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滋味》汪曾祺 天津人民出版社
书评
1、主要看怎么写文章,反而没怎么在意内容。
2、有人情味,看到物、景、人会联想到人生,世界,文学,有自己的感触。
3、编者不用心,小散文有重合,不会再看。
4、这本书笔记不多,但收获其实相当丰富,知道文章要怎么写了,可以学习的地方很多。
笔记
P16两三句就把引子说完,别费太多精力。由景到汤,由汤到情。
P28【故乡的元宵是并不热闹的。没有狮子、龙灯,没有高跷……】开头说不热闹,紧接着写各种没有,强调到底多不热闹。用了很多说元宵那天,结尾就很简略,一段话说完好几天。【年过完了,明天十六,所有店铺就“大开门”了。我们那里,初一到初五,店铺都不开门。初六打开两扇门……十六把全部排门……年就这样过去了。】
P40说豆腐:豆干、豆皮、豆腐、豆花,哪里有,都是什么做法。分说开来,条理清晰,花,枝,叶聚在一起说。
P46【这城真够小的。城里只有一条大街。从南门慢慢地遛达着,不到十分钟就出北门了。】一句话就说完了。
P61【看来北京郊区洋蘑菇生产有点过剩了。】有现象,有感触,但廖廖几句。
P64 食物——怎么做(做的乐趣,观察的细致)——怎么吃(吃的时候是什么情绪)——什么情况下吃(情景,想到那样吃的,就想起某件事来)——感情【夏日于柳阴下喝一碗,风味不恶。我离乡五十多年,至今还记得豌豆粥的香味】
P108【“泡茶馆”是西南联大学生特有的说法。本地人叫做“坐茶馆”,“坐”,本有消磨时间的意思,“泡”则更胜一筹。这是从北京带过去的一个字,“泡”者,长时间地沉溺其中也,与“穷泡”、“泡蘑菇”的“泡”是同一语源。】两个不同的意,语义不一样,像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一样,会将文章变一个味道,所以要用对字。
P127【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还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言之有理,要多出去感悟生活呀。
P141【亚平同志掏出笔来在这道菜四边画了一个方框,又加了一个螺旋形的小尾巴。服务员接过菜单,端详了一会儿,问:“这是什么意思?”亚平真是个老编辑,他把校对符号用到菜单上来了!】没直接言明这个人有趣,但话里透着对熟人的打趣,忍俊不禁,学着点。
P153 总分总的写作方式:先说问题——用两三句举个例子——再说另一个问题
P210 【世间万物,宣传太过,即使真的了不起,也很难使人满足。】期待太多,实物不符,失望就有了。
摘抄:
P48【忽然变天了,天一下子黑了下来,云头在天上翻滚,堆着,挤着,绞着,拧着。闪电熠熠,不时把云层照透。雷声訇訇,接连不熠,声音不大,不是劈雷,但是浑厚沉雄,威力无边。我仰头看看凶恶奇怪的云头,觉得这真是天神发怒了。我感觉到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恐惧。我一个人站在广漠无垠的大草原上,觉得自己非常的小,小得只有一点。】景和人和情相连。
浅白色的茶叶筒似的陶罐里、夜雨初晴、暑尽天凉、月色如水、卷袖下厨、提笔落字
P118【入口使人攒眉】真形象
P134【我们在小说里要表现的文化,首先是现在的,活着的;其次是昨天的,消逝不久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我们可看得见,摸得着,尝得出,想得透】我自己写作练习,也从日常先入手。
P142【我宁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鸡活鸭、鲜果水菜、碧绿的黄瓜、通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白言日日,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我也爱,爱那种生命力,鲜活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