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问自己,是在舒适区还是跳出舒适区,文中给了我答案。
如果一个岗位目前稳定了,这是不是一种危险的信号?
前段时间,因为“中年危机”而四处打听寻找答案的我,似乎学会了抉择。
如果有两个机会,一个是确定的“一百万”,一个是通过抛硬币获得正面“一千万”、背面“零元”,你会选择哪一面?
面对三十五岁,你的专注度会因为生活的琐事而被打扰,你会拥有各种借口——家庭的重要性、身体的重要性、子女教育的重要性……而逐渐放弃专业学习、新技术的获得。
一、舒适区还是挑战区
舒适区呆久了,人类就会懈怠、堕落、被淘汰,所以大家强调“逃离舒适区”,在一个岗位上最多呆3~5年的时间,去触及新的领域,但是这个观点书中不太苟同,而我认同书中的观点。
首先,之所以是“舒适区”是因为,你擅长这个区域,你在这个区域可以做的很舒适、很得心应手,如果跳出舒适区去了完全陌生的领域,干着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挫败感便会接踵而至。
所以我认为我们不应该逃避“舒适区”,而是利用“舒适区”,正如管理者安排人事任命时,让擅长的人做其擅长的事情,便会取得更大的成就,在岗位上脱颖而出。言归正传,如何利用“舒适区”?首先就是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例如在你擅长写作,就将其做下去。但是不是让你安于现状,而是不断的扩大自己的舒适区,渐渐进入下一个区域“训练区”,将所谓的“训练区”变为你的“舒适区”,这里就要掌握一个“度”的东西。
用个例子来说,就是你下定决心要减肥,今天便立下一个flag说要跑10公里,第二天就因为前一天跑步的分量太重,找到借口去逃避,等下一次要跑的时候已经是若干年之后,但是如果你开始是在1公里的时候,很容易坚持下来,而这一坚持就是10年,身体的体型由量变达到质变。但是当你每天跑1公里的时候,久而久之,你会逐渐跑2公里每天,2公里就是你将原来的训练区变成了自己的舒适区,再久而久之,5公里也成为了你的舒适区,最后10公里也成为了你的舒适区,但是一开始你就选择了你的挑战区10公里,你便不会坚持。所以说,不是要第一次干很多的量,而是坚持多年少量的量,你达到的高度就会使人刮目相看。
文中还有个例子,我觉得很贴切,也是我之前遇到的——
Keep中,我原来最开始选择了级别3的开始锻炼,第一次的时候大汗淋漓,有些吃不消,甚至做波比的时候到最后完全做不下来了,后来调整了自己的方案,就是按照keep上根据自己的身体进行测试,测试以后根据自身的状况制定了锻炼计划30天,每天只有20多分钟的样子,竟然坚持了很长一段时间,也练出了隐隐约约的马甲线。回顾之前3级的波比,再做的时候就是轻而易举,能够紧跟节奏不说,运动也是标准。
到后来,我又调整了方案,给自己制定了40分钟训练计划,每周7天,却再也没有坚持下来,首先这样的计划超越了我的舒适区,直接达到了挑战区,所以让人很受挫折,无法坚持,只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所以印证了老仙人的那几句话“循序渐进”“欲速则不达”,而很现实的揭露了乌龟与兔子的故事。
就像当初学习注会,给自己立下每天1.8倍的速度听课,每年考4~5门的目标,但是到现在竟然仍在原地踏步,而周边的朋友却已经每年考1门的速度,考过了全科。究其原因,一开始目标太高,执行起来就会让人畏惧,一让人畏惧,就会去找各种理由去逃避,现在的我,每天慢了下来,每年的计划少了下来,不骄不躁缓缓盛开。
二、“舒适区”不是让你停滞不前
但是“稳定”不是让你原地踏步,甚至停滞不前,而是不断的扩大自己的舒适区。你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去学习新的技能、去提升新的专业……以至于真正“中年危机”来临时,你已然成长为无所畏惧的大树。
之前所讲克服“中年危机”的方法是边界的变数,而这个主题是让你变挑战区成为舒适区。
文中有个例子,仍然印象之深刻,一个是作者本人,一个是他的师兄,同时坐飞机,作者在飞机上追完了美剧,而师兄看完了一本书并且写了两篇稿子,一下飞机就将其中一篇稿子投给了编辑社。作者问师兄,是否写作对于他来说很愉快并且很容易,师兄说枯燥的让人想吐,而正是从小的坚持觉得不这样做就不舒服,长期养成的习惯,让他学会了“自律”。这个师兄在他所在的专业领域是佼佼者以外,还是股票基金博主。作者常常疑惑师兄的时间为什么这么多?而自己如此繁忙,其实,真的是繁忙么?将自己每天的时间、所做的事情都记录下来,你便发现,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浪费掉的,又不是什么企业家,哪有那么多的繁忙事。
于是,我开始写作,每日写作。
我也尝尝在想,现在开始写作会不会太迟,但是一点打破了我的顾虑,在底层的竞争是激烈的,因为底层是粥少僧多的状态,但是上面的竞争却不那么激励,因为越往高走,资源越丰富,而周围的竞争者越少。所以开始写作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是一旦开始并且坚持,就是有成功的可能,更何况,我的写东西不是为了成名,只为了记录自己的思想。
在此我想到了褚老先生,为什么70年迈创业也依然可以成功,大概是他所在的阶层给他的资源已经远远超过普通人,所以你即使没有被生活颠沛流离,也很难像褚老先生那样成功。
现在我们常说“自律使人自由”,但究竟如何自律,怎么自律,什么叫做自律。是每天都规定自己的日子像在部队一样井井有条?还是泯灭人性的严格打卡?其实都不是,就是在自己可承受的范围内,每天的坚持,可承受范围就是我们所说的“舒适区”,如果能够持之以恒的坚持,就是在不断的扩大自己的舒适区,即使面对中年危机的到来,也能从容地华丽转身,寻找下一个平台。
三、富人思维
一个是不确定的1000万,一个是确定的100万,你会选择哪个?当然是确定的100万,这是穷人思维,如果让你知道你会获得1000万,你肯定会选择1000万,因为你已经知晓了结果。
我想所谓的穷人和富人的思维就是面对风险的抉择性,普通的人求稳定,一眼看到头的结果,而富人求挑战,既然有挑战就要不确定性,但是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敢于冒险的精神决定了他有可能。就像你脚下有颗球,如果你不敢踢,那它永远没有机会进门,如果你踢了,它很可能不会进门,但是它还是有进门的可能性。这就是所谓的尝试。
我有时候相当矛盾,我害怕风险,害怕变故,害怕三十五岁时的中年危机,因此我竭力想选择一份极端稳定的工作,然而我们都知道这样的工作,发展很有局限,你可以一眼望穿你的整个人生。于是,我想自己的生活丰富一些,这样我会去面对挑战,就像游戏中的升级,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步将面对什么,所以你会永远警惕着。问自己,这样折腾好么?所以终究我还不是那个成功者,我缺少果断、缺少冒险,我甚至有些胆怯,我规避风险,我在定期存款和股票之间会毫不犹豫选择定期存款。
看了一个线形图,从毕业到15年后,你的技能成长在前5年是极速上升的,因为你的专注,后面你的技能是平稳上升了,凭借你的经验,但是15年后,你的经历开始因为各种事情分散,比如家庭、比如你认为的重要性(子女、父母)等,此时技能踏步、注意力下降……会面临淘汰,而这个时候的淘汰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因为你在这个领域已经固化,并且已经获得了客观的报酬,再从头开始,很难。这个时候,就要所谓的“扩大舒适区”,不断扩大。
另外说一句,注意力和肌肉一样,是可以被锻炼出来的,但是长期不适用它,很难恢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