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100多年前,四十二岁的杜牧任池州刺史,清明游春,却偶遇春雨纷纷,路上的行人都仓皇不知所措。而杜牧却想起,春雨如酒,酒兴大发,转身寻找酒馆所在,牧童遥指远处杏花村深处。
可能当时想去做一件计划好的事情。
遇到雨刚好给了自己一个很好的理由,也许那件事情本不是发自内心的。
既然这附近就有杏花美酒,何不借着春雨暂寻一醉。
这个年纪的杜牧,心里是愁的。
身在池州的他,大概心在湖州。
他在湖州时,曾经看中一个十余岁的女子。
与那个女子母亲还定下了十年之约。
意思是十年之后我杜牧事业有成,一定来湖州娶她,十年之内,不可嫁与别人。
可惜的是,豪言壮语如是,杜牧后来湖州上任的时候,已经过去十四年。
彼女已嫁为他人妇,还生了三个孩子。
杜牧去找那个老人家理论。
老人说:“原来的约定是十年,可你十年过了,没有来。”
十年过了,你没有来!
人家可是真的等了你十年。
杜牧还能说什么呢!
只留下《叹花》一诗。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在池州上任的这段时间,就是他与老妇许下盟约的十四年之间。
所以,这个雨后的清明节,杏花村的酒里是否会有那个姑娘的样子。
这是等待的闲愁。
还有一种愁叫遗憾。
这碗酒里,一定少不了张好好的名字。
大概十七八年前,
二十几岁的他在江西洪州沈传师府中为幕,初识张好好。
那时她方是一名十三岁有余的歌女。
袅袅婷婷,就像飘曳着鲜亮尾羽的凤鸟;
又像一朵摇曳清波的红莲,含苞待放。
“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主公沈传师也震惊了。
他大概想不到登台试唱的歌女竟有如此才貌。
惊讶、失态,不忘看一下在坐的其他男子是什么样的神情。
估计大家都是陶醉其中,不能自已了。
“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
这哪是一个十三岁的女子,分明就是一只小凤凰。
那清润圆美的歌鸣。
那随月如春的面容。
“主公再三叹,谓言天下殊”。
沈传师估计想不到天下竟有这样的女子。
张好好倾慕杜牧的才情,杜牧爱张好好的色艺双绝。
在张好好被沈家纳妾之前。
才子佳人,自是无限美好。
可是,美好终有尽头。
“洞闭水声远,月高蟾影孤”
伴随着张好好嫁沈为妾。
两人的故事也走到尽头。
这本已足够悲伤。
几年以后,杜牧洛阳上任。
“洛城重相见,绰绰为当垆”
——当年那绰约风姿的张好好,才不过几年,竟已沦为卖酒东城的“当垆”之女。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
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
往事如烟。
杏花村的酒,是否让他想起十几年前的那次重逢。
还有年少轻狂时的那些不顾所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