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中16 坚持分享1311天 23.1.7运动打卡第358天 2664h 约练712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shuō)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yuè)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导读】学,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到孔子之时更是相当成熟了。据《甲骨文字典》,《说文》:“学,觉悟也。从教从……”甲骨文均不从攴,且省子或省作爻……故学当从爻取义兼声。《说文》,“爻,交也。”教与学乃思想之交流,故教……从爻,爻,效也,仿也。段注爻曰,教与学字皆以爻会意,教者与人可以仿也,学者,仿而像之。”这就是说,学,与教有分不开的联系,其核心是“仿而像之”。这里的“学”指的是什么呢?一直以来,学术界并无分歧。然而,随着创新风潮的兴起,传统的解读也遭受到了新的挑战。
2013年,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了杨朝明主编的《论语诠解》,认为“本章表达了孔子对待自己理想与信念的态度”,“如果天下无道,时世不济,那么,即使很少人能够理解或者根本没有人理解,也应坚信自己的学说”,并且以“孔子临终前七日之事”作为证据,明确提出,学“有做名词用的‘学术’、‘学说’等义,这里应为后者,指思想主张及对社会、人生的总体认识”。于是此处的解读就有了分歧。那么。这里的学,到底是指学习,还是指孔子的学说?大家不妨想像一下,如果《论语诠解》的编委们在年终总结时把没有完成全年任务归因于疫情防控,而领导因此得出结论,编委们的总结“意味深长”,是在“感叹无道的现实,感慨自己的学说未能行世”,编委们会同意领导的结论吗?想到了这一点,相信大家会对这一“创新”解说有一个基本的评判。孔子说:“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他一直强调“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语出《中庸》)。”面对鲁哀公关于儒服的询问,孔子也是断然否认:“丘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不知儒服(《礼记·儒行》)。”正如中庸所载,“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在孔子眼里,哪里有什么他自己的学说?因此,所谓孔子学说,其实是后人对孔子教授内容的称呼,而在孔子本人看来,哪里有什么孔子学说!因此,所有认为孔子的话是论述孔子学说的解读都是不符合孔子本意的!另外,中国古代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超出现代人的想像。据《周礼》记载,建邦六典中,教典位列第二,仅次于治典;官府之六属中,地官仅次于天官位列第二掌邦教;官府之六职中,教职仅次于治职位列第二,这是孔子时代的社会大背景。我们知道,孔子一生都在办私学从事教育。在当时重视教育的社会大背景下,作为一家民办教育机构的负责人,您觉得孔子更可能会提到学习呢?还是会提到一个在他自己看来根本就不存在的学说?答案自在不言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