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除了高考作文被热议外,还有一个阅读题里的“诡异的光”也被大家热传。
今年浙江高考语文卷阅读理解部分,选取青年作家巩高峰的短篇小说《一种美味》。文章描写了主人公6岁时,一家人第一次喝鱼汤的记忆。文章最后写道,从锅里跳出来的鱼“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
阅读理解的最后一题,要求考生对这句话进行理解。一时间,大家议论纷纷,不少考生戏称“十年寒窗,败给一条草鱼。”
鱼没有眼皮,当然死后不会闭眼。所以,看它们的眼睛,还是可以说泛着光。至于是何种光,那就由你想象了。
巩高锋在小说中说那条草鱼“闪着一丝诡异的光”,究竟是何意?他对采访他的记者说:“这个小说我写完了,跟我就没关系了,谁爱怎么解读都是可以的。”
我想也是,怎么解读都是可以的。只是现在要委屈那些浙江考生们,如与出题者解读的意思不一致,那就得不到高分了。想想,实在可悲可叹!
现在,还对那个高考阅读题“诡异的光”再作多的分析和探究,已没有意义了。而在日常生活中,与鱼有关的新闻和见闻,也就在我的脑海中闪现了。我把它们一一串连起来,也来作个猜想,看看我所见所闻的鱼,它们那眼里的光是何样的“诡异”?
6月9日的早新闻说,在深圳海底,男子潜水时发现海底有200斤死鱼。经渔政确认,是因炸鱼而致。6月8日正值世界海洋日,在休渔期间,深圳大鹏新区东涌大深湾却发生了炸鱼事件,这不得不令人气愤!
想象一下,那200斤鱼沉在海底,都发出诡异的光,该是多么的令人可怕,足以穿透海水,直刺那些炸鱼人的心灵。这“诡异”的眼光里,该有多么的愤怒和无奈!
前几天走在绿地里,看到一侧的池塘里,塘边水面上飘着许多小鱼,都已翻着白肚。看到这些死鱼,不禁令人纳闷。这条池塘本是连着外河的,后因景区改造,被石柱桥予以了分隔,自然就成了一塘死水了。平时,也就只能靠自然雨水来更新了。
塘面上漂着一层淡黄的藻类,这个水质应该是富氧化了。加之前几天高温,这些鱼儿应该是缺氧致死吧。
我想,如果这个池塘与外河相连,这些鱼儿的命运应该是另一翻天地了。它们此时,定会遨游在宽阔的江河里,哪会像现在一样,毙死水面,眼里发出“诡异的光”?这眼光里,定是对江河的渴望,对造景者的愤恨!
看到这些池塘死鱼,想到了家乡北湖。
去年国庆回乡,小游家乡的北湖。既为北湖的迷人风光感到欣喜,也为遇见湖里死鱼感到揪心!湖面一角,碰到打捞死鱼的艄公。他正在打捞飘浮聚集在湖边木栅栏桥下的死鱼。他捞完湖边一角,又泛舟湖面,打捞湖中央随波逐流的死鱼。
据艄公介绍,整个夏秋,共打捞了约2万斤死鱼。由于夏秋两季雨量大,时不时地城区被淹,大量污水流进北湖,污染了水质,造成鱼类死亡。
我很惊奇,整个北湖面积约有2平方公里,水深约莫2米,偌大一个湖,竟有2万斤死鱼。这该是多大的污染啊?!好在不是一次2万斤,是整个夏秋季节!
现在回看图片,看着艄公船上散落、或用大红桶装着的死鱼,心想那时这些死鱼的眼里,是不是也发出了“诡异的光”?这眼光里,应是对人类城市建设规划不科学、造成城区排水不畅、一淹就看海的蔑视和嘲笑!
污水不进湖,水质自然清,鱼儿也就不会死。
让鱼儿尽情地游,无论是池塘,河沟,大江大湖,还是海洋,我们都需要尽心尽力,让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好在河长制已建立,好在“碧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形成共识。
我衷心地希望“照日深红暖见鱼”“绕池闲步看鱼游”这些盛景能在不远的将来重现;希望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希望鱼游绿水,鱼跃阔海。
这样,即使有一天,鱼儿们死去,它们眼里,发出的光不再是“诡异的”,而是温和安详的!
深圳海底死鱼(网图) 家乡北湖艄公打捞死鱼 艄公泛舟湖面 北湖风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