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北京下小雪了,早晨出门一片白茫茫的小雪积在地上,像咖啡上浮了一层不太均匀的奶沫。
上班前,先在咖啡馆点一杯咖啡,这是每天属于我的看书写字的一小时。
就着一杯冷萃咖啡,读完了《阿啰哈》。
《阿啰哈》是一本关于清理的小书,亲切易读,作者是一个叫做平良爱绫的日本姑娘,她在书中记录下了和蓝修博士关于夏威夷疗法的交流内容。
《阿啰哈》作者平良爱绫作者就像身边的一个朋友,在书中记录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触景生情的小情绪,穿插与蓝修博士的对话,和清理方法,清理后的感受。
2
读这本书时,脑海不断蹦出一个句子:
Happy is the nation without a history .
(钢铁直译:快乐是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度)
这句话,是很多年前在网上搜索英文名言(Quotation)时看到的。
当时的第一感觉是莫名其妙,历史和快乐能有什么关系?
而在读《阿啰哈》的过程中, 突然有了新的理解角度。
《阿啰哈》中提到,各种历史、经验、记忆、习性……阻碍了我们看待事物的真相,触发各种与事物无关情绪和感受,影响人们对真相的体验
不做清理,人们就会不断被情绪干扰,恐惧,兴奋,看不到到事物的本来面目,无法采取正确的行动。
(“人生若只如初见”,突然充满了哲学意味)
每个感到不舒服的感受,都可能是一个关于清理的提醒。
只有通过不断的觉察和清理,才能看到真相,活在当下,享受生活。
夏威夷疗法中的最广为认知的清理话术,是: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
这本书介绍的话术,则是“阿啰哈”。
3
关于“阿啰哈”的清理效果,本人没有发言权。
而关于“对同一件事物,能看到什么完全取决于个人”,我深有体会。
对很多人来说,蝴蝶美丽又可爱。
而在我看来,蝴蝶就是一只会飞的毛毛虫,变异的大蛾子,令人毛骨悚然
为什么会这样呢?
可能是小时候,看到毛毛虫蜕变成蝴蝶的纪录片,以及小时候从东北搬家到海南后见过几次巨大的蝴蝶,被吓到了,留下了心里阴影。
你看,一只蝴蝶,却能触发完全不同的内心戏。
4
突然发现内心戏的生成,其实挺智能的——
关于个人的海量历史大数据(所有过往的所有经历、体验,感受,知识),通过大脑中的模型算法(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的清洗和加工,快速生成内心戏,投射在一个智慧屏上。
这个智慧屏,在概念上类似于一个滤镜。横在我和事物之间。
但它可不是一般的滤镜,而是相当的智能和高级。
它更像是一快360全方位环绕,动态交互,播放虚拟现实的智慧屏。
它能和我遇到的一切人、事、物,进行动态交互,通过个人历史数据调用和模型处理后,播放出一场场个性化且情节丰富故事片——内心戏。
从智能的角度来讲,它根据触发对象瞬间调动处理所有个人历史数据,迅速生成最为个性化定制的内心戏,完全满足个人的预设。
眼前的事物和情景,相当触发智能生成内心戏的关键词。
而算法模型的形成,基于海量个人历史大数据的规律发现,能指导趋势预测。
算法模型可以自学习,动态更新,通过预测的准确性的反馈,不断调整置信度。
好像是这么回事。
5
举个例子:
当一只美丽的蝴蝶停在一朵鲜花上,智慧屏上,在我所看到的个性化内心戏是这样的:
“好大一只狡猾的大蛾子啊,看它的肚子分明就是一只毛毛虫减肥后长出了翅膀,伪装的这么美丽就是为了蛊惑别人喜欢它,太阴险狡猾了,细思极恐——天啊,它呼扇呼扇的翅膀是要向我飞来吗,不要啊,太可怕了!要晕倒了!”
于是,当其他小女孩和蝴蝶鲜花微笑自拍时,我尖叫着跑开了。
我无法欣赏蝴蝶的美,因为通过智慧屏,我看到是那个融合所有过往经验和记忆,幻化出来的颠倒梦想——内心戏。
一只蝴蝶把我吓的逃走,是因为内心戏。
书中提到的清理,也是关于内心戏。
6、
一个空性的事物,可以在人们的眼中幻化出各种内心戏,各种悲喜,各种情绪,各种失真,各种点到颠倒梦想……
《金刚经》中的“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红楼梦》中的“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心经》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
这么看来,色与空的关系,就是内心戏与事物的关系。
7、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进一步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的依赖感受,相信甚至迷恋自己的内心戏,
在第一次见到蝴蝶时,我是什么体验呢?
我是否愿意去清空自己,去欣赏一只蝴蝶的美丽?
我们是否真的愿意以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接受它,活在真相里呢?
每一次给团队开会所感到的紧张
每一次和客户谈合作所感到的不安
面对家人的关心赞赏,浑身的不自在
娃大哭时,对生活无能为力的感受…
抠了30年的手指头,又来自心底深处哪个不安的记忆?
8、
自己的内心像一间被杂物塞得满满当当的屋子,有好多的压抑,窒息、无力。
我的内心需要一场大扫除,而我也开始意识到,这并不是一场可以一劳永逸的扫除,而是需要持续不断的清理。
每读一本书,就开了一扇透气的窗户,然而回归到生活中,这扇窗很快被风关上。
每写一篇文章,都帮我释放掉一些装不下去的情绪,给心灵一次深呼吸。
六祖慧能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然面带着厚厚的记忆,被尘封的内心,或许只能从“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做起——从每一个升起的情绪中,觉察,寻踪,清理。
阿啰哈,呼吸,瑜伽,自由书写,舞动身体,释放情绪,流泪,睡觉,都是清理的小方法。
愿臣服命运,清空头脑,关掉智慧屏,
体验“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天真,美好,与无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