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01—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相传古时,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这一天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刚好,清明节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并称为中国三大著名“鬼节”。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且又是节日的也只有清明。清明节在民间有很多的习俗,比如“扫墓祭祖”,“去踏青”,“荡秋千”,“放风筝”等等。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另一点,清明节原来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清明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2—
每到清明节的时候,我都需要回家乡去拜祖的,在这一天里会有很多人回家,这一天可以说是与先人聊天的日子,也可以说是去给已经逝去的人扫墓的日子。
在我们家乡那边,是很守旧的,也很传统。几百年烧纸钱,放鞭炮的习俗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改变。
由于政府出的新的政策,提出清明节这种天气是最容易引起火灾的。因此去山上祭祖也不能带鞭炮、纸钱之类的。因此,以前的习俗也不得不随着时代的变化而继续简化了。
在我们那边,祭祖有“压纸”的习俗,还有为坟墓除棘草,描碑文,献纸钱,在树枝上挂纸条等习俗。
现在我们清明去祭祖也会这么做,但与火有关的一些习俗就不得不省去了。比如,现在已经没有烧纸钱和放鞭炮等习俗。就连点香烛也被尽量的省去。
也许,再几年后,很可能祭祖也会越来越简化。当然由于这些原因,那些在我们那边做这种生意的普通百姓他们也没有得到收益了。
—03—
在这样的一个节日,我们那边是有很多人回家乡的。在这个节日,也是有很多酥饼有卖的。在我们那边,最喜欢吃的是鸡仔饼。当然不是里面的馅料是鸡肉之类,而是它的样子很像鸡块。
鸡仔饼有着金黄黄的表面,像鸡块一般的大小,而它的味道甜而不腻,十足的棒。
每到清明节的时候,就能够吃到这种又香又脆的鸡仔饼。当然我更不希望以后又见不到它,我太喜欢这种好吃的鸡仔饼,希望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依然可以在很久以后还能尝到这种口味。
—05—
清明节也算是一个伤感的节日,虽说已经逝去的人算是成了天上的某一颗星吧,可是偶尔也会想,世界上真的有天堂么?
当然,我希望有,毕竟我更想将这一切的悲剧改写成一个童话,也许所有的悲伤会化为乌有。
每到清明,登山是一件极其冒险又极其愉快的事。远看那一片绿色与蓝天融合在一起,竟感到如此的惬意。
每一次我期待清明节应该是在一个乌云的天气,没有烈日如火般的烦躁,也没有阴雨绵绵的惆怅,最重要也避免了被晒黑的悲剧结果,而这样,是不是很好。
但是天空里总是盖不上几朵乌云,有的是那太阳公公对我朝阳笑。因此,面对这样的一个祭祖的天气,我觉得还是也应该保持着灿烂的心情,那样的话,我相信,爱笑的孩子运气也不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