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辅导过很多高管都跟我说:“老师,我也特别想用教练式方法,但是好难,原来下属来找我的时候,听两分钟我就知道他咋回事,直截了当给他指示,他就走了。现在又让我姿态、心态,又让我记着那些例句,这我准备就得十分钟。”
这就是很多管理者总觉得教练式领导力太麻烦了,还得专门找时间学着干这事儿。所以他们需要一个起手式的方法,拿起来就能用。这个方法,我原创,叫做“三问一给”。
“三问一给”的意思是当下属带着问题来找你的时候,在直接给指示和批评之前,先问三个问题。
- 第一问,你觉得这是个什么问题?
- 第二问,你觉得应该如何解决?
- 第三问,还有别的更好的办法吗?会遇到什么阻碍吗?还需要什么资源吗?
问完这三个问题,最后再给必要的指示以及资源支持。
那“三问一给”解决什么问题呢?
有个很经典的场景,说许多管理者虽然顶着管理者的头衔,但是他们比一线员工还惨,除了自己的任务,还会直接替下属去解决本该属于下属责任范围内的事,这就是所谓的“背猴子”现象。
这会带来什么后果?没有责任心的下属,在把“猴子”交给上司之后,就把这件事撂到脑后了,从此这件事跟他本人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有点责任心的下属为了确定上司没忘记这件事,时不时会探头进上司的办公室,询问:“领导,事情进展得怎么样了?我们要采取什么行动?……”
最后就出现这样的情况,上司常常忙得一点时间都没有,下属却因为无事可干而抱怨。直到今天,这件事仍然让很多管理者苦恼。处理这种情况,最适合用“三问一给”。
1.三问
我们先看“三问”。
回顾一下,第一问,“你觉得这是个什么问题?”
这个问题是比较宽泛的,而且是开放式的,这样才会留出他思考的余地和空间。
设想,如果你这样问下属,“你觉得是流程的问题吗?或者是分工的问题?还是你和别人没配合好?”这样问,下属大概率会从这三个点里选一个,他自己思考的空间不就会受限吗?
所以第一问就是要把下属的思考拉宽,帮助他去思考整个项目,包括完整的进度、合作者、合作方位和段落等等,把他从他的小卡点中拎出来,拉的更宽一些。
如果说下属被你的这个问题搞懵了,回答不出来,你可以给他指引,比如“你现在明显地卡在这了,但是你看你为什么会卡在这?你觉得这主要原因是什么?”
但不要给太多,更不要太具体,否则就又变成选择题了,就又不是他主动思考了。
还是刚刚的场景,我们来看,如果这样问,下属会怎么回答?
- 下属:王总,我想跟您汇报一下有关本次研发项目的进展情况。
- 上司:好的。
- 下属:总体上没啥问题,不过还是有些担心。
- 上司:有些担心?什么事情让你担心呢?
- 下属:嗯……就是那个……
- 上司:别急,慢慢讲
- 下属: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就是参与本次研发的人员不是很积极……不太愿意参加此次研发项目。
- 上司:那你觉得是什么问题?
- 下属:我认为我们可能在流程上有问题,我要等研发做完,我这边才能继续下一步,需要一直等他们;跟我配合的人,态度也有问题,我找他们开会,他们都不来,我说这个项目很着急,但他们却说:“哪个项目不急啊”。
好,扣着第一个问题,下属分析了两个现实情况,他觉得流程也不合理,也没人配合。
这样,三问就已经结束了,这个过程中,你是逼着他想得更宽、更高、更深。
等这次辅导结束,她下次来找你的时候,至少不会像之前一样只拿着问题来了,怎么着也得想个方案再来问你。
2.一给:表扬+提醒
好,“三问”问完了,现在终于能一给了。我知道你已经忍了很久了,那我们给的是什么呢?一个是表扬,另外一个,是提醒。
因为前面你通过谈话,已经厘清了障碍和资源,这时候给指示,非常容易命中靶心。
我们先看表扬。这点千万不能忽略,这是让下属愿意持续思考的动力。
比如你可以说,“做的不错,你刚才的思考都挺靠谱的,我想再给你提个醒。”
如果他回答的不靠谱,思考的也离题万里呢?
那你要说,“不错哦,你用心了”“为了解决问题,你动脑筋了,这个我给你点赞。”
那接着,下属可能会想的不周全,很多点不如你有经验,这时候,要给他一些提醒。
比如说,“把你和协同的部门放在一起,我们来做个链接,梳理出衔接的要点,在后面项目里边就会更加顺畅,你觉得好不好?”或者是,“在我们过去这样的项目里边,我们有一些文档,我觉得你先去参考一下,免得都是自己摸索。”
我们接着来听这个对话。
- 上司:嗯,我觉得这个想法确实很棒,就按照的思路去做吧,我呢,可以再给你一些帮助。
一定要注意,表扬必须得给,就算他前面的思考不靠谱,也要有一句表扬。比如“你用心了,你动脑子了。”这位领导刚才做的就不错。
- 下属:当然好啊。
- 上司:那我来给你提个醒,当我问你有什么障碍的时候,你提到了关系的问题。我要提醒的是,类似这个项目的复杂度,是需要和很多部门一起协同的,除了研发,你想还会有哪些协同的节点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呢?
好,这就是三问一给,这样一套下来是完整的辅导过程。你看,我们作为管理者的终极追求就是要下属主动贡献自己的智慧,我们就朝着我们的终极追求又近了一步。
3.注意事项
只“三问一给”,挺简单吧?但在我的经验里,有很多高管的情况是,当我再次给他讲这个方法时,他依然像第一次听到一样。
因为其中有一点,对管理者来说很难——就是很难忍住。
所以“三问一给”,最大的秘诀不是怎么问问题,而是要忍住,在对方思考和回答的过程中尽量不要打断,甭管是建议还是指示,都留到最后再“给”。
领导们如果能坚持问出这三个问题,就是在给下属贡献智慧的机会,也就能逐渐激发下属主动思考的习惯,那可远远强于凡事听上级指示哦。
而且,你的团队成员无论如何都比你更接近客户、更接近前线,是“能听到炮火”的人。
最起码,你能够了解到团队成员的真实能力和状态,这是领导们最基本的责任。
我经常说,领导们,要么,自己具备无所不能的智慧;要么,给你的团队创造能够发挥智慧的机会。在这个时代,大约只有后一条路才能行得通,靠得住。
4.小结
好,我总结一下,当下属带着问题来找你的时候,在直接给指示或责骂批评之前,先问三个问题。
- 第一问,你觉得这是个什么问题?
- 第二问,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
- 第三问,还有别的更好的办法吗?会遇到什么阻碍吗?还需要什么资源吗?
问完这三个问题,最后再给必要的指示以及资源支持。
这当中最重要的是,先忍住不给建议,只需要忍一小会儿哦,问完再给。另外最后给的时候,一定要加上表扬。
<<<《得到-吴士宏·教练式领导力》学习笔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