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他人在哪里?》
他人显然不是人的一种类别,也不是人的一种属性,更不是人的一种称谓,世上没有人叫他人,但世上每个人都是他人,每个人在作为我的同时也作为他人。他人只是相对于我的认识所指,他人是我感知的对象。从这个意义划分,世界上分为两类人:一种是我,一种是他人。
对于我,他人无处不在。我出生于他人,我受益于他人,我认识他人,我模仿他人,我与他人相处与共,我与他人结下爱恨情仇……他人在哪里?他人就在我的面前,有各种不同的体貌性格和区别,有各种不同的身份和角色。他人是我感知的来源也是我感知互动的受体,他人是构成我精神意识的主要材料和主要内容,他人是我心理情感的活动范围、目的和意义。他人构成我的生存空间和生活环境,他人是我的来处与去处,他人是我的存在对象。
这是人尚未意识到的逻辑矛盾:他人并非只是我认识的目标,他人也不只是供我去认识的对象,他人与我面对的其他事物有本质的不同。不同并非我们是同类同属,不同是因为他人不只是他人,他人也是我,他人和我同一个我。正如我从不把自己当作一个他人。所以,他人和我有相同的生存出发点、相同的立场和相同的对象。没有绝对的他人意识,只有他人物理位置的区别。个人自我不会产生出他人心态,每个他人都和我的心态一致。事物是每一个我感知的,从来没有作为他人的感知呈现。他人只是一种意识的错觉,他人就是一个我,他人是另一个绝对意义的我。
没有真正意义的他人,他人在哪里?他人在我处。要完成这个迷题式的哲学思辨,需要翻越既存的所有他人概念。我从未作为他人存在,世上只有每一个我。我即他人,他人即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