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总有些人,演技超群,可偏偏不怎么出名。
喜欢的人,只好送给他们一个名头,叫“实力派”。
总有些戏,确实不错,但往往叫好不叫座。
爱看的人,会在私下里一遍遍地刷,且乐此不疲。
夫人今天要推荐的这部影片,叫《钢的琴》,差不多属于后者。
主演王千源,则“躺枪”做了前者。
02
故事发生于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东北的某工业城市。
剧情的主线很简单,讲的是一个叫陈桂林的中年男子,因下岗失业而生活趋于落魄。
他靠自身的音乐天赋,和一帮之前的工友组建了一支小乐队,奔走于各类婚丧场合,勉强以此来糊口。
妻子则跟了卖假药的商人,两人决定和平分手。
03
女儿暂时和他住,并正在学钢琴,希望将来能成为一名钢琴演奏家。
孩子说,谁给她买钢琴,她就和谁过。
为得到孩子的抚养权,陈桂林竭尽全力,想实现这个“目标”。
起初用纸糊了一架假的,后来一群哥们又去偷学校的钢琴。
直到“走投无路”,他决定为女儿动手做琴,故事正式开始。
04
在其四处奔走游说之下,制造钢琴的事终于提上了日程。
昔日的几位工友、亲戚,相继加入了进来。
曾经丢失的豪情壮志,因为这件事,仿佛一下子全都回来了。
影片结束时,女儿小元在父亲为她亲手制造的钢琴前,弹了首最简单的曲子。
众人站在四周,默然地凝视着眼前的一切。
05
陈桂林虽然如愿以偿实现了目标,但还是放弃了抚养权。
他知道,即便他做成了钢琴,今后也依旧无力提供给孩子更好的成长环境。
生活的残酷,根本容不得他有别的选择,尽管在内心深处,他多么地鄙视那个卖假药的商人。
放手,尽管无奈,尽管揪心,但却是一个失意的父亲为女儿能做的最好的决定。
06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千辛万苦地做呢?夫人认为有两点:
一是和妻子赌气,他不想让那架自己买不起的钢琴,永远地漂浮在太平洋上。
二是在当时工厂倒闭、工人下岗,社会巨变的严峻现实面前,他不想被人遗忘。
制作钢琴,既是借此表达对女儿深深的爱,也是对时代一种无声的控诉。
07
《钢的琴》的魅力在于,她把90年代工业城市逐步衰败,工人阶级日渐脱去光鲜外衣的大背景,进行了“精准”还原。
它告诉我们,在那样的时代环境下,以陈桂林为代表的普通人,是怎样地坚守着他们原本的人格品质,不慌不乱地安顿着日子。
每一个镜头犹如一幅油画,流淌着诙谐温暖的音符。
08
高大的烟囱,废弃的厂房,陈旧的职工宿舍,灰蒙蒙的天空。
所有的元素都打上了工业时代的元素,很醒目却没有了光泽。
褪去了优越感的他们,有人改行做了卖猪肉的,有人当起了配钥匙的师傅。
每个人无不在艰辛,又豁达乐观地讨取着生活。
被时代遗弃的人,仍在泰然自若地前行。
09
这是一部比较沉重的电影,但从头至尾,导演却用诙谐幽默的方式把内容呈现了出来。
笑对艰辛,这是陈桂林们的智慧。
另外,特别值得一说的,是那时候人们之间难得的情义。
当陈桂林决定要做钢琴,这件看似痴人说梦的事时,几位老哥们都赶来帮忙。
没有什么报酬,有的只是一股浓浓的人情味。
10
《钢的琴》,是一曲时代的挽歌,以缅怀工人阶级曾经战天斗地的激情岁月。
小人物在社会巨变之下的命运变迁,除了无奈的挣扎,还有他们身上闪耀的革命的浪漫主义、乐观主义的光芒。
一个沉重的话题,一座大厦的倾塌,用一架钢的琴,做了一番戏谑、自嘲式的回应,令人遐思不已。
岁月无声的波澜,需要我们微笑着度过。
推荐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