就班,不急不躁,时间就像是静止了一样。看着孩子们认真的样子,我忽然有些感动,这份全然当下的状态,于我们成年人是一种奢侈,于孩子们却是自然而然,如果我们每一刻都能享受当下,这本身不就是一种幸福吗?
同时,我也很感叹那个在家里任性的猴孩子在学校却乖得像个天使宝宝,有的家长说是因为孩子怕老师。可我知道,孩子在学校和在家里判若两人的状态,绝不是单纯是因为惧怕老师。
细细观察,老师跟孩子的互动,声音始终是低的,动作始终是轻的。没有我们日常对孩子的疾言厉色,也没有我们惯用的唠叨催促,甚至没有一句话是多余的。
而在家里,催促、吼叫、威胁、惩罚甚至直接动手,都时常会发生。我们被生活所累,跟孩子相处常常处于无意识的状态,不是盼着孩子赶紧睡,就是盼着孩子能自己玩,最好离得远远的,不要来烦我。
这样的状态下,我们已经失去了临在的感受,看不到孩子更无法好好沟通。家庭教育中,我们缺少的其实不只是耐心那么简单。
2、
我特别庆幸,自己在对教育并无研究之时,误打误撞选择了这所蒙氏幼儿园,现在儿子的成熟、独立、专注全都是显而易见的。就连陪写作业的过程,我们也少有嘶吼和对抗,过渡得比较顺利。
虽然蒙氏教育已经在全世界实行了100多年,但是跟身边人谈起,很多家长竟然还对它有着很深的误解,觉得蒙氏教育是为残障孩子设计的。所以我觉得还是有必要普及一下。
蒙氏教育的创始人是意大利的女性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 ,1870~1952年),她不仅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个女医生,还是意大利第一个女医学博士。在照料残障儿童的时候,她天才般地发现“儿童可以实现自我教育”这个领先时代的教育理念,之后在贫民窟开设儿童之家,用自己独创的教学方法把贫寒普通的穷人家孩子教成了少年英才,轰动了全欧洲,于是蒙氏教育一炮而红,全世界都开始研究这种由蒙奶奶创立的教学法。
它的教学特点是以孩子为中心,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教师扮演观察者和协助者的角色,反对填鸭式教育,不教而教。
蒙特梭利曾说过,“家庭不仅与教育进步密切联系,而且也与社会进步密切联系。”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孩子的成长不过是模仿着父母的言行举止。其实想要改变家里一派混乱的场面,首先要做的绝不是获得如何教育孩子的实操方法,而是在思想上,从改变自己的认知开始。
3、
我一直觉得养育就是一场修行,看似是在学习如何教育孩子,实则是在修炼自己。
如果想要我们跟孩子少一些对抗,多一些温暖,让教育这件事如春风般自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绝不是改造孩子,而是改变自己。
语言上:戒吼,戒多话。
几乎所有的妈妈都会唠叨,我也曾被儿子冠以“唠叨大王”的“美名”。唠叨这件事看似是对孩子的关心,实质却是对孩子的不放心。孩子能感受到,所以,你越唠叨,孩子越烦,也越不会把你的话当回事。
这时候,语言不过是在释放成人自己的压力,并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
所以做父母一定要谨言慎行,在说之前先学会听,只说必要的话。
行动上,戒干涉,戒插手。
蒙氏老师对孩子多是观察和引导,极少干涉。在帮助前会先询问孩子的意见:“你现在需要我的帮助吗?”得到孩子的允许后,老师才会帮忙,但只是就事论事,绝无评判。
成人容易一不小心过度关心,妄加评判,过度的关心是一种干扰,评判本身就是伤害。
我们要尊重孩子,给他空间和选择,学会退后一步去观察,学会不动声色地引导。
沟通上:尊重、平等、理解。
我们总觉得自己懂得的比孩子多,便会陷入说教灌输的沟通误区。这样的沟通方式,会生生把孩子倾诉的欲望堵住,久而久之,孩子便会对我们关闭心门。
蒙特梭利认为,孩子是有其精神胚胎的,并非我们以为的孩子是白纸一张,由你画什么便是什么。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孩子们有着天然的性格差异。所以面对孩子,我们要保持一份好奇心,以一颗尊重的平等的心多多理解,避免粗暴打断、盲目指导。
在家里开展蒙氏教育,我们首先要学会观察、理解孩子,鼓励孩子取得进步,传递爱与信任,成为孩子的朋友,允许孩子犯错,也教会孩子在错误中成长
让我们在养育中成为一个观察者、环境的创设者、指导者、追随者。
将蒙氏教育的理念引入家庭,养育将不再是一场大人和孩子之间的较量,而是一份真正的陪伴,一份有质量的爱。
作者简介:一木钉,两个男孩的妈妈,亲子专栏签约作者。专注心理、教育写作,在文字中疗愈自己,惠及他人。个人公众号:一个木头钉子(coffee_fk)。个人微信:fk1986122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