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哲思人物
仓央嘉措一个被误读的符号(上)

仓央嘉措一个被误读的符号(上)

作者: 飞扬_7 | 来源:发表于2020-07-03 18:09 被阅读0次

大约是2010年,有一部《非诚勿扰2》的电影上映,一炮而红。同时被它捧红的还有两个,一个是有名的钢琴曲,另一个就是一首诗:《见与不见》。你见或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这首诗大家都很熟悉。

这首诗越传越广,而且在流传的过程中,在电影当中就注明作者是仓央嘉措,所以随着这部电影的走红;随着这首《见与不见》的走红;随着仓央嘉措的走红,越来越多的人想搜寻他。

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有更多的人想搜寻仓央嘉措的诗,觉得很好听。他的诗很动情,能打动我们心中最柔软的那部分。

从那时开始,各种书署名仓央嘉措的诗歌,充斥着我们社交媒体。说来滑稽,这首让仓央嘉措重新热起来的诗歌,不是他写的。这首诗的作者是扎西拉姆多多,仓央嘉措的诗有几个特点,他的诗很短,每首诗有四句。最长的是八句,超过八句,就不是仓央嘉措写的。

仓央嘉措写的诗是藏语,收录了66首。在藏文中“嘉措” 这个词一般用在活佛身上“嘉”是广阔广大,“措” 是指广阔的水体,这一词的寓意是心胸宽广。仓央嘉措是藏传佛教的教主,所谓的达赖喇嘛。人们发现他流传于西藏社会的诗,包含有大量的情诗。渐渐地他的身份又变成了宗教的叛逆者。

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后,那些饱含人情味儿的诗在全社会广泛流行开来。他又在人们心目中变成“情圣”的形象。仿佛他一天到晚总是在谈情说爱,他又变成了“最美情郎”。

后人研究他的诗歌是作为情歌研究的,当下人们对这种题材非常喜欢。好多人都对他误解,其实好多诗都不是他写的,他也不是专写爱情诗,也有写政治、宗教的。实际是他的爱情诗被人们放大了,宗教方面的书被人们忽视了。

仓央嘉措生于公元1683年,出生在西藏南部一个小山村里,他们家是个农奴家庭。小时候的仓央嘉措叫阿旺诺布。当阿旺诺布长到三岁的时候,家里突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是一位僧客。这位僧客在他家里借宿,还拿出他的佛什放在桌子上。

三岁的阿旺诺布在外边玩耍回来,一进家门,就高兴地冲过去拿了客人的铜铃,阿旺诺布的父母怪孩子不懂事,生气地把铜铃从孩子手里抢过,还给僧人。僧人并没有生气,反而面露喜色。

第二天僧客走后,留给他们很多钱。阿旺诺布的父母很穷,非常缺钱,可是他们坚决不收。僧人没办法,只得说这是佛的旨意,非让他们收下,阿旺诺布的父母只好收下。这个僧人不是普通的僧人,他是受命而来的,是藏王让他来看这个三岁小孩阿旺诺布的。当他看到这个阿旺诺布拿着铜铃摇的时候,这个三岁小孩的命运就从此定下来了。

这位僧人是藏王派他来的,让他寻找一位转世灵童,因为五世达赖圆寂了,藏王非常急迫找到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当阿旺诺布拿起铜铃的那一刻,就改变了他自己的一生,也改变了西藏的历史。这个铜铃是五世生前遗物,当阿旺诺布拿起铜铃的那一刻,就等于五世达赖交接六世达赖了。阿旺诺布从此从一个农奴成为雪域高原最大的王。

这件事对阿旺诺布来说,也未必是件好事。在他不自知的情况下,把自己卷入到一个巨大的旋涡当中。当时历史背景是,康熙皇帝是最高的统领,他把西藏交给蒙古军队统治。最早统治西藏的蒙古大汗是固始汗。西藏处处受制于地方政治,藏王不甘受到压迫和统治。西藏五世达赖圆寂,藏王密不发丧,让人顶替五世达赖,只要有重要的场合都以五世达赖的身份出现。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如果五世达赖还活着,作为宗教最高领袖,对蒙、藏两个地方有很重要的影响力,因为蒙、藏都信奉藏教,都共同敬奉达赖喇嘛,对于藏王来说,只要有达赖,就能制约对方重要的政治力量。

很多时候,宗教的地位和影响力,会比世俗的地位要高得多。接下来及时找到转世灵童阿旺诺布,为他统治的下一步做准备。

阿旺诺布九岁时,有一高僧到他的家乡,说要选一批孩子学经书,阿旺诺布就被选中。这是赞王早已安排好的,其实是藏王在偷偷培养阿旺诺布,为未来成为达赖喇嘛做准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仓央嘉措一个被误读的符号(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xceq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