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已经笼罩了这城市的夜,我催着崽从爷爷家出来,爷爷跟着我们的脚步送到电梯门口,目光一直追随者孙女,嘴里唠叨着:“白天要多喝水……”,电梯里,崽拉着一副不耐烦的脸,嘟嘟喃喃的数落着:“就知道念,不停的念,烦死了”。看着崽那张嫌弃脸,我调侃说:“爷爷不是关心你吗?多喝点水才长得水灵灵的”?“烦死了,连吃饭都不消停,一会这个菜好吃,一会夹着那个菜好香的,多吃点……”。我一听,回应道“我也在桌上吃饭,好像没听爷爷念什么啊?”女儿一愣改口了:“不是今天,是平时喜欢念”。 “崽,你要提高警惕了,你是不是很没耐心,不管大人出发点是什么,你都不想听,很烦?就像今天,爷爷关心你,唠叨了两句。按理说,我们听着就好了,老人是出于关心,但你的反应有点大,有点不合常理?”“是有点不耐烦,太啰嗦了。”“崽,你只怕已经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心理阶段—青春期的叛逆期到了,一般是11或12岁开始,持续的时间因人而异,有的很快度过,有的持续整个青年时期。”女儿听我这样一说,开始和我探讨起来:“什么是叛逆期?今天一同学还递了一张纸条,说某某男生是妈宝男,不会有叛逆期?”“叛逆期是进入青春期后,孩子渴望脱离父母获得独立和自由的心理,反映到行为上是和父母唱反调,你说往东,他偏说往西,不顾一切的对着干。因为不是出于理性的判断,而是被感性的情绪控制,经常会做出错误的决定。比如,父母期望孩子认真念书,可是孩子偏偏荒废学业,长大后后悔都晚了。有的孩子很快调适好了,顺利度过,没对生活产生什么影响,而有的孩子可能一直被叛逆心理控制很多年。崽,你现在也到了这个时候,对于自己的心理反应,可要引起警惕,一旦发现自己逆反心理上来了,一定要冷静判断!”“嗯,好!”没想到,这一段长篇大论下来,崽丝毫没觉得不耐烦,听得津津有味,还和我约定:要读读心理学,了解自己心理发展的情况。 其实,当父母愿意从客观角度去看问题,去分析问题,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引导,而不是只从情感,道德等角度对孩子实施感性的评价,沟通效果要好得多,孩子的接受度更高,与父母关系更加融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