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戚继光是明朝最有才能的将领,而他被弹劾三年仍然不能见万历皇帝,其原因是他与张居正的关系过于密切。但是统观明朝武将的经历,其不幸不仅仅是戚继光一人,这种普遍性和必然性,必须得从武官和文官的关系说起。
02
对于武将来说,他们的经历和学习到的知识和得到的训练,造成他们想法和思维是很纯洁的,完全和文官是不同的气质,他们的目标在于如何去搞定复杂的事情,为了达成目标,甚至是背锅或者牺牲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而大多数的文官则是以中庸之道为处事原则,标榜公平和公正,实际在文官的眼里,这些个干活的武官只不过是干活的工具。即使活干好了,在文官的眼里,也只不过是区区小事而已。
03
所以这种重文轻武的风格,武官没有办法独立管理和组织自己的军事事物,而是必须配备文官作为工作来平衡结构。人员的绩效由其文官所控制,如果事情干得太过急进,文官往往跳出来指责你,如果进入角色太慢,又会被弹劾贻误战机。军饷完全被其文官所控制。
04
武官的培训和任命,由文官主持笔试,考试的内容通常不是看其能力,也不是考核知识,所以培养的武官高级将领,都被认为是匹夫之勇,所以必须在武官中安排文官作为总督巡抚。这种军事体制直到土木堡之变,皇帝被俘,才得以深刻的认识。但最终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进行改革,没有采用精兵战略和以一挡二的人才战略,文官们只求保持平静无事。
05
戚继光和张居正关系密切,给文官集团找到借口,虽然他精通政治,但是最后仍然不能逃避政治的现实,因为他推行的正是打破了文官集团所保持的平衡。既然如此,他就必须付出代价。而朝代的更替从戚继光死后这一年开始,也就是迟早的问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