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格局?好像也没有具体定义,如同定义什么是幸福一样;但跟格局关联最直接的有两个东西:场面和态势。
战略就是取舍,选择什么就是舍弃什么。所以说,一个人最终做出来的东西,都是跟他的个性紧密一致。
战略的初级阶段,只是在信息、知识层面的竞争,而最终是人格、个性格局上的竞争。一个小格局的人,不可能做大格局的事情。
结合朱元璋的往事,咱们尝试着理解什么是格局:
当年朱元璋在安徽揭竿起义,在他西面是湖北的陈友谅,势力很大。在他的东面是江浙一带起家的靠卖盐起家的张士诚;但是,单从兵力多寡的排序是陈友谅、张士诚、朱元璋。跟三国演义很雷同。
这三家一定要开战,两个敌人都摆在你面前,先干哪个?
1.谋士们认为先打张士诚。
原因:张士诚势力比陈友谅要小。先把小一点的吃掉,朱元璋的势力就会壮大,逐步壮大了以后再来对抗一个强大的陈友谅。
2.朱元璋主张,不能打张士诚,首先应该打陈友谅。
原因:陈友谅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这个实力,肯定是有谋略的;陈友谅是有战略战术的队伍。而张士诚之靠的是背后富庶的江南,他靠整合资源起家,是个商人。商人跟常年作战的军人相比,军人作战格局更高。
如果打陈友谅,商人张士诚肯定会隔山观虎斗,最后无论谁输谁赢,张士诚都会收拾残局。
但如果打张士诚,陈友谅一定会出手打攻击安徽一带,朱元璋在安徽腹背受敌后果不堪设想。
最后结果都知道,鄱阳湖一战,朱元璋彻底打败陈友谅,转过头来又很简单的收拾了张士诚。
结合朱元璋的故事我们看:战略就是对终局的判断,终局如何,取决于你的格局。
格局是个很玄乎的东西,但格局的提升也跟经历、见识、判断等诸多因素有关。
《一代宗师》里赵本山扮演的丁连山跟叶问说: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其实格局这事也差不多,格局够大,就能镇得住场面,就能压得住态势,就能解决问题摆平事;相反如果格局不足够大的时候,去玩一个很大的局,结果可想而知。
参考《吴伯凡.日知录-什么是格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