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复习周之毛概(一)
毛概习题集(1-7单元)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一、单选题
1.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作《论新阶段》政治报告,首次明确提出( D )命题。
A.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主义民族化
C.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 C )是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中国革命道路理论
C.毛泽东思想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有着共同的“根”,这个“根”就是( C )。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C.马克思列宁主义 D.中国国情
4.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B )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A.中国革命 B.中国革命和建设 C.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 D.中国国情
5.毛泽东思想是在( C )时代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两次世界大战 B.帝国主义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 C.战争与革命 D.战争与和平
6.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 A )。
A. 指导思想 B.方针 C.路线 D.宗旨
7.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是( B )。
A.党的七大 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C.延安整风 D.中国革命道路理论
8.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是( A)。
A.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B.邓小平理论的组成部分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 D.社会主义革命的经验总结
9.邓小平理论是( C )的开创之作。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解放思想
10.( B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1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A )。
A.前提和基础 B.根本途径和方法 C.验证条件和目的 D.实质和核心
12.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 B )。
A.前提和基础 B.根本途径和方法 C.验证条件和目的 D.实质和核心
13.实事求是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 D )。
A.前提和基础 B.根本途径和方法 C.验证条件和目的 D.实质和核心
1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 C )。
A.前提和基础 B.根本途径和方法 C.验证条件和目的 D.实质和核心
15.邓小平强调解放思想,江泽民强调与时俱进,胡锦涛强调求真务实,其目的和归宿都是( C)。
A.发展 B.改革开放 C.实事求是 D.为人民服务
16.“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这段话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D )。
A.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B.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C.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D.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
17.1948年10月2日,刘少奇同志在同华北记者团谈话时,讲了一个希腊神话故事:巨人安泰是地神之子,他在同对手搏斗时,只要身不离地,就能从大地母亲那里不断吸取力量,所向无敌;但是,只要他一离开大地,就会毫无力量。他的对手赫拉克勒斯发现了他的这一特征,在一次搏斗中突然把他举到半空中将他扼死。刘少奇借用这一神话故事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要(D)
A.坚持理论联系实际B.保持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
C.保持对敌人的高度警惕D.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大理论成果是(C)。
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9.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A )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一切从实际出发
20.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的是(B )
A. 全面建成小康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实现现代化
B.全面建成小康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依法治国
C. 全面建成小康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对外开放
D. 全面建成小康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保障民生
21.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容是(B)
A.创新 持续 协调 绿色 开放
B.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
C.创新协调循环开放共享
D. 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赢
22.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 A)
A.走中国道路 、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B.走社会主义道路、弘扬创新精神、凝聚一切力量
C.走中国道路、弘扬改革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D.走特色道路、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23.中国工农红军创建于( B)
A.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B.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24.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在党的( A)上提出来的。
A.一大 B.二大 C.三大 D.四大
25.民主革命的纲领是在党的( B )上制定出来的。
A.一大 B.二大 C.三大 D.四大
26.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明确把( C)确定为指导思想
A.共产主义思想 B.共同富裕思想 C.马克思列宁主义 D.毛泽东思想
2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目标就是( C )
A.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C.“解决中国问题”和“创造些新的东西”
D.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
2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 D)相结合
A.中国革命 B.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C.中国改革开放
D. 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
29.( D )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A.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B. 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
C.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 D.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
3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D)
A.邓小平理论 B.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C.科学发展观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1.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人是(A )。
A.毛泽东 B.李大钊
C.周恩来 D.陈独秀
32.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会议是( C )。
A.党的二大 B.遵义会议
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D.党的七大
33.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形成全党共识是在(D )。
A.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B.1935年遵义会议后
C.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后D.延安整风后
3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A )。
A.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文化相结合
C.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经济相结合
D.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相结合
3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B )。
A.邓小平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6.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理论渊源是( D )
A.空想社会主义 B.儒家思想 C.斯大林主义 D.马列主义
37.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A )。
A.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38.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 C )。
A.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B.武装斗争、农村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
C.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D.统一战线、群众路线、农村根据地建设
39.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 C )
A.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B.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C.中共七大 D.延安整风
40. 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是在( A)。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三大
41.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在一切工作中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 B )。
A.九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
42.第一次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在(B)
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
43.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是在( B )
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六大
C.党的十七大 D.党的十八大
4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A )。
A.和平与发展 B.战争与革命
C.改革与开放 D.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
4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是( A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中国梦
46.对“实事求是”做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并把它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是( A)。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47.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与核心是(B)。
A.与时俱进 B.实事求是
C.解放思想 D.求真务实
4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
A.实事求是 B. 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9.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则,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D)。
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
B.人口数量多,素质不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0.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为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准备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的是(B )
A、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及工人运动发展
B、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C、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的总结
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知识分子的参加
51.( A )明确了党的最终的奋斗目标。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大
5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 B )大理论成果。
A.一 B. 二 C.三 D.四
53.( B )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A、遵义会议之后 B、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之后
C、延安整风之后 D、三大改造之后
54. 党的(A )通过的《关于建国历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作了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评价。
A、十一届六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二届六中全会 D、十一届三中全会
55. 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上提出了建设(C)的重大命题。
A、社会主义本质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
56.( B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57.( D )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58.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是在( D )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59.( D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
6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其依据是( C )
A.它是在总结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B.它是在时代主题转换和新技术革命浪潮兴起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C.它是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面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并汲取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D.它是在总结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6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 D )
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2.( D )把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七大
C、党的十六大 D、党的十八大
二、多选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BCD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 AD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重思考和回答( ABC )等重大问题。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D.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
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 ACD )
A. 实事求是 B. 武装斗争 C.群众路线 D.独立自主
5.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其基本内涵是( ABC )
A. 人民幸福 B.国家富强 C.民族振兴 D.民族解放
6.1937年毛泽东在( AD )等著作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
A.《矛盾论》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C.《论十大关系》 D.《实践论》
7.《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是(ABCD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整体上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对( ABD )的认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A.共产党执政规律 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 D.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 ABCD ),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
B.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C.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的基础上
D.吸取社会主义国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10.毛泽东指出( ACD )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B. 艰苦奋斗的作风
C.自我批评的作风 D.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11.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原因在于(AC )。
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B.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相融性
C.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
D.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现实发展模式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据在于(BC)
A.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D.中国优秀文化的创新逻辑
1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是(ABC )
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
B.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C.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D.是毛泽东个人的独创
1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表现在(AC)。
A.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明确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ABCD )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
B.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C.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
D. 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
16.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之所以被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因为它们(ABCD )
A、都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B、都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C、对在理论创新和理论发展方面作出了各自的贡献
D、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阶段性和系统性的内在统一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涉及的三大基本问题是(ABC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D、什么是现代化、怎样建设现代化
18.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 ABD)。
A.实事求是 B.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C.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9.以下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正确的说法有 (ABC )
A.毛泽东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首次提出了“思想路线”这个概念
B.毛泽东在《矛盾论》和《实践论》中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
C.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届山中全会后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江泽民倡导求真务实之风
20.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含义作出的界定是( ABC )
A、“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B、“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C、“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D、“实事求是”就是解放思想
21. 以下没有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有(ABCD )
A、“大跃进”
B、文化大革命
C、“两个凡是”
D、人民公社化运动
22. 列宁曾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都要(BCD )
A、熟读熟记仔细加以考察
B、历史地加以考察
C、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加以考察
D、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
23.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是因为( ACD )
A、它是科学、正确的方法
B、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思想
C、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为中国人民所掌握
D、它满足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需要
24.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指 (ACD )
A.实事求是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群众路线 D.独立自主
25.以下坚持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有(AC )
A、《论十大关系》
B、文化大革命
C、《关于正确处于人们内部矛盾问题》
D、人民公社化运动
26.以下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的理解错误的有( AC )
A.二者毫无关联
B.后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前者
C.二者完全一样
D.二者都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三、判断题
1.李大钊曾提出过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
2.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就是教义,就是现成的教条。(ᵡ)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
4.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重要成果。(√)
5.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其哲学基础是实事求是。(√)
6.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7.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理论成果。(ᵡ)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三个代表”的三句话,并不构成一个体系。(ᵡ)
9.解放思想意味着放飞思想,也就是意志自由。(ᵡ)
10.实事求是内在的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1.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12.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与时俱进。(ᵡ)
13.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14.创新就意味着否定。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否定和超越。(ᵡ)
15.《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中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和《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两大标志。(√)
16.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7.尊重群众、尊重实践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 (√)
18.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
19.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0.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B)
A.帝国主义的殖民地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2.1939年,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这一命题的文章是( B )
A.《新民主主义论》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五四运动》D.《〈共产党人〉发刊词》
3.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B )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四大
4.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目标是(D )
A.实现共产主义
B.推动资本主义
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D.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5.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C )
A.工人阶级B.知识分子C.农民阶级D.资产阶级
6.毛泽东明确地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之一的著作是(D )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B.《论人民民主专政》
C.《新民主主义论》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7.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A )
A.无产阶级的领导B.人民大众的参与
C.反帝反封建D.建立统一战线
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C )
A.新三民主义B.三大政策C.马克思主义D.新民主主义
9.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B )
A.政治协商制B.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C.多党合作制D.新的议会制
10.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国体是(D )
A.工农联合专政B.无产阶级专政
C.资产阶级专政D.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1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是(D )
A.特殊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B.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社会
C.有了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D.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极端不平衡
12.中国无产阶级最早诞生于:(A)
A.外国资本主义在华开办的企业B.洋务派开设的工厂
C.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D.辛亥革命后新兴的资本主义企业
13.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C)
A.革命对象不同B.革命动力不同
C.革命领导阶级不同D.革命原因不同
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B)
A.民族资产阶级B.无产阶级C.小资产阶级D.农民阶级
15.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D)
A.城市小资产阶级B.民族资产阶级
C.农民阶级D.贫雇农
16.资本主义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的最根本原因是:(D)
A.帝国主义不允许B.封建主义不允许
C.无产阶级不允许D.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软弱性
17.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是:(D)
A.共产主义B.封建主义C.资本主义D.社会主义
18.新民主主义的指导思想是:(C)
A.民主主义B.民族主义C.马克思主义D.三民主义
19.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是( A)
A.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B.为工农兵服务
C.为抗战服务D.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20.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 )
A.帝国主义侵华B.封建主义的统治
C.科学技术落后D.社会制度腐败
21.伟大的近代中国革命是在下列主要矛盾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D )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B.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C.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2.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标志是( A )
A.五四运动
B.俄国十月革命开创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C.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思想和文化条件
D.辛亥革命后,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迅速扩大,工人运动得到很大发展
23.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 D )
A.帝国主义B.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D.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是(A )
A.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25.毛泽东认为,中国过去的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根本原因是( D )
A.没有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
B.没有发动农民,造成一个农村大变动
C.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
D.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26.中国新民民主革命的实质是:(B)
A.农民性质的革命B.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C.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D.反帝性质的革命
27.在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D)
A.帝国主义B.国民党新军阀C.国民党反动派D.北洋军阀
28.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矛盾中,最主要的是( B)
A.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D.买办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29.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祸害的总根源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A)
A.帝国主义B.封建军阀C.官僚地主D.买办资本家
30.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工具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 D)
A.官僚资本B.民族资本C.买办资本D.封建势力
31.毛泽东明确地把官僚资本主义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一起并列为中国革命的三大对象之一是在(D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论联合政府》
C.《〈共产党人〉发刊词》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32.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内在原因是(B)
A.帝国主义侵略B.封建主义的统治
C.资本主义的统治D.科学技术落后
33.中国革命既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又是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这两大任务的关系是(C )
A.相互联系B.相互区别
C.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D.两者并重
34.中国革命的最广大的动力是( A )
A.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B.小资产阶级
C.无产阶级
D.贫农(包括雇农)
35.在民主革命时期,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从他们的家庭出身、政治立场、生活条件看,多数可归入( A )
A.小资产阶级范畴B.民族资产阶级范畴
C.资产阶级范畴D.工人阶级范畴
36.小资产阶级属于( D )
A.资产阶级B.剥削阶级C.无产阶级D.劳动者阶级
37.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这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D)
A.天生的软弱性B.革命性C.动摇性D.两面性
38.中国工人阶级比中国资产阶级资格要老,因而它的社会力量和社会基础也更广大些,这是因为( B )
A.它伴随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发生、发展而来
B.它伴随着外国资本在中国直接经营的企业而来
C.它伴随着洋务派创办的洋务企业而来
D.它伴随着买办、官僚地主投资兴办的企业而来
39.中国工人阶级不但是民主革命的最基本的动力,而且是革命的领导力量,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D )
A.革命领导权问题是区别新旧民主革命的主要标志
B.它与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
C.它最富于革命的坚定性和彻底性
D.它本身的特点和优点
40.五四运动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其性质上来说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于( A )
A.它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而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
B.资产阶级掌握领导权,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
C.无产阶级掌握革命领导权,革命前途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D.它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41.毛泽东思想是在同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期党内盛行的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种错误倾向主要是指(C)
A.教条主义B.城市中心论C.“左”倾冒险主义D.机会主义
42.关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民族资本主义在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中不但占有一席之地,而且逐步占主导地位
B.原有的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很大变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C.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和操纵
D.封建剥削制度依然保留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相结合,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占显著优势
43.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思想即新民主主革命道路的内容包括三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是( B)
A.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B.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C.实事求是、群众路线、自我批评D.游击战争、红色政权、党的建设
44.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奠定了( C)
A.经济基础B.国际背景C.阶级基础D.思想基础
45.毛泽东首次在下列文献之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科学概念( A)
A.《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B.《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D.《新民主主义论》
4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B)
A.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种种特权
B.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C.打倒军阀统治,实现祖国统一
D.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
47.中国资产阶级分为两部分,他们是( C)
A.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B.官僚资产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和农村富农
48.毛泽东认为,“革命的首要问题”是(A )
A.“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B.革命领导权问题
C.农民问题D.土地问题
49.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是指( A)
A.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B.工人、贫雇农、中农、民族资产阶级、自由职业者
C.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小商人、独立的手工业者
D.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中间势力
50.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之所以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原因在于(D )
A.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B.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而不是马克思主义
C.革命的领导权仍然掌握在资产阶级手里
D.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而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
51.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 B)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C.《新民主主义论》D.《论人民民主专政》
5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 A )
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B.资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C.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D.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革命
53.毛泽东在1947年十二月会议上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是( A)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还农民所有;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B.没收操纵国计民生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建立国有经济;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并引导农民发展合作经济;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的存在
C.节制资本,平均地权
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5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A)
A.没收官僚资本B.管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D.剥夺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
55.把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其错误在于( B )
A.抹杀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
B.混淆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
C.割裂了两个革命之间的衔接
D.犯了右倾错误
56.毛泽东提出今后党“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重要论断是在( D )
A.中共四大B.中共五大C.中共六大D.八七会议
57.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的原则是(C )
A.政治建军B.官兵一致C.党指挥枪的原则D.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58.奠定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并由此开始确立党指挥枪的原则是在( C )
A.八七会议B.秋收起义C.三湾改编D.古田会议
59.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是( B )
A.勇往直前,敢于胜利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加强军队团结 D.发扬民主,官兵一致
60.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出发,逐渐认识到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D )
A.学生运动B.工人罢工C.农民运动D.武装斗争
61.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是( A )
A.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B.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人罢工
C.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学生运动D.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商人罢市
62.1927年以后,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忽视了联合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所犯的错误是( A )
A.“左”倾关门主义B.“左”倾冒险主义
C.“左”倾盲动主义D.“左”倾教条主义
63.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特点是( B )
A.注重党的组织建设B.着重从思想上建党
C.注重党的作风建设D.注重党的制度建设
64.在我们党内,无产阶级思想与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最主要表现在( A )
A.无产阶级思想与农民、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矛盾
B.无产阶级思想与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矛盾
C.无产阶级思想与资产阶级思想的矛盾
D.无产阶级思想与无政府主义思想的矛盾
6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问题,实质上是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 A )
A.同盟军问题B.领导权问题C.革命策略问题D.革命方式问题
66.包括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内的统一战线是(C )
A.国民革命统一战线B.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67.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处理同民族资产阶级关系的正确方针是( A )
A.又联合又斗争B.一切经过统一战线
C.一切服从统一战线D.发展进步势力
68.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所说的“伟大的工程”是指( A )
A.建设一个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B.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夺取全国胜利
C.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国家
69.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三个主要法宝,这就是( C )
A.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问题
B.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问题
C.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问题
D.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问题
70.国民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将革命的重心( B )
A.由乡村转移到城市B.由城市转向农村
C.由大城市转向小城市D.由南方转向北方
71.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战略基地是( B )
A.城市B.农村C.大城市D.沿海城市
72.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武装建立的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B )
A.湘赣根据地B.井冈山根据地C.湘鄂西根据地D.陕甘宁根据地
7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是在( C )
A.八七会议后B.中共六大后C.遵义会议后D.洛川会议后
74.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文章中指出: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 )
A.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B.良好的群众基础
C.我们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
D.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75.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达到成熟的时间是( C )
A.党的创建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7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最基本的联盟是( )
A.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B.无产阶级和其他非劳动阶级的联盟
C.工农联盟
D.无产阶级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77.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理论,其中( B )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A.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 C.党的建设 D.根据地的建设
78.“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理论中主要内容是( B )
A.军队建设 B.土地革命 C.政权建设 D.党的领导
79.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理论,其中( D )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阵地
A.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 C.党的建设 D.根据地的建设
二、多项选择
1.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两头小”是指(AC)
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2.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AB)
A.把封建的中国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
B.把独立的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
C.把封建的中国变成了资本主义的中国
D.把独立的中国变成了完全殖民地的中国
3.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要实现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的条件有(AC)
A.率领同盟者向着共同的敌人做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B.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对同盟者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C.对同盟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给予政治教育
D.对同盟者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
4.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是(ABCD)
A.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
C.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
D.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5.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关系是(AC)
A.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B.两者可以一次完成
C.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D.两个革命之间需要有一个资本主义的过渡阶段
6.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BD)
A.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
C.党的建设
D.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
7.新民主主义文化是(ABCD)的文化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民族的
C.科学的
D.大众的
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ABC)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民族资本主义
9.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原因是(BCD)
A.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B.民族资本主义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
C.民族资本主义对发展现代技术、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积极作用
D.是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决定的
10.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认为正确地理解了这些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这些基本问题是(BCD)
A.革命转变问题
B.统一战线问题
C.武装斗争问题
D.党的建设问题
11.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它的基本特点是(ABCD)
A.它有新的领导阶级即无产阶级
B.它有新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主义
C.它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D.它有了新的前途,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而达到社会主义的目标
1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ABCD )
A.农民阶级B.城市小资产阶级C.工人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
13.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是(ABD)
A.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建立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保护民族工商业
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ABC )
A.帝国主义B.封建主义C.官僚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
15.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这两大任务的相互关系是(ABCD )
A.后一任务是前一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B.两者的主题、内容与实现方式各不相同,不能相互替代
C.两者又息息相关,不能分离
D.前一任务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16.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在于( ABCD )
A.领导阶级B.时代条件C.指导思想D.革命前途
17.中国革命之所以要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是因为( BCD )
A.它是资本主义
B.它与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和旧式富农密切结合着
C.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是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经济基础
D.它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
18.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中所说的“人民大众”,即革命动力是指( ABCD )
A.无产阶级B.农民阶级C.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
19.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这是由于( AB)
A.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绝对大多数,具有很强的革命性
B.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C.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与无产阶级有天然的联系
D.农民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20.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有世界无产阶级的一般特点外,还有许多特殊优点,有利于它在中国革命中成为领导阶级,这些特殊的优点是( ABCD )
A.深受三重压迫,革命性最坚决
B.高度集中,便于组织
C.与广大农民有天然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D.一开始走上政治舞台,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为中国社会最有觉悟的阶级
21、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的党的优良作风是( ABC )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B.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C.自我批评的作风 D.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22、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包括(ABC )
A、发展进步势力B、争取中间势力C、孤立顽固势力
D、打击投降势力
2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是(ABC)
A、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B、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C、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
D、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政策的正确
24、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是(BC)
A、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B、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政策的正确
C、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D、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
25.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包括( ACD)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民族资产阶级的资产
C.没收四大家族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D.保护民族工商业
26.1948年毛泽东明确将官僚资本主义列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又一对象,是因为( BCD )
A.它是资本主义 B.它严重阻碍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C.构成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经济基础 D.它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妥协性
27.毛泽东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对民族资产阶级进行了正确的分析,其基本观点主要有( ABCD )
A.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既有革命性又有妥协性的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代表的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C.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是实现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D.民族资产阶级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8.中国官僚资本主义的特点有(ABD )
A.买办性 B.封建性 C.妥协性 D.垄断性
29.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 ABC )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民族资本主义
30.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规定了( ABCD )
A.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B.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中国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D.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31.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从此中国革命有了( BCD )
A.正确的革命道路
B.科学的指导思想
C.坚强的领导力量
D.崭新的奋斗目标
32.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 BD )
A.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毕其功于一役”
B.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C.两个革命之间需要有一个资本主义的过渡阶段
D.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3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其中“民族的”是指( BC )
A.反对外来的资本主义文化
B.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
C.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D.为全民族中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
3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面临的特殊困难是( ABCD )
A.党的理论长期准备不足
B.中国社会封建思想的影响
C.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革命者大量入党,使党处于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
D.共产国际在一段时期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35.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是( ABD )革命
A.无产阶级领导的
B.人民大众的
C.团结民族资产阶级的
D.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
36.下列关于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论述正确的是( ABCD )
A.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
B.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
C.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D.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是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的
三、判断题:
1.20世纪上半叶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这场革命的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其对象包括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ᵡ)
3.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是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ᵡ)
4.认清中国的国情,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5.新旧民主主义革命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6.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
7.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8.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
9.加强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问题。(ᵡ)
10.毛泽东等中国革命党人确立中国革命对象的方法是阶级分析法。(√)
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12.在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有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ᵡ)
13.党的总路线和党的基本纲领两者之间有直接联系。(√)
14.毛泽东指出,我们是战争消灭论者,我们是不要战争的;但是只能经过战争去消灭战争。(√)
1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主要包含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16.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是社会主义革命。(ᵡ)
17.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两面性的阶级。(√)
18.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根源。(√)
19.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封建社会而不是资本主义社会。(ᵡ)
20.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前者是必要准备,后者是必然趋势。(√)
21.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权问题上有着深刻认识,党认为实现对革命的领导权的根本保证是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22.根据党内矛盾的性质来决定的解决党内矛盾的好办法,同时也是党的优良作风的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 B )。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2.新民主主义社会是( C )。
A.独立社会形态 B.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形态
C.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D.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形态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B )。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矛盾 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
C.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矛盾 D.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矛盾
4.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 C )。
A.封建主义体系 B.资本主义体系
C.社会主义体系 D.共产主义体系
5.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国情,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这个基本国情是指( B )。
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是一个经济相当落后的农业国
C.中国是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主义国家
D.中国处在经济文化不够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新民主主义社会居于领导地位的是( A )。
A.社会主义因素 B.资本主义因素
C.封建主义因素 D.新民主主义因素
7.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 )。
A.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实现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现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8.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概括的说就是( B )。
A.三改两化 B.一化三改 C.三化一 D.一化两改
9.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征是( C )。
A.重视工业建设
B.强调三大改造
C.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D.尤其重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0.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指的过渡时期是( C )。
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国民经济恢复
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1.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开始的标志是( A )。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过渡时期的结束
12.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物质基础是( A )。
A.相对强大的国营经济的建立
B.土改的完成和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的建立
C.以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对工商业的调整
D.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和援助
13.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国营经济主要是( A )建立起来的。
A.通过没收官僚资本
B.通过原来解放区的公有经济
C.通过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D.通过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14.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B )。
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5.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经济成份是( C )。
A.个体经济B.私人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国营经济D.合作社经济
16.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是( C )。
A.直接没收 B.和平赎买
C.互助合作 D.自愿上交
17.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阶级政策是( C )。
A.没收农民的土地归集体所有
B.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C.依靠贫下中农,巩固地团结其他中农,发展互助合作,由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富农
D.依靠贫农,团结中农,限制富农
18.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 D )。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19.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经济组织形式是( A )。
A.农业生产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农业个体户
20.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组织形式是( B )。
A.农业生产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农业个体户
21.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具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组织形式是( C )。
A.农业生产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农业个体户
22.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形式是( D )。
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 B.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
C.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 D.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23.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是( C )。
A.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B.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 新民主主义性质
24.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拥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是( C )。
A.临时互助组 B.初级社 C.高级社 D.人民公社
25.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是( C )。
A.直接没收 B.和平赎买
C.互助合作 D.自愿上交
26.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 D )。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27.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对象是( B )。
A. 手工业者 B. 手工业生产资料所有制
C. 手工业生产力水平 D. 手工业者的经济状况
28.在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经济组织形式是(A )。
A.手工业供销小组 B.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C.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手工业个体户
29. 在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组织形式是( B )。
A.手工业供销小组 B.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C.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手工业个体户
30. 在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具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组织形式是( C )。
A.手工业供销小组 B.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C.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手工业个体户
31.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是( B )。
A.直接没收 B.和平赎买
C.互助合作 D.自愿上交
32.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形式是( B )。
A.私人资本主义 B.国家资本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民族资本主义
33.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经济组织形式是( A )。
A.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B.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C.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D.官僚资本主义
34.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组织形式是( B )。
A.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B.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C.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D.官僚资本主义
35.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具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组织形式是( C )。
A.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B.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C.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D.官僚资本主义
36.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各种形式,其高级形式是( D )
A.统购包销B.委托加工,计划订货
C.经销代销 D.公私合营
37.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D )。
A.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B.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C.把私营工商业的生产经营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
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38.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是( D )。
A.1949年新中国成立
B.1952年民主革命任务完成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D.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39.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被完整表述出来的时间是( D )。
A.1949年10月 B.1951年3月
C.1952年9月 D.1953年12月
40.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是( B )。
A.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B.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C.合作化的最初表现形式 D.合作化的最高表现形式
41. 在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阶段,企业利润的分配方式是( A )。
A.四马分肥 B.公私兼顾
C.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D.全部归国家所有
42.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D )。
A.统筹兼顾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D.四马分肥
43.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国家对合营企业进行( B )。
A.四马分肥 B.定股定息 C.无偿没收 D.核价收购
44.下面不属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的是( D )。
A.农业生产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社会主义集体农庄
45.下面不属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有( D )。
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C.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D.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46.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合作化道路,成功地实现了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历史经验不包括 ( A ) 。
A.国家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发展农业经济
B.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C.在土地改革后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D.采取从互助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逐渐过渡形式
47.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C )。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资产阶级自由化之间的矛盾
48.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 C )。
A.政治条件 B.经济条件 C.制度条件 D.思想条件
49.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 D )。
A .新民主主义时期 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50.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是( B )。
A.个体经济 B.公有制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51.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 B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52.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 D )
A.新民主主义时期 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3.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 B )。
A.改变生产关系,建立公有制 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C.实现工业化 D.消灭资本家
54.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C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初级农业合作社的建立
C.高级农业合作社的建立 D.人民公社的建立
55.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全面推开是从( B )开始的。
A.1952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5年
56.1953年9月,毛泽东在对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讲话时指出: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是( C )。
A.剥夺资本家的财产
B.排挤私营工商业
C.国家资本主义
D.保护民族工商业
57.社会主义改造中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说贡献最大的是对( A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58.我国对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采取的政策分别是( B )。
A.没收、没收 B.没收、和平赎买
C.和平赎买、没收 D.和平赎买、和平赎买
59.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两面性是( D ).
A.革命性与妥协性
B.主动性与被动性
C.进步性与反动性
D.剥削工人的一面与拥护宪法、愿意接受改造的一面
60.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上实行( C )。
A.无产阶级一个阶级的专政
B.工农联合专政
C.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D.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联合专政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 BCD )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
A.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B.国营经济 C.个体经济 D.合作社经济
2.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包括(ABD)。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正确的表述有( AB D )。
A.历史时期是1949年至1956年
B.它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C.社会主义经济因素居领导与主体地位
D.国内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4.党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 BC D)。
A.继续完成民主革命
B.社会主义工业化
C.个体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
D.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关于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表述正确的有( ABCD )。
A.内容是“一化三改”
B.内容的关系是“一体两翼”
C.是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的统一
D.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法
6.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 ABC )阶段。
A.互助组 B.初级社 C.高级社 D.人民公社
7.对个体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 ABCD )。
A.所有制上的集体化 B.生产方式上的合作化
C.分配上的按劳分配 D.主体社会地位的平等化
8.赎买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具体方式是( BC )。
A.直接补偿资金 B.“四马分肥” C.定息 D.分配劳动报酬
9.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 ABCD )
A.私人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挥 B.所有制上的国营化
C.资本主义剥削的消灭 D.资产阶级的改造
10.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国家资本主义体现为( ABCD )
A.国家计划管理逐步加强 B.公私合营逐步扩大
C.资本家的剥削逐步受到限制 C.企业性质逐步国营
11.以下( ABCD )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
A.工人阶级 B.农民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2.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主要有三种经济成分,是(ACD)。
A.社会主义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资本主义经济 D.个体经济
13.关于社会主义改造正确的表述有( ABCD )。
A.改造的主要是生产关系
B.与社会主义工业化相伴随
C.目的是为社会主义社会奠定经济基础
D.实行经济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
14.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来源于( BC )。
A.个体经济 B.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C.官僚资本 D.合作社经济
15.新民主主义社会国内主要矛盾集中表现为( BD )。
A.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B.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C.农民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矛盾
16.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是( ABD )。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互助合作 D.国家帮助
17.农业高级合作社的特点有( ABCD )。
A.生产资料集体所有 B.统一生产经营
C.实现按劳分配 D.取消了土地入股及分红
18.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 ABC )三个阶段。
A. 供销小组 B.供销合作社 C.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
19.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中国家资本主义的具体方式有( ABCD )
A.委托加工 B.计划订货 C.包销代销 C.公私合营
20.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的国家资本主义是( BD )。
A.是国家所有的资本主义 B.是国家计划管理的资本主义
C.是国营的资本主义 D.是逐步社会主义化的资本主义
21.社会主义改造教训的主观原因有( BD)。
A.新中国的贫穷落后
B.急于求成
C.贫富差距
D.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缺乏完全正确的认识
22.社会主义改造国内可能的条件有( BCD )
A.前苏联的援助 B.合作社经济的发展
C.国家资本主义的运用 D.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政权
2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体现在( ABCD )
A.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设时期
B.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时期
C.是社会主义经济成分逐步增长的时期
D.是逐步消灭私有制与剥削的时期
三、判断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并必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2.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因为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愈来愈不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3.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
4.赎买资本主义工商业就是由国家支付给资本家补偿金。(×)
5.新民主主义社会是独立的社会形态。(×)
6.新民主主义社会从属于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7.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9.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国营经济居于领导地位。(√)
10.新民主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是社会的领导力量。(×)
11.互助组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级形式,但是已经具有完全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
12.1956年底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完全完成。(×)
13.国家按企业资本股份额支付给民族工商业资本家定息,一共支付了10年。(√)
14.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所以新民主主义社会也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
15.公私合营是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是指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6.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完成标志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
17.“一化三改”的主体是国家的工业化。(√)
18.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19.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过渡形式。(√)
20.社会主义改造后,农民享有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
第四、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D)。
A.邓小平
B.马克思
C.恩格斯
D.列宁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的经验基础上,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进行了新的探索,逐步做出了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D )的科学论断,从而准确地把握了我国的基本国情。
A.发达的社会主义
B.共产主义
C.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 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A),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B.发达的社会主义
C.成熟的社会主义
D.资本主义
4.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A)。
A.初级的阶段
B.高级的阶段
C.发达的阶段
D.成熟的阶段
5.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强调指出:“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C),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A.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
B.社会主义的成熟阶段
C.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D.共产主义
6.十七大、十八大都既肯定了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同时也强调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C)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A.共产主义
B.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发达的社会主义
7.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要强调总依据,是因为( C)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
A.改革开放
B.发展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发展生产力
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第一层含义“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C)。
A.阶级性质
B.经济基础
C.社会性质
D.阶级构成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第二层含义“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A )。
A.发展程度
B.社会性质
C.阶级构成
D.经济成分
10.不了解当前我国的(A)就不可能对我国社会的基本特征、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和发展方向做出正确的分析,因而也不可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正确的路线和政策,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A.社会性质
B.风俗习惯
C.人文历史
D.传统文化
11 .不能正确地分析当前我国社会所处的(B),就有可能出现超越阶段或者落后于形势的判断,从而作出错误的决策。
A.社会性质
B.发展阶段
C.风土人情
D.历史文化
1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党对我国社会性质问题的判断是正确的,但对我国(A)的认识则不够清醒,在发展程度的判断上出现了失误,在较长时间里提出的任务和国策脱离了国情,严重地影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A.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B.生产力
C.生产关系
D.生产方式
13.正确把握国情必须全面地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把社会性质同它的(A)统一起来。
A.发展程度
B.文化
C.生产力
D.生产关系
14.(D)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A.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社会主义生产力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5.把握(C)这一最大国情,就要在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过程中牢牢立足于这个最大实际。
A.社会主义生产力
B.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社会性质
16.历史实践表明,在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只讲(A),不讲程度和水平,就会发生“左”的错误,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挫折和失误。
A.性质和方向
B.经济
C.大原则
D.理论
17.(A)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正是在此基础上,党才进一步搞清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科学社会主义原则
C.社会主义性质
D.共产主义原则
18. 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D)
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
B.人口数量多,素质不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A)
A.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
B.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C.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进入小康社会
D.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20.我们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下列选项不是原因的是(C)
A.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期的、独立的社会形态
B. 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
C. 在这个阶段需要对资本主义进行补课
D. 要防止急躁、冒进超越社会发展阶段
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这主要取决于(B)
A. 市场经济的不可逾越性
B. 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C. 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D. 文化传统的不可逾越性
2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指( C )
A.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 先进的社会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C.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D.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23.现阶段,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同志和我们党对当代中国(C)的科学判断
A. 基本情况
B. 基本矛盾
C. 基本国情
D. 基本任务
2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确立的奋斗目标是( A )
A.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建设成为小康社会
C.建设成为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的国家
D.建设成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社会
25.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是( D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和谐的社会主义 C.民族复兴 D.共产主义
26.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 A )
A.生产力落后
B.生产力的组织、经营和管理落后
C.人民物质文化需要的日益增长
D.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物质文化需要的日益增长
27.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国内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 C )
A.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B.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D.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28.毛泽东第一次系统地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是在( C )
A.《论十大关系》 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新民主主义论》
29.邓小平最早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在( A )
A.1979年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
B. 1980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
C. 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中
D. 1980年《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讲话中
30.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是( C )
A.号召人民生活节俭,抑制社会需求
B. 用发购物票的方法计划分配社会产品
C.发展生产力
D. 要求企业增加产品数量,减少花色品种
31.在党的基本路线中,“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A )
A.基本途径 B.奋斗目标 C.根本立足点 D.施政纲领
3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下列命题中不属于四项基本原则的是( D )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D.坚持改革开放
33.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确定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的根本依据是( D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D.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4.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 A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35.四项基本原则为经济建设提供了( A )
A.政治保证
B.组织保证需要
C.物质保证
D.动力
3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B )
A.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C.促进效率提高与体现社会公平的矛盾
D.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不适应的矛盾
37.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C)
A.以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B.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外资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C.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D.以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为主体,多种个经济成分并存
38.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A)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B)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资本分配
40.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辩证统一于(D)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B.全面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过程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D.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
4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关键是坚持以(D)为中心不动摇。
A.改革
B.开放
C.四项基本原则
D.经济建设
42.在我党历史上曾五次提出党的总路线或基本路线,以下属于错误的是(C)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
B.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3.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的文章是(B)
A.《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44.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进行系统阐述的是(B)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4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的依据是(A)
A.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C.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
D.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多项选择题
1.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认识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认识国情,最重要的是要搞清楚(AB)。
A.现实社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
B.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变化
C.人口状况
D.性别构成
2.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科学分析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发展阶段提出过一些原则性的设想,认为未来社会大体要经历(ABC)。
A.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
B.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
C.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D.亚细亚社会
3.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AB)。
A.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C.中产社会
D.发达社会主义社会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继新民主主义社会后的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它同新民主主义社会因为都存在多种经济成分而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却在社会性质上存在明显的区别,区别在于(CD)。
A.经济成分
B.阶级构成
C.从经济基础方面看,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从而整个经济社会生活是否牢牢建立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上。
D.从上层建筑方面来看,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否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整个社会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是否得到基本确立。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CD)所决定的。
A.中国的社会性质
B.中国的发展进程
C.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
D.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ABCD)
A.我国最大的实际
B.我国最基本的国情
C.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D.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和根本出发点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意义是(ABCD)
A.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
B.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C.是防止和反对“左”和右的错误的思想武器
D.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保证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这是(ABD)
A.由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客观条件决定的
B.其历史任务是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C.它的战略目标是摆脱贫困、解决温饱、实现小康
D.它反映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ABCD)
A.中国共产党制定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
B.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C.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D.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包含这样几层含义(AD)
A.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制度缺乏客观必然性
C.需要补资本主义的课 D.尚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 ACD )
A.贯穿于这个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B.是阶级矛盾
C.要求党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性
12.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指出( ABCD )
A.奋斗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实现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D.实现目标的根本立足点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规定了党在这一时期的( BC )
A.根本任务 B.基本目标
C.基本政策 D.总体目标
1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BD )
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B.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 D.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15.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正确理解有哪些?(ABCD)
A.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路径。
C.“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实现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16.党的基本路线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ABCD)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A.富强
B.民主
C.文明
D.和谐
1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政策是(ABCD)
A.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个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C.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D.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
18.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论述,正确的是(ABCD)
A.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
B.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
C.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条件
D.坚持二者的统一,就是坚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三、判断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指每个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X)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3.现代化是动态的过程,现代化水平和标准也是不断提高的。(√)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过渡时期的经济基础是完全一样的。(X)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需要一百年的时间。(X)
6.认清中国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中国的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 (√)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性质上是相同的。 (X)
8.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
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是清醒的。(X)
10.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就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 (√)
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长期性与阶段性统一的动态发展过程。 (√)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现阶段中国的最大实际。(√)
1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中心内容,是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4.离开改革开放谈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16.在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
17.我们党的最高纲领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就是党在该阶段的最低纲领。(√)
1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依据。(√)
20.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就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问题是(A)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防止两极分化
D.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B)
A.改革创新B.爱国主义C.勤劳勇敢D.尊老爱幼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建立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体制
C.消除剥削,消除两级分化D.实现全面小康
4.“发展才是硬道理”是谁提出来的(C)
A.江泽民B.胡锦涛C.邓小平D.毛泽东
5.建国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两步走”的战略构想,其中第二步的内容是实现“四个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这里的“四个现代化”是指( D )
A.科学技术.工业.信息和高新产业的现代化
B.科学技术.农业.高新产业和化工的现代化
C.工业.电信.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D.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6.“实现共同富裕,进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根本途径就是要(C)
A.消灭剥削.消灭两级分化B.取消私有制,建立单一的公有制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建设全面小康
7.社会主义本质是(D)
A.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B.社会主义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国民经济
C.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协调发展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8.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D)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B.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9.“新三步走”目标中的第二步的内容是到2020年,即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使我国( A )
A.实现全面小康 B.基本实现现代化
C 实现总体小康 D.成为世界最发达的国家
10.明确界定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它们可以与任何社会制度相结合,社会主义需要市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这是哪位领导人在什么时候表达的观点(D)
A.毛泽东,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
B.邓小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C.毛泽东,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
D.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11.时代精神的核心是(D)
A.集体主义B.爱国主义C.改革开放D.改革创新
12.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A)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共同富裕D.改革创新
13.20世纪末,我国实现了第二步战略目标,即(B)
A.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B.人民生活达到了总体小康
C.基本实现了现代化D.实现了全面小康
14.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国家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世界第()位一跃成为世界第()位(D)
A.8,3B.9,2C.6,3D.10,2
15.1956年,代表党中央提出“向科学进军”口号的国家领导人是(C)
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邓小平
16.1979年12月,邓小平第一次使用了(C)的概念
A.邓小平理论B.全面小康
C.小康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7.下面哪个说法是正确的(D)
A.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平均主义
B.社会主义宁愿发展慢点,也不能改变现行的经济体制
C.不管生产力如何变化,都必须保证与生产关系相适应
D.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于共同富裕
18.中国梦最核心的内容是(A)
A.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B.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C.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
D.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19.“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观点是下面哪位领导人提出的(D)
A.江泽民B.胡锦涛C.邓小平D.习近平
20.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C)
A.创新B.求真务实C.发展D.改革开放
21.到建党100年时( B )
A.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B.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C.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D.基本实现现代化,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
22.毛泽东主席在建国初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他指出(C)
A.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社会基本矛盾就已经不存在了
B.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基本矛盾不仅存在,而且两者之间是根本对立的
C.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基本矛盾仍然存在,但是两者之间不是根本对立的。
D.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
23.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的理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要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 )
A.只要不断改变社会生产关系,提高公有化的程度就可以了
B.必须全部取消生产资料私有制,实现公有化
C.一定要根据生产力的水平及时变革生产关系
D.一定要根据生产关系的水平及时变革生产力
24.十五届七中全会提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B)
A.坚持党的领导B.坚持科学发展
C.坚持依法治国D.坚持区域统筹
25.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是(C)
A.四项基本原则B.进一步改革开放
C.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D.共同富裕
26.下面哪种说法是错误的(C)
A.坚持科学发展就是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
B.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
C.全面小康仅仅是在总体小康的基础上物质文明更进一步的提高。
D.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27.与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相比较,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体现在突出强调了(C)
A.必须变革社会生产关系B.共同富裕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D.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
28.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是要科学认识(C)
A.社会主义发展阶段B.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C.社会主义的本质D.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29.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C)
A.消除剥削现象B.实现社会公正
C.促进生产力的发展D.公平占有生产资料和消费品
30.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 C )
A.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轨道上来
B.提高劳动者和管理者的能力的轨道上
C.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D.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轨道上来
31.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关键是要( A )
A.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B.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C.坚定地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D.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强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的范围
32.“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这种不清醒的突出表现是( A )
A.不重视发展生产力B.不重视改革开放
C.忽视了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D.忽视了中国的国情
33.邓小平从历史活动主体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最终目的的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和结果是( D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实现按需分配
C.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D.共同富裕
3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B )
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发展生产力
C.提高国家综合国力D.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35.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D )
A.公有制.按劳分配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C.人民当家作主,成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6.“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 D )
A.增强综合国力B.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C.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D.使人民共享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37.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认识问题,突出的是:( D )
A.发展速度与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
B.依法治国与加强党的领导的问题
C.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问题
D.姓“资”姓“社”的问题
38.新时期的解放思想,关键就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的思想解放,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C )
A.什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怎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9.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之所以说邓小平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最根本的原因是:( C )
A.邓小平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B.邓小平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C.邓小平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D.邓小平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40.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世纪和新的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得出了一个科学结论,即:( A )
A.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B.解放生产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C.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D.在社会主义,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41.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这段话强调的是:( A )
A.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发展生产力
B.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共同富裕
C.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是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状/p>
42.走中国道路,就是( B )
A.走自己的路,不应该借鉴任何国家的发展经验
B.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不能改变
D.反对一切外来的援助
4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 A )
A.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C.解决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要求
D.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44.邓小平曾说“现在我们虽说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这说明(D)
A.我国还不具备搞社会主义的条件
B.我国实践上还处于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C.我们搞的社会主义事实上是在补资本主义的课
D.我国的生产力不发达还没有摆脱贫困
45.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 C )
A.政治民主化程度比资本主义更高,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B.经济计划性比资本主义更强,更能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C.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高,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D.社会精神文明水平更高,并且能够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46.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 D )
A.以公有制为主体B.按劳分配
C.人民民主专政D.生产力高度发达
47.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A)
A.一个是公有制,一个是共同富裕
B.一个是改革,一个是开放
C.一个是解放思想,一个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一个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一个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
48.邓小平指出“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A)。
A.生产力发展B.生产关系成熟C.上层建筑完善D.法制健全
49.1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A)。
A.本质B.特征C.目标D.原则
50.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D)。
A.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共同属性B.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
C.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D.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范畴
51.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D)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B.概括了社会主义的理想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52.“中国梦”是在2012年11月“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由(A)提出的。
A.习近平B.胡锦涛C.邓小平D.江泽民
53.邓小平指出,在改革中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A)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B.实行按劳分配,增强综合国力
C.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增加社会财富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54.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是(C)
A.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不同B.社会基本矛盾不同
C.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不同D.意识形态的不同
55.“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解决了,才能正确把握(A)
A.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改革.发展与稳定的相互关系
C.先富与共富的相互关系D.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相互关系
56.“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解决了,才能科学指导(D)
A.改革开放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D.社会主义实践
57.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B)
A.革命B.改革C.政治运动D.阶级斗争
58.“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概念是由(A)提出的。
A.邓小平B.毛泽东C.江泽民D.胡锦涛
59.邓小平特别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A),
A.共同富裕B.平均分配C.计划经济D.没有剥削
60.“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是在(B)确定下来的
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三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D.十三届四中全会
61.我国改革前的失误和改革过程中遇到的疑虑,归根到底是没有完全搞清楚(B)
A.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什么是计划经济,什么是商品经济
62.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关键是(C)
A.恢复党的基本路线
B.正确理解邓小平理论
C.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63.社会主义本质把(A)摆到了首要位置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改革开放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共同富裕
二.多选题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ABCD)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消灭剥削
C.消除两极分化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的特点是(ABCD)
A.在本质和目标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B.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C.强调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最终目标D.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3.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中(ABCD)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生产力基础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生产关系基础
C.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最终归宿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条件
4.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中包含的价值目标是(BCD)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消灭剥削C.消除两极分化D.实现共同富裕
5.任何一种社会制度存在下去都需要发展生产力,但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发展生产力的方式和目的却不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具有的特点是(ABCDE)
A.是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的
B.是在按劳分配为主体条件下发展生产力的
C.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为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E.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6.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中提出的重要观点有(ACD)
A.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进一步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B.全面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C.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
D.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是“三个有利于”标准
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AC)
A.什么是社会主义B.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C.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怎样建设党
8.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主要有(ABCD)
A.忽视生产力发展B.机械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C.照搬苏联经验D.混淆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体制的区别
9.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AB)
A.发展生产B.共同富裕C.改革开放D.消灭剥削
10.我们讲共同富裕并不意味着(ACDE)
A.同步富裕B.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C.两极分化D.不存在富裕程度的差别E.平均发展
11.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这些理论的提出,说明我们(ABC)
A.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B.没有认识到社会主义还有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C.没有解决好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发展生产力的问题
D.没有弄清楚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
12.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三步走”的确定,突出体现了(ABCD)
A.我们党对我国国情认识的深化
B.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品格
C.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品格
D.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品格
13.为了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党中央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相继实施了(CD)战略。
A.西部大开发B.“三步走”C.科教兴国D.人才强国
14.科教兴国战略要求(ABCD)
A.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B.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
C.提高全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D.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建设创新型国家
15.人才强国战略强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努力造就(ABC)
A.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B.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
C.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D.数以万计的拔尖人才
1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明确提出建立健全鼓励(ABC)的体制机制。
A.原始创新B.集成创新C.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D.合成创新
17.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ABCD)
A.发展为了人民B.发展依靠人民
C.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D.不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18.党的十三大确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即(ABC)
A.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C.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D.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
19.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具体内容是(ABC)。
A.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C.到21世纪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D.2030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20.十五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BD)。
A.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
B.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C.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00周年时,进入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D.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1.党的十六大以后的10年,我国成功地迈上了三个大的台阶,即(ABD)
A.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
B.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
C.教育水平.科学技术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
D.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
22.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BCD)
A.经济发达B.国家富强C.民族振兴D.人民幸福
23.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鲜明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即(ABCDE)
A.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B.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C.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D.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E.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4.实现中国梦必须(ABC)
A.坚持中国道路B.弘扬中国精神
C.凝聚中国力量D.发扬民族传统
25.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重大区别体现在(ABCD)。
A.前者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后者仅在一定程度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前者的根本特征是公有制,后者的根本特征是私有制
C.前者以共同富裕为价值目标,后者以两极分化为目标取向
D.前者按劳分配,后者按资分配
三.判断题
1.同步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2.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
3.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不允许剥削现象存在,更不允许剥削制度存在。(×)
5.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个人的梦。(√)
6.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突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7.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是相互依存的。(√)
8.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两个阶段。(×)
9.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开辟了道路。(√)
10.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过强调的人群有不同。(×)
11.中国梦就是要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共同富裕。(×)
13.“发展才是硬道理。”这里所说的“发展”是指单纯经济发展。(×)
14.1956年,毛泽东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
15.坚持科学发展必须把经济发展速度放在第一位。(×)
16.到20世纪末,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了两番,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全面小康。(×)
17.中国梦是民族的梦,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社会和谐。(×)
18.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
20.判断是不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准就是看公有化的程度高不高。(×)
21.1980年,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概念。(√)
22.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23.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24.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同步富裕。(×)
25.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2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允许剥削制度存在,但允许剥削现象存在。(√)
27.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28.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29.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开始达到小康水平,但这种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0.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31.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也随着实践的推进逐步深入。(√)
32.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33.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3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5.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
3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7.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裕才是社会主义。(×)
38.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39.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40.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富裕。(√)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一、单项选择
1.(A)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A.改革开放B.发展经济C.解放思想D.实事求是
2.邓小平认为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A)
A.改革B.发展C.稳定D.创新
3.邓小平认为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主要看(B)
A.公有化程度的高低
B.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C.是属于资本主义的还是社会主义的
D.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还是建设在私有制基础上的
4.当前我国改革的性质是(C)
A.经济体制的自我完善B.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完善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经济模式的自我完善
5.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其中改革是(B)
A.目的B.动力C.基础D.条件
6.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立足点是( D )
A.闭关自守,盲目排外B.依赖外国,崇洋媚外
C.自力更生与依赖外国并重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7.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其中发展是(A)
A.目的B.动力C.基础D.条件
8.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其中稳定是(C)
A.目的B.动力C.前提D.要求
9.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的是(D)
A.马克思B.列宁C.斯大林D.毛泽东
10.邓小平首先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仍然有一个(A)
A.解放生产力的问题B.发展生产力的问题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面的问题D.巩固社会主义制定的问题
1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A)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A.经济体制改革B.政治体制改革C.文化体制改革D.党的建设
1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B)作用。
A.基础性B.决定性C.重要性D.目标性
13.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就是要坚持(A)这个立国之本。
A.四项基本原则B.全面依法治国
C.全面从严治党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4.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 A )
A.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B.一项权宜之计
C.在现代化建设中实行的政策D.实现现代化后就不必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
15.在对外开放中必须坚持实施(A)的战略。
A.互利共赢B.独立自主C.自力更生D.损人利己
16.所谓全方位对外开放,就是(A)
A.对所有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B.对所有发达国家实行开放政策
C.对所有发展中国家实行开放政策D.对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开放政策
17.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C),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人民民主专政B.依法治国
C.党的领导D.市场经济
18.“一带一路”建设是指(B)
A.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
B.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C.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丝绸之路
D.长江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19.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时间是(B)
A.2001年11月B.2001年12月C.2002年2月D.2003年5月
20.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C)
A.要把所有企业、所有产品都推向世界市场B.主要还是要“引进来”
C.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D.主要是大力推进“走出去”
21.改革是新的伟大革命是从(A)
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B.对社会各个方面需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
C.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意义上说的
D.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的政治体制意义上说的
22.毛泽东曾经指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A)
A.处理人民内部矛盾B.处理敌我之间的矛盾
C.划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D.对待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A)的最重要的成果,
A.改革开放B.党的建设C.社会主义改造D.新民主主义革命
2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A)
A.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B.处理好计划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C.处理好国内和国外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D.处理好经济与政治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25. 30多年来,(A)和改革一起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A.对外开放B.经济建设C.市场经济D.依法治国
26.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依据是(A)
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B.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C.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民内部矛盾D.社会主义社会的敌我矛盾
27.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B)上来,实行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性决策。
A.阶级斗争B.经济建设C.思想建设D.党的建设
2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了(B)的重大历史性决策。
A.计划生育B.改革开放C.精神文明建设D.物质文明建设
29.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A)。
A.改革开放B.发展经济C.解放思想D.实事求是
30.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D)。
A.实事求是B.发展经济C.解放思想D.改革开放
31.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B)。
A、革命B、改革C、发展D、对外开放
32.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两句话是一个整体。前一句规定了(D)
A.实现路径B.发展目的C.发展的性质D.根本方向
33.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就是处理好(B)的关系。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B.政府和市场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D.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34.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 A )的矛盾。
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B.阶级之间
C.敌我之间D.精神和道义之间
35.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B)的特点。
A.对抗性B.既相适应又相矛盾C.不可调和D.根本利益不一致
36.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A)。
A.改革B.发展C.革命D.建设
37.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是( B )。
A.改革B.发展C.革命D.建设
38.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C)
A.把所有企业、所有产品都推向世界市场B.主要还是要“引进来”
C.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D.主要是大力推进“走出去”
39.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扩大开放就要坚持(A)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A.互利共赢B.自力更生C.独立自主D.自私自利
40.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当前我国(B )
A.经济体制的性质B.改革的性质
B.基本经济制度 D.改革的目标
4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处理(A)。
A.政府和市场的关系B.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C.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D.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4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在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政府B.市场C.企业D.管理层
43.( D )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立足点。
A.闭关自守,盲目排外B.依赖外国,崇洋媚外
C.自力更生与依赖外国并重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44.毛泽东曾经指出,正确(A)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A.处理人民内部矛盾B.处理敌我之间的矛盾
C.划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D.对待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45.坚持以促进( A ),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B.高速经济增长
C.对外开放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6.不实行(A)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
A.改革开放B.经济建设C.思想建设D.党的建设
47.我国对外开放的对象是(A)
A.所有国家B.周边国家
C.与中国友善的国家D.发达国家
48.江泽民指出:“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 )’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
A.资本主义B.社会主义C、共产主义D.解放思想
49.为了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利用好的两种资源是(C)/p>
A.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B.生产资源和财力资源/p>
C.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D.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50.把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的依据是邓小平的重要论断(A)
A.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B.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C.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主动参与国际竞争
D.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51.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是(D)
A.互相帮助,互惠互利B.公平、公正、公开
C.相互平等,合作共事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52.当前,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C)
A.社会制度竞争B.科学技术竞争
C.经济资源竞争D.劳动力素质竞争
53.把对外开放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在(C)
A.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B.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D.党的十三大
54.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C)
A.改革的性质决定的B.改革的艰巨性决定的
C.改革的任务决定的D.改革的长期性决定的
55.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C)
A.使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B.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利用国际分工,提高国民经济的效益
56.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A)
A.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B.我国进入世界十大贸易国行列
C.引进外资规模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D.形成了沿海、沿江、沿边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57.下面做法不符合“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这一要求的是( A )
①“引进来”让位于“走出去”
②开放一切领域,优化开放结构
③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④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
58.我国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的目的是(B)
A.在这些地区实行特殊的经济和政治政策,进行不同社会制度的试验/p>
B.让这些地区在对外开放中发挥基地和窗口作用/p>
C.由这些地区专搞开放,保证其他地区专搞建设/p>
D.根据“一国两制”方针,在这里设立特别行政区
59.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扩大开放就要坚持(D)战略。
A.自私自利B.自力更生C.独立自主D.互利共赢.
60.坚持以促进( A ),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B.高速经济增长
C.对外开放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二、多选题
1.改革是(ABC)
A.一场新的伟大革命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D.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2.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ABD)
A.改革是动力B.发展是目的C.发展是手段D.稳定是前提
3.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ACD)
A.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B.是对抗性的矛盾
C.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D.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AB)
A.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B.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C.加大依法治国力度
D.加强党的建设
5.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表现在(ABCD)
A.社会主义社会不仅要发展生产力,还有解决生产力的问题
B.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不能看生产关系本身的性质,而是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
C.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D.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6.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ACD)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C.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7.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因为(ABC)
A.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
B.改革是政策的重新选择和体制的重新构建,是对旧体制全面的深刻变革
C.改革必然引起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观念.精神状态的深刻变化.
D.改革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8.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ABCD)
A.要实施更为主动的开放战略
B.要以开放促发展
C.既要借鉴其他文明,也要推动中国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D.要树立开放条件下的安全观,在扩大开放中维护国家安全
9.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ABCD)
A.对中国发展历史经验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
B.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和科技发展机遇的客观要求
C.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D.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10.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就是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AB)
A.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B.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1.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应当做到(ABCD)
A.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着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
B.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
C.着重提高加工贸易的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
D.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并不断提高服务贸易的层次和水平
12.实行改革开放是(ABC)
A.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B.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
C.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D.社会主义国家的一贯政策
13.实施“走出去”战略,应当(BCD)
A.支持所有企业和产品“走出去”
B.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C.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
D.完善对境外投资的协调机制和风险管理
14.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BCD)
A.多渠道B.全方位C.多层次D.宽领域
15.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ABCD)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
B.对外开放可以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C.要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上面
D.要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对外开放
16.“一带一路”战略是指(AB)
A.丝绸之路经济带B.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C.长江经济带D.丝绸之路
17.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出要把握和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些重大关系,包括处理好(ABCD)
A.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B.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C.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D.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8.我国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ABCD)
A.符合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
B.要推动建立更加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C.重在推进各国和各国人民共同享受发展成果
D.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要树立世界眼光
19.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首先在农村拉开序幕,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AD)
A.废除人民公社B.改革人民公社C.发展乡镇企业
D.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20.我们党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基本经验和主要原则是(ABC)
A.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C.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D.要改革.要发展,就不要害怕不稳定
21.改革开放后,我国首批设置经济特区的城市是(AB)
A.珠海.深圳B.厦门.汕头C.海南D.上海浦东
22.改革开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近代中国三次伟大革命之一,近代中国的三次伟大革命是(ABC)
A.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帝制,为近代中国发展进步打开了闸门
B.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三座大山”,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创造了前提
C.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完善,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开辟了道路
D.康有为领导戊戌变法,为近代中国开拓了民主思想进步的道路
23.我们在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时,必须做到(ABCD)
A.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
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C.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D.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
24.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开放的领域和范围更加扩大,这意味着(ABC)
A.面临更激烈的竞争B.政府的宏观调控难度增加
C.贸易摩擦增多D.经济风险减小
25.在制定改革开放的政策和措施时不能陷入姓“社”还是姓“资”的抽象争论,原因是(ABCD)
A.不能把那些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本来没有姓“资”姓“社”问题,既可以为“资”服务又可以为“社”服务的东西错误地判定为姓“资”而不予吸收
B.不能把那些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本来姓“社”的东西错误地判定为姓“资”而拒之门外
C.对于那些确实姓“资”,但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限度内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可以为“社”所用的东西,也要允许其存在和适度发展
D.必须打破那种把某些并不属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不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的东西来固守的思想
26.“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从根本上说,是(AC)
A.生产社会化.国际化发展的必然结果B.殖民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C.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D.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必然结果
27.新时期改革开放实现了一系列历史性转变,主要有(ABC)
A.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改革开放
C.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D.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发达阶段
三、判断题
1.经济建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4.解放思想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5.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间接动力(×)
6.改革的理论依据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7.要和平.求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中国争取一个长期和平发展环境是可能的,这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的内部条件。(×)
8.从1978年到2014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由190美元上升至7500美元,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高收入国家。(×)
9.从1978年到2014年,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普及阶段。(×)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的最重要的成果。(√)
11.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12.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3.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1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15.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就是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带领人民长期奋斗的根本成就,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17.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
1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19.30多年来,对外开放和改革一起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20.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符合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
21.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要树立世界眼光。(√)
22.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实施更为主动的开放战略。(√)
23.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既要借鉴其他文明,也要推动中国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24.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树立开放条件下的安全观,在扩大开放中维护国家安全。(√)
25.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不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26.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以开放促发展。(√)
27.扩大开放要坚持互利共赢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8.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性决策。(√)
29.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统一的,它们要求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通过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0.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31.“一带一路”建设是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丝绸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