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其实我对“吃货”这个词是有一定偏见的。虽然在很多年前这个词儿刚冒出头时我也跟着用了几次,但慢慢就觉得别扭又嫌弃了。我不再自称自己是“吃货”,因为这个词给我的印象实在不够优雅和体面。
并不是我想故作清高。我觉得,“吃货”这个词的重点在“货”,而“吃”则是修饰。所以本质上缺乏“人格属性”,缺少“灵魂”,只是沦为“吃”这一行为的机械执行者。写到这里,就不由地浮现出一个胡吃海塞,失去理性,不知节制,胃如无底洞的样子。
另外,还可以去想一下,在中文语境中以“X货”来指代人的时候基本都是贬义、嘲讽、轻蔑甚至有些恶毒并带有攻击性的的。是啊,堂堂一“人”为什么要和“货”挂钩?我才不要。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解读,带着个人的偏见和精神洁癖。也许有点上纲上线、经不起“自嘲”的玩笑。因为我擅自认为,我不这么自称自己,是对自己、对自己喜欢的食物的尊重。
就像在美食面前突然就变得欲望膨胀、不断追加点单、似乎怎么都吃不够的“大胃王”如五郎叔,也是“孤独的美食家”而不是“吃货”。他会大快朵颐,也会仔细回味,完全享受味蕾的触动。
因为我一直觉得,人一旦执迷、痴迷于某物某事时,就会缺乏甚至丢弃理性,真实的自己也会被某种程度地蒙蔽。而“吃货”,给我就是一种贪吃又缺乏自我控制的感觉。
这大概也是我对“吃播”“大胃王”一直缺乏兴趣的原因吧。似乎只是在往胃里倒东西,似乎只是为了吸引猎奇的人的好奇眼神。更别说镜头后“催吐”或者其他痛苦的情况。
食物、尤其是美好的食物,不需要这样去面对。
又不是没有下顿可吃。
题外话,
英语中,Gourmet和Foodie都有“美食家”,“对食物有讲究的人”的含义,但我就是莫名有点嫌弃“foodie”。嗯,可能有点欲加之罪之意。另外,“吃货”大概在日语中可以对应为“食いしん坊”(贪吃的小孩/家伙)。既然用到“坊”这个形容冲动、不理性的年轻人、小孩子的词,形象中也带有了“缺乏自我控制”的一层意味。
嗯,我宁可把宝贵的胃空间留给美好的食物,而不是折磨它,不断给它塞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