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表现的糟糕透了。
下午参加公司读书协会启动会,做为协会理事,被点起来在会上做一个即兴发言,而且还是站到前面去发言。
被点名的那一刻,我简单是蒙的,脑海里先是一片空白,然后快速地闪过几个念头。在头脑里还没准备清楚的情况下,嘴巴开始讲话了。
先来个自我介绍吧,这个没多大问题,可是接下来呢,演讲的主题是什么?都还没想好呢,从哪儿开始讲呢?
平时的我不太喜欢在众人面前发言,除了开会,开会发言那也是有固定的会议内容,按照要求汇报就行了。像这样的即兴演讲还是第一次。
脑子里当时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看着眼前围坐在会议桌的两圈人,眼睛不知道望向哪里,就开始胡言乱语起来。由于紧张,感觉自己的语速越来越快,已经快要控制不住的发抖,语速比脑袋转的快,结果说着说着就不知道怎么接下一句了,各种口语词就冒了出来,逻辑也就谈不上清晰了。好容易吧嗒吧嗒把脑袋里当时能想到的内容讲完,最后以一句:“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结束。
回到座位上,半天都还缓不过来,回想着刚才自己的表现真是糟糕透了。发了一条消息问平时关系很好的在分会场参加视频的同事,问刚才表现如何?同事回我说感觉有点紧张了,声音都透着紧张。哎!即使是知道,在那一刻也是深深的挫败感,我怎么表现的这么紧张呢?
平时写文章,会注意逻辑结构,字斟句酌,修改几遍。可是临场发挥时,就掉链子了,逻辑跑哪儿去了,用词用句都表达清楚了吗?内心的紧张加快了语速,反而让自己更加紧张。日常与人沟通时的那份轻松自在劲跑哪儿去了?
待紧张稍稍平复了些,我开始琢磨起来。紧张,是由于自己的不自信。当感觉到现场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我时,徒然增加了紧张感,自己的目光不知道应该在哪里聚集。从来没有刻意训练过自己在公众场所表达,自己其实是深知在这方面的能力是有缺失的,只是很少大会上讲话,都是坐在底下听,就没有想过要去练习演讲力。
很多时候,当我们没有切身经历时,就感觉不到感受的真实体会。在樊登老师讲书时提到,别人问他这么会演讲是怎么做到的?他说他以前其实是一个非常害怕演讲的人,第一次上台演讲的时候紧张到桌子都快被踢翻了,然后就开始练习演讲。从最开始的5分钟,10分钟,半个小时,到现在可以讲几个小时,这就是长期练习的结果。在听了樊登老师讲的《即兴演讲》这本书后,我还把这本书找来读过,结果也仅限于读过,根本没有在实际中运用过。
我们读书很多时候是为了追求知识的获取,为了解决问题而去读书。书里确实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可是我却没有学会内化它,读过的书仅仅停留在单纯获得读书体验而以,最后放在那里,书里的知识还是书里的知识。
带着问题去读书永远比单纯的阅读收获更高。有过经历再去读书中的文字,一边读脑海里就会同时闪现出曾经遇到过的场景、待解开的难题,带着思考去阅读,才能更好的理解书中所写的内容。读过之后,再拿来实践,让模糊的感觉进一步清晰。
原来我读的书比较杂,没有过主题阅读,都是想读哪本读哪本,比较随性。现在才发现,平时没有目的的阅读,获取的信息太杂、太多,没有形成系统化,不能在头脑里产生链接。一个个零散的点,就这样散落在脑海的各个角落,以至于脑子太乱,到了要用的时候,找不出一条主线。没有主线,没有抓手,没有论点,自己的即兴演讲当然也就吸引不了听众,带给不了大家多少有价值的东西。
演讲力,是我目前太需要训练的一种能力,以后在读书分享会上还有做分享的机会,不想再次体验这种失败的感觉了。我应该开始一场关于演讲的主题阅读,把每一次谈话的场景当做模拟演讲的机会,克服心里的紧张感,勇敢在站在大家面前把我想表达的内容表达出来。
只会用文字的表达,不算是真正的会表达。表达还有很多种方式,你的文字、你的声音,你的肢体,我们不应该只局限于一种。在任何场合游刃有余地表达,才是体现我们综合能力的时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