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啊草原

作者: 渴死之水 | 来源:发表于2018-07-31 17:35 被阅读1010次

1939年夏秋之际爆发的日苏诺门坎战役曾长期鲜为人知,成了“被遗忘的战争”,直到几十年后才为人知晓。然而当时关于这场战争的信息披露有限,再加一些道听途说,因而使人们产生了片面认识。在人们的印象中,苏联在谈笑间就以极小的代价消灭了日本关东军6万多人,还全歼了日本第一战车师团,尤其是在坦克对决中,日本坦克如纸糊的一样被苏军坦克瞬间碾压。这种认识如今已被广泛接受,不仅在中国,在韩国也是一样,电影《登陆日》正反映了韩国人的这种认识。

中韩会产生这样的认识与民族情绪有关,由于日本当年残酷侵略中韩,两国人民极其痛恨日本人,一切打击日本的战争,中韩两国人民都喜闻乐见,抗日神剧就是在这种逻辑的演绎,对诺门坎战役的错误认知也是基于这种逻辑。

随着近年来作战双方大量资料的解密,人们才得以了解这场战役的真相。事实是,苏军以一个精锐装甲集团军对抗日本一个乙等边境守备师团,在兵力火力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苏联实现了展示实力、吓阻日本北上企图的战略目的,并且夺占了一部分边境地盘。但是作战过程十分艰苦,苏联在技术兵器数量和弹药投射量拥有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却在双方战损交换比上惨不忍睹,损失了大量人员和装备,为补充前线损失,西伯利亚铁路运力达到了极限,战场形势一度十分危急,以至于苏军指挥官朱可夫说:“我一生中最危急的时刻,不是在莫斯科,也不是在斯大林格勒,更不是在库尔斯克,而是在哈拉欣河!”

在诺门坎战役中,坦克始终主导了战役走向,在这次战役中,爆发了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坦克战,参战坦克数量和战斗激烈程度都超过了一战和之前发生的西班牙内战。然而那个所谓被全歼的日本“第一战车师团”当时并不存在,因为那时它还没有组建。

苏联BT7快速坦克

自坦克诞生后,俄国就一直关注这一新武器的发展。俄国人至今认为发明坦克的不是英国而是他们,所以苏俄一直非常重视装甲兵建设,通过三十年代与德国的合作,苏联坦克工业和装甲兵战术取得长足发展,研制出了多型坦克,其中BT3、BT5、BT7以及T26参加了诺门坎战役。然而,与人们印象中苏联以重型坦克和强大火力碾压日本薄皮小坦克的一边倒战况不同,苏联坦克在吨位、防护、火力这几个方面都不占优势。双方参战的都是十吨级中型坦克以及十吨以下的轻型坦克,苏军主力坦克T-26的装甲厚度是13mm比日本89式中战车17mm的装甲还薄,而且它们使用汽油发动机,容易起火,因此战场生存力不如使用柴油机的89式中战车。日军也不是依靠敢死队以燃烧瓶来阻击苏联坦克,只有少数苏联坦克是被燃烧瓶击毁的,绝大多数毁于日军反坦克枪炮。7.7毫米穿甲弹集中射击和车载13.2毫米机枪射击即能击穿BT坦克的装甲并使之燃爆。日本军医松本草平在回忆录中关于苏联紧急进行柴油机改装的说法并不符合事实,使用柴油机的BT-7M要到此战后才生产。最颠覆人们原有认知的是,此战中最大最重的坦克是日本15吨的97式中战车而不是苏联坦克,97式装甲最厚处为25mm,而苏联参战坦克中最重的BT7型在不挂附加装甲时全重13.9吨,装甲最厚处22mm,但BT7拥有速度优势,号称快速坦克。苏联真正的优势在于投入作战的坦克数量,其作战规模是日本无法比拟的。

苏联T26

日本虽然没有参加一战,但作为当时的军事强国,他们一直密切跟踪新装备的发展,对坦克的出现非常重视。一战结束后日本迅速引进英法坦克进行研究和仿制,并先后推出中战车和轻战车两个系列多种型号,其中89式中战车率先在世界上采用了柴油发动机,生存力强于其他坦克,所以诺门坎战役中日本坦克性能并不弱于苏联,某些方面甚至更强。 此战日本投入的坦克有89式中战车和97式中战车,还有94式和95式轻战车。

日本97式中战车

苏联和日本作为当时的后发工业国,自主设计能力还不能与英法德这些老牌帝国相比,因此他们的坦克大多是在仿制基础上加上了一些自身元素生产出来的。苏联BT系列仿制美国克里斯蒂坦克,T26仿制了英国维克斯MKEA,而日本89式则仿制了英国维克斯MK2,著名的94式“豆”坦克则参照了英国卡登•洛伊德坦克。

日本94式“豆”轻型坦克

骑兵将领出身的苏军统帅朱可夫,对大规模机动作战有着深刻体验,因而他能真正领会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大纵深宽正面”作战理论的精髓,并在诺门坎战役中,指挥苏联坦克部队贯彻和实践了这一理论,将坦克集中使?用,高速突击,从而掌握了战场主动权。而日本当时的装甲兵作战理论落后,仍把坦克作为掩护步兵的机动堡垒使用,在装甲兵理论的研究和坦克的战术运用方面都没有达到苏军的高度,但凭着严苛的高强度训练和优秀的乘员素质,他们仍在局部作战中打出了教科书式的经典战例。

双方开战后,由于苏军炮兵在火炮数量和弹药发射密度上远超日军,使日军承受了巨大压力。为了扭转这种不利态势,日军决心击破当面苏军的炮兵,拔除对日军的火力威胁。但由于苏军炮兵阵地部署在纵深,日军自身炮兵火力又处于劣势,想通过对轰了消灭对方是不可能的,必须派一支部队直接攻击对方的炮兵阵地,而白天在苏军密集炮火下,难以完成任务,因此日军决定夜袭。

日军擅长夜袭,夜间作战训练非常严格,为了在黑暗条件下看清目标,他们甚至练就了“斜眼”夜视能力。因为眼球侧面夜间感光细胞更多,所以在夜间用斜眼看得更清楚。这也使日军在没有夜视器材的年代拥有了极强的夜战能力。

但即使在夜间,苏军正面防御也极其严密,夜袭只有通过迂回侧击才能实现,这就大大延长了行军距离,增加了部队暴露在野外的时间,在诺门坎毫无遮掩的草原上,如果被苏军发现,夜袭部队必然遭遇灭顶之灾,所以,只有机动性强和防护严密的装甲部队才能执行这样的任务因此日军指挥官决定派出战车部队。

7月2日夜,由安岗战车支队集结89式中战车和最新投入战场的95式轻战车共40余辆发起夜袭,日军战车第一梯队以89式中型坦克为先锋,3个95式轻型坦克连分左、右、后呈菱形布置,向苏军阵地进击。

日本89式中战车

日军原计划利用暗夜,以隐蔽方式迂回至苏联炮兵阵地侧翼发起突袭,运动过程中要求关闭车灯,保持无线电静默,低速前进,尽量减少被苏军发现的可能。然而车队刚出发不久,突然电闪雷鸣,下起了瓢泼大雨,日军指挥官立即改变计划,利用恶劣气候作掩护,开足马力高速前进。当他们出现在苏联炮兵面前时,对方毫无防备,结果一举击毁苏军坦克、装甲车12辆,火炮12门,反坦克炮7门,卡车20辆,而日军仅损失了1辆95式轻型坦克。随后日军战车编队继续攻击前进,至中午,安岗支队遭遇苏军坦克、火炮以及航空兵火力的猛烈反击,双方展开激战,最后安岗支队因弹药耗尽,不得不撤回。

此战,日本战车部队企图大胆、计划周详、组织严密,指挥灵活,他们充分利用天气掩护,使行动极富突然性,并且完全摧毁预定目标,以轻微损失实现了作战目的,虽然这次战斗规模不大,也没有影响战役结果,但就战术意义而言,这次突袭可以和后来的偷袭珍珠港相提并论。由于安岗支队的这次作战行动指挥卓越、过程完美,战后各国的军事院校都将这一战例引入其装甲兵教材中,作为经典战例来讲解。

这次战车集群的夜袭作战之所以得到各国的重视和高度评价,是因为自坦克诞生以来,还没有哪支战车部队完成过这样的作战,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这次作战的难度非常大,从某些方面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年,机械设计和制造水平还远不如今天,像坦克这种重型复杂机械,在高强度运动中的故障率很高。一战中,英国在康布雷战役投入的四百多辆坦克有三分之一在开进途中发生故障,真正参与战斗的只有三分之二。即使在今天,坦克如果得不到高水平的操作和保养,故障率依然很高,近年在俄罗斯阿拉比诺举行的坦克两项大赛中,印度车组就因为连续发生严重故障而不得不退出比赛,而印度人的维护水平之差是人尽皆知的。可是安岗支队在这次夜袭中,冒着暴雨和雷电长途高速奔袭,没有一辆战车发生故障,全部到达战场并投入战斗,使编队战斗力得到最大发扬。这说明日本当年的坦克设计和制造水平是可靠的,乘员的驾驶水平和后勤保障部门对坦克的维护保养能力也是一流的。

当年没有GPS,夜间导航完全依靠罗盘和星光,而茫茫蒙古草原一望无际,没有明显的地形地物可以参照。编队在暗夜中开进时又恰逢大雨雷暴,罗盘很可能受到干扰,也无法获得星光指引,为了不暴露目标,编队还关闭了车灯和电台,指挥官无法与每一辆战车保持联络。然而在一片白茫茫的雨雾中,他们却没有迷路,也没有一辆战车掉队,全体抵达指定攻击位置。日本人是怎么做到的,至今无法知晓,只有等安岗支队的作战日志公开后,人们才能了解其中真相。但无论如何,在那种情况下,指挥官如果没有高超的组织和指挥能力,乘员如果没有优秀的战术素养,是不可能完成这次夜袭的。

诺门坎战役中苏军投入坦克524辆,装甲车385辆,压制火炮542门,飞机500架。在战役苏军拥有有超过7比1的战车数量优势,超过6比1的火炮数量优势,超过5比1的兵力优势,却遭受了比日军更大的人员伤亡,苏军坦克被击毁280多辆,装甲车损失90辆,日军只损失了30多辆装甲车辆。

这场战役中,日军的主力23师团是当时刚组建不久的一个边境警备师团,是一支三流部队,装备的火炮等主战武器都来自第五师团的淘汰装备,可就是这样一支部队,却给拥有绝对装备和火力优势的苏军造成了重大杀伤。

指挥了台儿庄战役的李宗仁曾对日军战斗力评价说:“训练之精战力之强举世罕有其匹。”从诺门罕战役中日军表现出的强悍战力来看,李宗仁的评价并不是由于中国军队太弱而对日军战斗力产生的错觉,而是真实客观的认识。但大家必须知道的是,装备远不如苏军的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击毁日军坦克四十辆,装甲车三十多辆,战果超过了诺门坎战役中强大的苏军,中国军人的英勇善战和顽强不屈可见一斑。

日本由于资源有限,无法像美苏等大国那样生产大量武器装备。1939年时,关东军的精锐师团和弹药装备大多被调入关内作战,此时的关东军只是个空架子。在诺门罕战役中,日军因弹药不足,火力完全被苏军压倒,战役中苏军消耗炮弹达三万一千多吨,而日军发射的压制性炮弹仅一万发左右,即使这样,他们仍然重创了苏军。可是在南京战役中,弹药充足的日军发射了三十万发大口径炮弹,是诺门罕战役中发射数量的三十倍,日军还发射了一百六十万发以上的迫击炮弹,并且参战日军都是精锐师团,战斗力远高于23师团。可以想象,当年装备低劣弹药不足的中国军人面对装备精良战力凶悍的日军时,所面临的是怎样的巨大困难,中国抗战又是何等地艰苦卓绝,真是一寸山河一寸血!

日军坦克侵犯南京中华门

人们印象中日本薄皮小坦克在美苏重型坦克面前不堪一击的情景其实来自二战中后期。在诺门罕战役发生的1939年,日本坦克性能与主要大国基本同步,那时各国装备的主要大多是轻型坦克,意大利CV33坦克甚至比日本“豆”坦克更小,像英国玛蒂尔达和法国夏尔B1那种二三十吨的重型坦克很少。

意大利CV33超轻型坦克 法国夏尔B1重型坦克 英国玛蒂尔达2型重型坦克

日本因为主要作战地域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作战对象军力弱小,缺乏反坦克能力,无法对日军坦克形成有效打击;而且这些地区水网纵横,基础设施原始,道路和桥梁不能承受重型装备通过,因此没有发展重型坦克的迫切需要,所以始终以轻型坦克装备为主。

日本95式轻战车

1939年后,正是由于中国的英勇抗战,使日本陷入泥潭,日本财政几乎破产,在“陆军马粪”和“海军马鹿”的争吵中,他们只能集中有限资源建造军舰来维持海上生命线,坦克的发展就此停顿了。而同期美苏坦克迅猛发展,三十吨以上的重型坦克成为主力,制造工艺也由铆接发展为先进的焊接,而日本仍然用薄钢板铆接的轻型坦克去对抗对方的钢铁巨兽,自然只能被碾压了。

美国谢尔曼与日本“豆”的真实写照

诺门罕战役过去八十多年了,但这场战役至今仍未得到真实客观的认识和分析,人们对战役中日本战车部队战斗力的认识普遍“神剧”化了,甚至一些专家也以戏谑态度调侃当年的日本军队。作为一个战争中的受害国,以娱乐方式来评价对自己造成过巨大伤害的凶恶敌人,是对历史的遗忘,这既不利于对那场惨烈战争的总结与反思,也不利于后人牢记先辈的英勇抗争和为之付出的巨大牺牲,更不利于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未来的反侵略战争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日本这个当年使中国深陷民族灾难的敌人至今仍未向中国人民真诚道歉,他们祭拜屠杀中国人民的凶手,侵占中国钓鱼岛,阻挠中国统一,处处与中国作对,还时时妄想中国崩溃,意图卷土重来,如果把这样凶狠的恶狼当成可笑的哈巴狗,那早晚会再次遭到撕咬。

相关文章

  • 草原啊草原

    1939年夏秋之际爆发的日苏诺门坎战役曾长期鲜为人知,成了“被遗忘的战争”,直到几十年后才为人知晓。然而当时关于这...

  • 吹着海风的大草原

    草原的歌, 草原的情, 草原的人啊, 美丽洁白。 大连的海, 台州的风, 梦幻般缥缈啊, 吹到草原来。 读书的朋 ...

  • 乐评丨《草原啊草原》

    今天的日更继续苏俄歌曲系列。 这首歌在去年亚历山大红旗在人民大会堂的演出中听到过,当时的名字是《草原骑兵曲》,从名...

  • 草原,草原

    诗/雨花石 来不及准备,就这样不远千里,去看你 在我攀过高山,游过大海 也趟过了灼热的沙漠之后 忽然,就迫不及待,...

  • 安居士/海滨:草原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海子《九月》 五月的草原,我的草原啊 ——海滨《草原》 淹没...

  • 写给青海的草原

    写给青海的草原 乳汁一样的草原啊 马奶酒与酥油茶的幽香 沉睡在我曾经的梦乡 风儿一样的草原啊 天苍苍 野茫茫 成...

  • 我的草原啊

    是你不经意的那句话 N年N年N年前 为我画好一个草原 从此夜夜在呼唤 无人的牧场 风吹草低的牛羊 今天乘着歌声的翅...

  • 旅行篇二,草原,瀑布,洞穴

    4.十大草原 呼伦贝尔草原 锡林郭勒草原 鄂尔多斯草原 巴音布鲁克草原 甘南玛曲草原 金银滩大草原 川西高原草原 ...

  • 我的家乡--内蒙古巴林草原上的四季

    草原的春 草原的夏 草原的秋 草原的冬

  • 游草原之——张北坝上草原旅游介绍

    张北草原在整个河北境内的草原算是可以了。河北境内草原有丰宁坝上草原,围场的坝上草原,还有张北草原。这几个草原其实都...

网友评论

  • 素年清时:写的很好,加油!
    渴死之水:@素年清时 谢谢鼓励 🙏🙏🙏
  • 张寰陶儿:老师的文化底蕴深厚,佩服:+1:
    渴死之水:@张寰陶儿 谢谢友友点赞哦😊🙏🙏🙏🌹🌹🌹
  • 文心剑胆:日本的战斗能力,只有一种动物可比,那就是“军团蚁”!
    所以,时刻都要盯紧日本,它随时都可以将虎狼变成白骨。
    渴死之水:@文心剑胆 比喻得太形象啦😊👍👍👍
  • 蓝蓝的子夜爱在阳光:拜读欣赏,早安吉祥,🌺🌺🌺🌺🌺🌺
    渴死之水:@蓝蓝的子夜爱在阳光 谢谢友友🙏🙏🙏🌹🌹🌹
  • 夏诺xn::smile:佩服友的渊博知识,写得非常好,学习啦:+1::+1::+1::hibiscus::hibiscus::hibiscus:
    渴死之水:@summer夏知绿 谦虚啦,你的历史知识很丰富 👍
    夏诺xn:@渴死之水 哈哈,我是来学习哒: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
    渴死之水:@summer夏知绿 谢谢啦,难得有女性读这样的文章 🙏🙏🙏🌹🌹🌹
  • 长亭外的夏小乔:知识真丰富!👍👍👍👍💐💐💐💐
    渴死之水:@长亭外的夏小乔 谢谢小乔 🙏🙏🙏🌹🌹🌹
  • 拾麦穗的路人:真心佩服。历史知识如此丰富,分析得头头是道,不偏不倚。
    尊重历史何其重要,历史给人们以警示。
    渴死之水:@拾麦穗的路人 谢谢,我只是想让大家了解真实的历史,不要被误导。
  • 名言诗句:您用大量的历史资料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文章写得特别棒,向您学习。
    渴死之水:@名言诗句 谢谢,您太客气啦😊🙏🙏🙏
  • 淡月6688:知识性很强的文章!军迷:+1:
    现在都大力发展海军和空军,坦克好像不是很重视。我知道有个坦克制造厂,生产能力不足,生产汽车或一些别的机械维持企业生存。
    渴死之水:@淡月6688 哦,那我遇着圈里人了😄😄😄 🙏🙏🙏
    淡月6688:@渴死之水 我说的就是包头的一机厂,不是不开工,而是生产量不足。有个亲戚在那里当焊工,工资比别的分厂高一些。
    渴死之水:@淡月6688 哈哈,我七八岁开始就是军迷,几十年了也放不下。坦克产量现在很少,连包头那里都开工不足,只能靠其他补贴,毕竟是和平时期。
  • 因为慈悲所以冰清:写的深入
    因为慈悲所以冰清:@渴死之水 客气客气😀
    渴死之水:@因为慈悲所以冰清 谢谢友友🙏🙏🙏
  • 旺草老牛:记住历史,尊重历史。
    渴死之水:@旺草老牛 是的,历史不能遗忘,更不容歪曲。
  • 身在白云外:袁腾飞说,如果德国的战斗力为100的话,日本人的战斗力为1,显然低估也戏说了。当然,苏军之惨胜,与苏军在德军实施“巴巴罗萨”计划初期的惨败是一样的原因,斯大林的肃反运动对红军的伤害太大了。
    渴死之水:@身在白云外 图哈切夫斯基是贵族出身,在精神气质和文化素养方面与造反出身的斯大林格格不入,他是看不起斯大林的,他们在内战中结怨就很深了。肃反中,除了斯大林铁杆,就是第一骑兵军那些人,比如布琼尼,伏罗希洛夫等人,几乎无一幸免,斯大林的恐怖犹如伊凡雷帝,但从《静静的顿河》来看,要不是斯大林,苏联恐怕撑不下去。
    身在白云外:@渴死之水 话虽如此,可扩大了的肃反连图哈切夫斯基都杀,太过份了。
    渴死之水:@身在白云外 所谓专家研究历史不看史料却靠小说甚至是道听途说,苏联肃反把红军中高级指挥官一网打尽,的确也重损害战斗力,但斯大林也没办法,因为这些人大多是帝俄军官,不可能拥护苏维埃,而他们又手握兵权,斯大林没有选择。
  • 散漫:太专业了👍
    渴死之水:@散漫 哈哈,专业谈不上,只是比较关注 🙏🙏🙏
  • 默默珍爱:厉害了,你的军事知识!你真应该自创一个关于军事的专题了!
    渴死之水:@默默珍爱 哈哈,谢谢,谢谢,我就是写着玩的,开专题太麻烦,而且这种专题也太敏感 🙏🙏🙏
  • 丁_香:以史为镜。👍
    渴死之水:@丁_香 是的,历史不能遗忘,更不能曲解 🙏🙏🙏
  • 雨林季风:欣赏学习,看看简友
    渴死之水:@雨林季风 谢谢友友🙏🙏🙏
  • 一个人的宅:特别喜欢的文章。👍🌹☕
    渴死之水:@一个人的宅 国人中有你这样认识的人太少啦👍👍👍
    一个人的宅:@渴死之水 这场坦克大战,是两个当时的军事大国在我中华大地展开的,我一直深以为国耻,岂敢忘却。☕
    渴死之水:@一个人的宅 谢谢友友,难得有人喜欢这样的文章 🙏🙏🙏
  • 马范桥人:看来说得多了也不一定就是真的,您写的诺门罕战役和大家以为的还真不是一回事,您很认真啊。
    渴死之水:@马范桥人 历史不是儿戏,无视历史的人必然被历史报复,听那些专家胡言乱语,实在看不过去,他们享受这丰厚的待遇,受到那么高的尊崇,就是这么做学问的,不知对得起谁!
  • 往事如烟胖婆婆:尘封的历史,遥远的记忆
    渴死之水:@往事如烟胖婆婆 是的,殷鉴不远,不能忘却啊。

本文标题:草原啊草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uiz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