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生活随想想法简友广场
“六一”,朋友圈里的那些照片

“六一”,朋友圈里的那些照片

作者: 延平延微 | 来源:发表于2022-06-01 20:55 被阅读0次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严格来说,是叫“六一国际儿童节”。

    小朋友们无疑是最为开心的,因为他们可以放假一天。当成,老师们也乘机“同乐”一天。

    孩子们的快乐,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大人们的快乐都体现在朋友圈里。

    我看今天的朋友圈,大体是以三种内容为主:

    一是晒娃。无可非议。六一嘛,本来就是儿童节,小朋友还是主角的。这类主题基本上是我家宝贝不知不觉长大啦,我家宝贝过第一个“六一“啦,我家宝贝今年是最后一个“儿童节”啦。大体是以才艺表演的现场照片为主,辅以部分写真照。

    二是“别管几岁,童心万岁”。大体是大人们发些日常生活场景,表现一下乐观积极的心态。主要是想告诉朋友们,年龄大不算什么,心太年轻最重要。

    三是“流逝的光阴,远去的岁月“。这类主要是发小时候或年轻时的照片。意思是感叹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沧桑。另外,也是让大家看下,我当时是多少的帅,亦或是多么的美。

    我,什么也没发。

    没发不代表我没有想。特别是看到那些几十年前的老照片,我也想起了自己的小时候。

    记得我拍的第一张照片应该是1983年,那时,我们初中毕业。我们念书的那个偏僻小镇上,印象中在供销社的三楼有个私人开设的小照相馆。我们毕业时好象是请那个照相馆的师傅来拍的。毫无疑义,是黑白的。那时拍的几张照片,大多还是同学的合影。我至今还留在影集中。

    不光说是我的第一次拍照,就连我家里,也找不出其他的人的照片。

    在这之前,那里的人们基本还没有拍照的概念。家里条件比较好的,有老年人的,有的会请一个画像的师傅来家里为老人画一张像,以便日后做为留念。

    第二个印象是在1983年到1987年间。这期间,我在山东读书。班上有城市来的,条件比较好的个别同学,就自己会有照相机。

    即便有照相机,也不可能是经常拍的。倒不是说没有时间,主要还是胶卷价值太高。那时候,我们一个月的伙食费不到20元就够解决吃饱的问题了,而一个胶卷就要20几元,想想看,也没几个人会舍得花这个钱。

    除了胶卷的价钱很高外,拍照的流程也特别的麻烦。一个胶卷可以拍36张,但必须等到36张全部拍完,才能取出来冲印。街上的冲印店自然价钱又是很高的,冲印一张照片应该也在一元以上。具体也记不太清了。为此,有几个同学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自己搞了一个”黑屋子“,专门用来冲印照片。这也主要是毕业那阵子,同学间拍得比较多,以便留念。

    到1987年毕业的时候,已经有彩色的照片了。毕业纪念册里的照片大多是彩色的。

    1987年参加工作后,工作单位20几号人,印象中也没有一个人有相机的。对于摄影(当时也不能叫摄影,顶多叫拍照)有点兴趣的我,在九十年代初买过一部海鸥机械相机。如果现在还在的话,应该能够值点钱。怎么也算是一个古董了。

    再后来,自动相机,也就是那种小小的,现在叫”卡片机“开始流行起来。也叫”傻瓜机“。在1998年一次出差的时候,我买了一部尼康的“傻瓜机”。那时,儿子刚出生。儿子小时候的照片主要就是这部相机拍的。

    随着收入的提高,周末带儿子出去拍个照,也变得经常起来。但还是那个毛病,就是一卷胶卷36张要全部拍完才能到店里去冲洗。印象中拍一卷,连冲印大概50元左右。

    再后来,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摄像机开始流行。我又买了一部摄像机。那时的摄像机是用磁带的,还没有用存储卡的。拍完后要通过专用的数据线把视频倒入到电脑中,磁带则可以重复使用。

    再后来,就到了2005,我买了第二部“傻瓜机”,是索尼的,现在还能正常使用。虽然都是“傻瓜机”,便却已经由胶卷机变成了数码机。从此,拍照不再用胶卷了。也就是从这时起,拍摄的照片也就多了起来。

    再后来,女儿出生,又买了一部摄像机,也是由磁带机变成了数码机。同时,我也买了人生中第一部单反,佳能500D。

    前两年,又把单反升级到了80D。

    回想着从没有照片的童年,到现在的一路变迁,生活真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也是我们改革开放四十几年国家进步,人民生活变化的一个缩影吗?

    看着今天快乐过着“六一”的小朋友,回想着自己的童年,更多的是感慨,是对未来更加美好生活的憧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六一”,朋友圈里的那些照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xgx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