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以一个来访者视角看《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以一个来访者视角看《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作者: 蔡根谈 | 来源:发表于2023-11-08 22:13 被阅读0次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书是对心理咨询过程的高度浓缩,给读者展示了1个来访者成长的过程。蛤蟆先生成长的节奏,与咨询师之间的关系变化和冲突,是千万个来访者的缩影。从咨询类型来看,蛤蟆先生所接受的是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咨询,我们很多人所熟知的武志红就是属于精神分析流派。本人也曾接受过长期的心理咨询,一路上磕磕碰碰,只能说有所成长。书中的蛤蟆先生只经过10几次咨询,就基本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开启了自己新的生活,着实令我羡慕。可能只有症状比较轻,本身觉察能力、改善自己状况动力比较强的来访,才能达到这种效果。

    我们有些人,包括我,也曾把心理咨询当成一种解决自身问题的灵丹妙药。认为只要来做了咨询了,自己就能好起来,殊不知一切的关键都在自己,究竟不能外求。如果真的是灵丹妙药,早就公之于共,成为一种宗教、一种信仰了。我的咨询师曾经给我打过一个比方:咨询就像潜水,取决于来访者想看能看多深。咨询师更像一面镜子,让来访者看到原来看不到的自己。同样的事实,经过秃鹫医生的转化,在蛤蟆先生就有了一些的视角。

    大概没有所谓心理完全健康的人,就像人的身体一样,多少有些毛病,但又不至于影响正常的生活。偶然机会下,听说某几个认识的人到了“病”的程度,甚至要到门诊开药以控制体内化学物质的水平,进而实现干预心理状态的目的。人格或者说性格,主要的土壤来自于原生家庭,甚至3、4岁根基就已经打好了,古人说三岁看老,跟现代科学可以相互印证。现在养育上都很重视童年、母婴关系,人生关键的节点并不多,这是最先的一步,也可能是最重要的一步。后天除非环境的巨大刺激,或者个人的调整改变,不然根基是很难动摇的。环境的变量可遇不可求,我们所遇到的人也是环境的一部分,历史上就有不少名人在战争的刺激下性格大变,现在网络上也有很多“我本来如何如何,遇到某某之后,我变得如何如何”这种故事。自己是最稳定的变量,但网络上流传着一句话“改变自己的人是神,企图改变别人的是神经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一个来访者视角看《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xzq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