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近期复盘5.28-6.20

近期复盘5.28-6.20

作者: 婷婷看书鸭 | 来源:发表于2022-06-21 22:19 被阅读0次

    如题,清理优化一下最近的习惯系统。因为最近耗能有些大,争取1000字内结束。

    本篇比较主观,类似于对电脑的垃圾清理、定期整理文件,优化部分系统,所以没什么文笔,更像是碎碎念。下文会涉及到一些我自己的学习、阅读、复盘方式,如果你感兴趣,可以继续往下看,如果能帮到你,我很荣幸。

    分三个模块来总结回顾:生活追踪、素材整理、写作赋能。

    1.生活追踪

    作为自由职业·研0人士,我目前的时间差不多全由自己支配,我可以随意地在九月开学前填满这段空闲。为了不荒废,我选择用to do list & weekly list作为自己安排计划和复盘内容的重要载体。

    to do list 内页展示

    左侧我会写一天的待办事项,右侧则列下具体执行项目,以便最后对比。从目前来看,该项习惯比较适合我个人的行为系统,可以继续保持。但是仍有几处可以优化:

    1. 代办项目缺少分级

    我需要将任务分为四个象限——紧急的且重要的、紧急的但不重要的、不紧急但重要的、不紧急也不重要的。

    这样方便我更好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紧急的事情优先处理,重要的事情在思维黄金时间处理,不紧急但重要的事情要合理分摊到每天的固定时间处理,不紧急也不重要但是却需要做的时间设闹钟提醒在闲暇休息时处理完毕。

    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四象限做明确区分。

    2. 没有对于一天的反思与总结

    每天任务结束后,应当加入这一天的总结,总结可以包括——没有预期完成的任务的原因,有什么突发状况需要处理,下次是否需要调整计划预留时间等。

    3. 保留碎碎念模式

    在当天情绪出现疲累甚至崩盘时,保留随手写、发散写、不停写的模式,稳定情绪的同时方便追踪。这与弘丹老师说的自由写作时的状态出奇一致,应继续保持。

    一些碎碎念

    接下来是关于weekly使用方法的探索。

    weekly list 内页展示

    weekly 这本是我比较早买的一个计划本,但一直不知道该如何使用。因为我不习惯做一周以上的计划,我认为计划没有变化快,所以常常做了计划不是被打乱,就是页面很空很浪费。

    后来我发现我缺少严谨的习惯追踪方式,我便用weekly来做习惯养成追踪。目前来看收效不错,值得坚持。

    左侧列出我当天最重要或者耗时最长的项目之一(如果这一天虚度或者休息就会开启碎碎念),右侧上方会做一些小项目的打卡表格,下方则会做睡眠的时长折线图。

    有了它们我可以直观地看出我各项计划的执行情况,结合to do list就可以及时发现计划的不合理性,分析无法长期坚持的原因——是因为计划太多没有分级,还是对某项任务的预估时长不够,还是本身就对这项任务有着抗拒。

    2. 素材整理

    听完弘丹老师的素材库整理方法,深切地感受到我自己是有多么浪费光阴。可以说以前的素材整理都是小打小闹,我准备重新建立自己的素材库。

    我以前的素材库极其扁平无序,没有形成固有的体系,就只是便签+不同的摘抄本。这导致我检索困难,输出时全凭大脑记忆,效益极低。我已经打算实践弘丹老师的电子素材库整理的方法,对各类素材进行合理分区,再就近期选题做一些主题阅读,充盈自己的电子素材库。

    对于摘录笔记本,可以保留自己的模式,因为这一部分功利性不大,就是自己阅读的习惯,纯粹享受整理文字的乐趣。

    我有三个素材本,一个是英文阅读素材本,另外两个我叫他们“智慧背囊”和“名人档案馆”。第一个本子无需多说,后面两个本子一个是锻炼自己的文笔,对大师的精华语句做摘抄和仿写,顺便附上自己的简单感悟,让它成为自己观点和金句输出的“智慧背囊”。

    仿写部分 摘录和感悟部分

    另一本则是我对于某些必须结合背景信息才能读透的书籍做的额外知识补充,或者我比较感兴趣的作家的生平资料收集。

    部分内页展示

    这部分资料的收集极大拓展了我对一些有深度文章的理解面,也让我在茫茫书海中找到自己倾慕和偏爱的灵魂。

    当然这部分整理的初衷仅仅是因为我“读书不写字浑身难受斯基”,所以效率很低也在坚持,大家如果不是单纯享受写字整理带来的思绪的沉淀,换成码字也一样。

    素材整理不完全包括我所有的阅读方式,有时间再复盘我如何做阅读,今天先完成预定的内容吧。

    3. 写作赋能

    之所以给这部分起这个标题,是就最近我输出形式的改变导致我内心和情绪发声的变化,浅谈一下收获和感悟。

    1. 夸赞的核心与成本

    加入写作营是我做的一个全新的尝试,我看到很多积极向上的灵魂。我深切地理解了弘丹老师那句“一个人可能走的更快,但一群人一定走的更远”的含义。一个赞扬就会让我心情飞扬一整天。

    所以我在反思:是不是我也能给别人带来这样的好心情?我的夸赞是否真诚?我的夸赞出发点在哪里?

    经过思考之后,我给自己定下了几条原则:

    (1)真诚夸赞,不要以希望回馈为动机。我所有的夸赞都应出自我对这篇文章最真实的观感,若我为内容喝彩,为作者文笔惊艳,为其观点倾倒,这样我会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但如果我仅仅是希望别人夸赞我才去夸赞别人,这样我的夸赞永远不真实。而不真实的夸赞,流于虚假,对别人也毫无收益。

    (2)不泛泛夸赞。要真正应用用户思维夸赞别人:我这么说他会觉得高兴吗?如果这篇文章在我看来有不足我应如何委婉地建议?对方会不会觉得冒犯?

    这样做才是真正的利他,而每一次评价都会让我切实成长。

    (3)控制时长。夸赞别人有利于维护一个良好的社群氛围(这里表白我们的大二班,做的超级好,都是宝藏),但若是长时间沉浸在里面,难免本末倒置。因此控制时长,每天参与评价30min-45min为宜。

    2. 我的闪光点

    参加写作营的这几天确实给了我莫大的信心,我在短短四天内就输出了一万字,对我而言这无疑是在长期写作路上迈出一个良好的开端。因此我决定系统地“自夸”一下,做更坚定的白日梦想家。

    (1)我认真地记录了每天写作营课程的收获,并努力在我的思考题中践行。

    课程笔记部分截图

    在整理笔记得过程中,我发现弘丹老师说过的一些方法自己已经有在长期践行:比如在选题和大纲之前,我有用白纸做“思维风暴”的习惯;在写短篇文章时会简单列一些自己想到的核心观点。这种契合无疑又给我提供了更大的信心。

    已经积攒不少了 写之前简单列下文章的观点

    (2)极易进入心流模式

    我在进入写作状态之后,能够排出一切干扰,身边有人蹦迪我都感觉不到。不知不觉就输出超过2000字,而且完全不觉得吃力,这一点让我尤为惊喜。我计算了一下,我目前的字速在1500-1800字/时左右,还在稳步提升中。

    (3) 将自己变成海绵,疯狂吸收

    在昨天看完社群的书评后,已经列好了一篇书单,准备结束手上书目的阅读之后就下单。社群里的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认知渠道,我现在感觉自己真的很符合“从零开始”这个主题,因为白纸一张,所以自知不足,疯狂吸收。

    3. 我的不足

    (1)素材库不充分。明明自身经历还算丰富:在“宇宙中心”大海淀教奥数,从小学三年级教到六年级,见识了那么多“熊孩子”,与他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过低谷一起迎接高光;后来又在职上岸成了学生,期间也是各种奋斗各种曲折。老师&学生双重身份的经历真的有很多可写,也见识了北京很多优秀的家长和同行,从他们身上学习了很多,结果却一直没有积累,真的很浪费生命。(因为真的很懊悔,所以再唠叨一遍,警醒自己。)

    (2)观点不够新颖。写的都是泛泛之谈,常常笔力不逮。

    (3)输出和输入不能很好平衡。常常因为输出过多而无力再做额外地输入,所以需要重新做权衡。

    以上。

    哦,附加一条,对比自己开头想“一千字结束”的瞎话,发现自己的第四个不足——文章不够精简,容易陷入自嗨。

    想得“美”,但管不住手。这样下去怕是难以长久,需要重新找解决措施。

    对于不足之处,有些已经在优化升级,有些还没有找到很好的办法,容我再想想。

    今天就先到这里,诸君晚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近期复盘5.28-6.2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uwt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