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读完的第一本书是《穷查理宝典》,对书中的一个片段记忆深刻。查理芒格提到,对于一家纺织企业来说,更换最新最先进的机器不仅不会让企业收入增加,反而会让企业愈加困难。细想,其实说的是一个价值流向问题。商业组织存在的意义在于价值,这种价值本质上看是否利于社会进步,具体细化看是否提升系统比如某个行业效率和价值,做不到这点,很难长久存在。
那凭什么倒闭的不是你呢?所以,可以把你所做的事情放置到这样一种价值评价体系里,看看是否有存在的价值。具体梳理下来,我觉得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你的存在提升了系统价值
这一点很好理解。在阿里巴巴之前,我们所有的贸易都是在线下完成,资源的对接相对困难,从生产到中间商再到客户流程长环节多,货物转移和信息不对称产生的成本可能远远高于商品本身价值,淘宝是在整个系统层面做了价值再造从而提高了系统价值。所以阿里能成为BAT,体量如此之大,因为它对价值提升体现的系统层面。但是,具体环节中,很多人来不及看到这种变化就死掉了,因为从整个系统层面去改变实在太困难。
二、你的存在不改变系统价值,但是转嫁了别人的价值
如果把价值流向看成一个管道,管道的入口和出口决定了整体的流量。你是处于管道中间的一段,你扩大了自己的半径,将更多的水储存在了自己的空间内,所以你的效益提升了,你周围的管道水流变细了,于是你挣钱了,但是整个系统的价值并没有改变,所以上下游和做的不够好的同行被压榨了。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当我们处于价值链的某一环,做大做强之后,都会积压上下游的生存空间。这种单一环节的提升,短期看来的确是能够让你逐步强大,但是若是止步于前,你最终也会死掉,因为系统失衡。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如果你足够强,会带着上下游优化提升或者你干脆自己打通整个链条,然后逼着整个系统得到价值提升。具体的案例不列举了,太多。
三、你的存在不改变系统价值,同时价值转嫁给了别人
这种情况和第二种刚好相反。这也是《穷查理宝典》里的纺织工厂不购进最先进的机器的原因,产品价格没有改变,原材料没有改变,缩减的人工成本可能还比购进机器所能节省的成本小,所以对这一环节改造所能带来的利益并没有落尽自己的腰包,反而是进了上下游以及竞争对手的腰包。
四、你的存在降低了系统价值
这种应该该是比较常见的情况,但是我们很多人不自知。我把大多数伪需求归为这一类,表面上看起来是提升,但是实际上是降低系统价值。UBER、滴滴打车这种共享经济火起来后,有人说可以做个滴滴如厕,可以把自己家里的卫生间共享出来给附近的需求者,虽然这个说出来都是哈哈一笑,但是从价值上分析,正是因为它降低了系统价值,所以很难成立。
这四种情况,我们还应该从另外几个维度去分析。
1、系统的定义大小
你可能处于不同的系统之中呈镶套重叠状态,此时找准定位就显得十分关键,只有找到到底在哪个链条中我对系统价值提升最明显,才能突破重围。所以,这是个市场定位问题。
2、时间与周期问题
任何改变都是要经过一段时间跨度,所以我们要从时间维度去考虑自己存在的价值,比如我之前从事的企业级SaaS市场,很明显对系统整体价值提升的作用是明显的,但是获取客户比较难,因为对于单个客户而言,产生的价值提升目前还没有那么明显和急迫,更多中小型公司最迫切的问题可能是订单也就是营业收入,即增量的问题,所以企业SaaS市场一定会火,但是比我们预期的慢一些。
周期问题,在以前是螺旋上升,在现在更多是跳跃式爆发,因为周期变短并且技术进步速度太快。但不论是何种情况,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系统效率的提升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要不断进行,从点的突破延伸到整个行业价值提升之后,并不是终结,而刚刚是新一轮价值改变的开始。所以,有很多曾经的行业领导者落伍了,因为引领一轮价值的提升已经相当不易,持续的提升真是难于登天。《创新者的窘境》里列举的硬盘行业就是最好的例证。
3、部分与整体问题
对整体有利的不见得对部分有利,所以我们发现行业价值提升了,但有的公司却倒闭了。
4、相对价值问题
价值不仅仅说的是绝对价值,很多时候更是相对价值。在同一个系统之中,同样是对价值的提升,两种不同的方式有高有低,在这个时候,相对价值较高的将会笑到最后。所以,不要一味看绝对值,要看相对值,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价格优势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从整体上判断一个产品和商业模式是否有长期存在的可能,可以用是否产生系统价值,提高系统效率和社会进步来评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