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用经历触摸生活)
重读金庸先生的《鹿鼎记》,自是另一番滋味在心头,记得1994年去县城参加中考的时候,和一个关系好的的同学在一个书摊上合伙买了一套五册的原版《鹿鼎记》,中考结束回到家和同学轮流开始没日没夜的读,后来这几本书借来借去,最后竟然没有了踪影,一晃都快要30年了。
书籍里的那个韦小宝还是30年前的那个韦小宝,康熙已经死了几百年,这套书也被无数人读来读去,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韦小宝,是大智如愚,是市侩奸诈,还是狡黠聪明,读书的立场,心境,处境不同,恐怕 对自己而言这30年就有30个不一样的韦小宝吧!
年少时候谁的心里还没有个江湖梦?初次接触武侠书是从梁羽生先生开始的,那个时候读书善就是善,恶就是恶,坏人是真的坏,所谓的侠客,忠义大多是从书籍里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身上学来的,然后深深印记在自己的心里。
每每看到那些流着坏水的坏人做恶,欺男霸女,滥杀无辜,认贼作父,残杀忠良的时候,咱自己恨不能是书里那些背着剑拿着刀的侠客,把这些坏人一并杀个干干净净。
看到那些仗剑走天涯的英雄豪杰锄强扶弱,为朋友肝胆相照两肋插刀的时候,又忍不住大声叫好,虽身在凡世但心却活在他们的那个江湖世界里。
此江湖非彼江湖,年轻时候无所畏惧的江湖英雄豪杰梦,也在时光匆匆里渐渐沉寂,尽管重读还会有泪流满面,还会有义愤填膺,但更多的时候是对年少不谙世事的理解。
尽管世事沧桑人也多变,但人和兽最大的差别就是人有“情”和“义”,兽却没有。
一个人本事的大小,不在于读书多少,而在于有多大的见识,能够担当多大的事情,有的人外表徒然好看却没有什么才干,就好像那花瓶中看不中用。
一个美女生在穷乡僻壤,她也只能在小地方露脸,看到她的美的人毕竟是少之又少,一个人再有本事,如果没有人欣赏不被明白人看上并加以重用,他和这个美女也就没有了什么差别。
不由想起了一句话:一等人不用教,二等人用言教。三等人用棍教,现在想想这简单的三句话竟是把人说了个透。
人和人的差别全在于脖子上面那个圆不溜秋的东西,豁达敞亮是它,阴暗自私也是它,就是这么一个东西,把人性展现的淋漓尽致,所有的争执,仇斗都是因它而起,所有的善良,大度也是因它而来。
昨天和一个同学聊天,说道:这人到了一定的岁数,还是糊涂些好,哪怕是假装糊涂也比事事较真让自己过得愉快。
深有同感,再好的关系也有话不投机的时候,与其僵持着尴尬,还不如假装糊涂,一笑而过,看似不可理喻的事情,明明是条死胡同,还不知道转弯还非要急急躁躁的往里面钻,每个人都有自以为是的一方面,有时候又忍不住喜欢板起一副面孔去教育他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