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听德云社的相声,觉得郭德纲总拿于氏家族开涮来造料,是觉得不舒服的,也一度陷入高雅低俗之思维分别里去。
直到后来听到郭德纲的一个段子里说“你拍电影电视不也是叫人家爸爸,披麻戴孝的,老婆孩子随便人家编排,给你绿帽子你也得带……为啥影视剧里你知道是演戏,到我这怎么就不舒服了”?
我恍然大悟!
对啊,这不都是假的吗!
那为何看影视剧没啥感觉,听相声却别扭?
因为它的装扮最少,场景最简单,离观众最近,互动最强,代入最直接。
这实际上最容易勾起的是人心中的匮乏感,所演绎的场景倘若是听众遭遇过的那便会觉得都在拿自己开涮,但如果隔着电视机可能还会觉得那是讲人家。
若没有抽离局外“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本事,就会轻而易举的被带进去,任由局中沟壑撕扯。
相声真不真?很真,都是扎根生活,街头巷尾的事,却都是“相”。世上的事都是想怎么样了,再去找合理的理由,而不是因为某种理由所以怎么样。
也就是动机。“其心可诛”就是理由太完美而动机太阴险。不仅仅在大事上,其实每件小事都是这样,多多留意、细细品味一下就能体会:有人一见到你就会挑毛病,不是你真有毛病,而是见到你他的心就不平静,定然是你能勾起他的某种匮乏感,只要你毛了他就静了。不信可以试试,只要弄不毛你他就会躁起来,此所谓“静为躁君”。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看官的“信根”如何?佛说了,“所有的相都是假的”,背后都是动机,王弼所谓“得意而忘言”,俗话说“听话要听音”,一念如此一念佛,佛只是念念如此。
害怕吗?
越是剥开相,越是简单,就越是直指本心,实际上见道的那一刻是恐怖的,是颠覆的,一般人真不一定接受的了。所以,径山道钦禅师言“学佛乃大丈夫事”。
没有气魄就别搞了。
没有气魄也不要去听相声,耳朵若是只能塞下高雅,其实就是只听的进奉承,若能塞得下低俗,实际也是听得进劝谏。
没有气魄就是没胆量改变自己,儒家言:读书可以变化气质。
敢变吗?
《金刚经》又云: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稀有。
一般人是经不起变化的,所以他们心中与“变化气质”所拉锯的力量便是要“处处显得自己正确”,所谓“熟处太熟,生处太生”。
变,意味着失控,所以,控制就是必须的。
只要想控制,就一定被反制,哪怕心里清楚自己格局逼仄,也会对失控畏惧,动弹不得,这是个死局。
因为他人亦是“熟处太熟,生处太生”故,此一点控制者冷暖自知。
谁又可控?外圆内方,不见世间过的圣人,未染世事,一张白纸的孩童。
婴儿就是圣人。
老子云:“专气致柔,能婴儿乎”,“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