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RIA学习力导师授证班输出合辑
「RIA学习力」《故事思维》No.4,七七

「RIA学习力」《故事思维》No.4,七七

作者: 棠七七 | 来源:发表于2018-12-16 08:32 被阅读3次

拆页五

换位思考,换个角度讲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特定的观点,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有的时候是两个或者三个,我们只关注一个)。聆听一个故事,就是短暂地间接与描述者分享他的视角。同一个故事,如果视角不同,意思也会完全不同。

以《三只小猪》的故事为例,无论是让有稻草房子的猪、有木头房子的猪还是有石块房子的猪,又或者是狼来讲,都是一个不同的故事(道格李普曼在他的书《增强你讲故事的能力》里指出了这一点)。

理论上说,如果你从有稻草屋的猪的角度,给狼讲了一个足够好的故事,狼就会理解这只猪是怎么想的,知道从这间稻草盖的房子里能看到什么。如果这个故事并不比填饱肚子更有价值,无论如何,狼还是会“吹倒它的房子”。如果故事比填饱肚子更有价值──比如说这只猪的妈妈和狼的妈妈是一起在博伊西长大的(我扯得有点远,是吧)──狼就可能会被影响到,让住在稻草屋里的小猪多活上一段时间。

叙述的过程,其实是叙述者和倾听者选择并交流一个特定观点的过程。当你想让人们去“看”他们看不到的东西,一个故事就可以将他们从一个视角带到另一个视角。开阔听众的视野,给他们一个新的看问题的角度,就可以改变他们的想法。

一个财务经理可能只会看到,由于回访客户增多,相关费用水涨船高。对于一个销售经理来说,一个好的故事可以拓宽财务经理的视野,从而让他赞成这些花费。

一旦财务经理“看到”一次回访挽救了大量的订单──嗯,这就带来了不一样的效果,不是吗?

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会引起截然不同的行动。故事就是这样,让别人穿上你的鞋子出门走一遭,可能会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人们大多数的行为都是下意识的。如果你问他为何要做某事,他们会给你一个好的理由,一个听起来很理性的理由,却与真正的原因毫无关系。原因在于,人们通常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决定,更不要说做决定的原因了。

我们之所以那么做,原因很简单,我们从来都是这么做的。或许很久以前,有人告诉过我们要这么做,也可能是某一个瞬间,我们认定了这么做是“正确”的,长此以往,我们便跟着感觉走了。一旦养成了习惯很少再回头反思。一个好的故事,可以促使我们审视无意识的选择,检验那些未经检验的思考。

「I,重述知识」

1、梳理拆页内容,整理出讲故事的角度有哪几类,并继续头脑风暴,将类别补充到5类以上。

①叙述者角度

②倾听者(听众)角度

③不同的故事角色角度

④旁观者的角度

⑤变换的时间场景的角度

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受制于视野、经历及表达的目的描述出的内容会完全不一致。

2、说说你过去讲故事的角度常常是哪一类,为什么?

我讲故事的时候用叙述者角度,会有两个立场,一个是自己的立场,一个是对方的立场,我以前做招商的,经常需要谈判,跟供应商说明自己的困难的时候必须捍卫公司的利益,说明自己的立场的,但也要兼具对方的利益,才能达成一致,当然,回想起来更多的是举例子,做假设,现在做儿童教育,跟孩子讲道理更多的是用故事,因为孩子才是真的故事思维,要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跟他们说。

「A1,激活经验」

挑选一个你从来不曾尝试过的角度,改编前几天任意写的一个故事。完成后,说说你的感受。

如果我是我的妈妈。

女儿太辛苦了,我要给她做她喜欢吃的,今天就做香辣虾吧。

又对我说话不客气……算了,自己的女儿忍了。

女儿回来了,赶紧坐下,想看什么节目就换吧,我改天看也是可以的。

跟女儿一起出去吃东西,这次我要吃我没吃过的!(过会儿后)你想吃什么?

女儿不在,好无聊,今天天气好,还是把被套洗洗,跟她把被子晒一晒吧。

下楼锻炼一下身体,为了他们,我得控制我的血糖血压啊。

(严厉状,对老公)不会洗碗,就不要动,等会我来。

(每天碎碎念)什么是事情都不帮我做,只会帮倒忙,天天不着家。

写妈妈内心OS,可以让我更了解她,更爱她。换个角度,可以达成更好的和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RIA学习力」《故事思维》No.4,七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trt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