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许久,最终还是决定用《摔跤吧!爸爸》来做影评的标题,虽然这个名字饱受诟病,而且也确实有蹭某综艺的热度之嫌,但误打误撞,我却觉得这个翻译恰好传递了这部电影最本质的思想。“摔跤吧,爸爸”并不一定要理解成很多人吐槽的“让爸爸去摔跤”,相反它也可以传递出“请让我摔跤吧,爸爸”的意味,透过这句俏皮的口号,我甚至可以看到小女孩儿转变之后,从她眼神中透露出的坚定信念和对胜利的渴望,而前者恰恰是对父爱的理解,后者则是对女权的觉醒。
《摔跤吧,爸爸》在剧情桥段的安排上可以说是老套的如同教科书一般毫无新意,起承转合、伏笔铺垫都一目了然,从一开始孩子的不理解->到转变认真训练->到觉醒->再到迷失->到找回本心->最后完成自我独立的升华,可以说孩子成长路上与家长会遇到的一系列问题都被按部就班的列出来了。故事尾声里,自私自大的教练的锁人举动虽然说是为了让少女完成最后的思想蜕变,但这桥段未免也太老套。最后危急关头的5分绝地背摔也是意料之中,可以说故事里没有任何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你猜的中剧情也猜得中结尾。
但这丝毫不影响电影带来的震撼与感动。因为电影并不介意你是否能猜中剧情的发展,本身它就是一部传记,而它所在意的是观众是否感受到了故事所传递出的真诚厚重的情感。而答案也是很清晰的,它做到了,而且还做的非常好。
真实自有万钧之力,电影演出的本身让人感到了真实,所以它才如此的具有感染力。无数的人融入到了这个世界中,他们被小女孩的一颦一笑所牵动,沉浸在她们从一个童真的小孩儿成长为强大摔跤手的人生中,感受着她们历经艰辛的痛苦,不断挣扎的内心和破茧成蝶的喜悦,并在结尾时能够深深感叹电影中那份无私伟大的父爱。
这份真实感除了得益于电影真实的故事背景,也得益于演员包含诚意的演出以及精彩的镜头剪辑。9个月的艰辛训练带来的演出效果是显著的,它让毫不了解摔跤的我们都能被电影中的竞技深深的吸引,最后的国际比赛,甚至带来了现场直播的感觉,很多人在紧张时刻大概都会跟我一样,不由自主的前倾身体,屏住呼吸,目不转睛的盯着屏幕,胜利的一刻激动的甚想站起来叫好。
最值得感谢的当然还是阿米尔汗,如果说剧中的父亲是一位伟大的父亲,而剧外的阿米尔汗则是一位货真价实的伟大演员。剧里他一人饰人生19,29,55三阶段,先增肥50斤又减肥50斤的梗已经红遍大江南北,在化妆特效如此成熟的现在,阿米尔汗仍然选择如此折腾自己的理由很简单——不这么做,他将没有胖子的感觉。而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想要角色最真实的“感觉”了,早在05年拍摄《抗暴英雄》的时候,他就非要自己留长发蓄胡子,08年拍摄《未知死亡》,他更是练就了运动员一般的完美肉体。这份执拗和坚持的背后,正是阿米尔汗向世界所宣告的演员的自我修养。
这份属于演员的态度和责任感其实早就足够让阿米尔汗在演艺圈中脱颖而出,但阿米尔汗却并不止于此,他获得了远超出演员职业本身的尊敬,这都源于他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之心。《摔跤吧,爸爸》呼吁着性别平等,《三傻》反对着印度的填鸭教育,《我滴个神》则批判着愚昧众人的宗教,阿米尔汗的众多电影都在试图揭露印度社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他所主持的电视节目《真相访谈》更是毫不留情的将印度中普遍存在但却被人们刻意无视的严重问题,一一暴露在众目之下。种姓制度、包办婚姻,家庭暴力,虐待儿童...阿米尔汗试图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力唤醒人们对这些触目惊心事实的反思,他希望通过影视文化引导人们的思想。他从不觉得将印度的“丑陋”一面暴露出来是羞耻的,因为他知道明知道有问题却视若无睹才是最羞耻的。阿米尔汗是一位真正的爱国主义者,不论是拍电影、做访谈、当形象大使......他在为改变这个国家的现状不遗余力的努力着,他是当之无愧的印度良心。
最后还是回到电影本身的主题上来,之前有人在豆瓣上黑父亲大男子主义,将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是毁了她们,对说这些话的观众我只能表示很遗憾,他们花钱看了一场电影,却完全没能领会到电影想传达的一丝一毫的价值观。
任何一件超越平凡的事情背后,都是超乎寻常的付出,没有任何成功是在放纵和欢笑中获得。小女孩儿看似在男权的统治下被剥夺了童年,实则在和苦难的抗争中赢得了梦想和人生。想要打破根深蒂固偏见的唯一方法,不是靠宣传不是靠演说,只有亲手去证明。在你的成功被世人知道之前,人们只会奚落你的观点,一旦你成功了,这世界上便再没有事情比你自己更具说服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