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探寻中国白酒“风味”和“香型”的灵魂---酒曲

探寻中国白酒“风味”和“香型”的灵魂---酒曲

作者: 九四哥江四祥 | 来源:发表于2018-07-13 11:31 被阅读101次

    酿酒业界有一句老话,叫做“水为酒之血、曲为酒之骨”。酿酒所使用酒曲的品质越好,酒的品质也就越高。不同香型的酒,风味区别较大,这是因为酿造的工艺、环境不同,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因为酒曲制作工艺的不同。

一、酒曲的起源

    酒曲的起源已不可考,关于酒曲的最早文字可能就是周朝著作《书经·说命篇》中的"若作酒醴,尔惟曲蘖"。从科学原理加以分析,酒曲实际上是从发霉的谷物演变来的。酒曲的生产技术在北魏时代的《齐民要术》中第一次得到全面总结,在宋代已达到极高的水平。

    正是因为有了酒曲,就可使酿酒的糖化和发酵这两个过程结合为复式发酵法,使酿酒工艺彻底脱离了“有饭不尽,委以空桑,郁积成味,久蓄其芳”的原始阶段,使酒的质量产生了一个飞跃。从此,中国酒逐步走上了用曲发酵的道路,并先后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酒种——黄酒和白酒。

    在中国的影响和带动下,东方国家逐步走上了曲酒的道路,从而与用菌种发酵的西方酒(主要是啤酒、葡萄酒以及西方蒸馏酒)生产工艺形成了根本区别。因而,用曲酿酒不仅是中国酒,也是东方酒酿造工艺区别于西方酿酒工艺的最大特点。

二、酒曲的概念

    酒粬,一般写作酒曲。在经过强烈蒸煮的白米中,移入曲霉的分生孢子,然后保温,米粒上便会茂盛地生长出菌丝,此即酒曲。曲霉产生的淀粉酶会糖化米里面的淀粉,因此,自古以来就有把它和麦芽同时作为原料糖,用来制造酒、甜酒和豆酱等。用麦类代替米者称麦曲。

三、酒曲的本质

    纵观世界各国用谷物原料酿酒的历史,可发现有两大类, 一类是以谷物发芽的方式,利用谷物发芽时产生的酶将原料本身糖化成糖份,再用酵母菌将糖份转变成酒精;另一类是用发霉的谷物,制成酒曲,用酒曲中所含的酶制剂将谷物原料糖化发酵成酒。

制酒过程

    酿酒加曲,是因为酒曲上生长有大量的微生物,还有微生物所分泌的酶(淀粉酶、糖化酶和蛋白酶等),酶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可以加速将谷物中的淀粉,蛋白质等转变成糖、氨基酸。糖分在酵母菌的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乙醇,即酒精。蘖也含有许多这样的酶,具有糖化作用。可以将蘖本身中的淀粉转变成糖分,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再转变成乙醇。同时,酒曲本身含有淀粉和蛋白质等,也是酿酒原料。

四、酒曲的分类

酒曲的分类

  按曲中的原料、添加物以及形体来划分,现代可分为麦曲、红曲、小曲、大曲、麸曲,白酒酒曲多是小曲。 麦曲,主要用于黄酒的酿造; 小曲,主要用于黄酒和小曲白酒的酿造; 红曲,主要用于红曲酒的酿造(红曲酒是黄酒的一个品种);大曲,用于蒸馏酒的酿造。麸曲,这是现代才发展起来的,用纯种霉菌接种以麸皮为原料的培养物。

    下面重点介绍一下大曲去、小曲和麸曲

    1、大曲

大曲

    大曲又称块曲或砖曲,以大麦、小麦豌豆等为原料,经过粉碎,加水混捏,压成曲醅,形似砖块,大小不等,让自然界各种微生物在上面生长而制成。

    2、小曲

小曲

  小曲是制造米酒或白酒的糖化发酵剂。也叫酒药。发热量少,适用于南方气候。其中所含微生物以根霉、毛酶为主。小曲中的微生物是经过自然选育培养的,并经过曲母接种,使有益微生物大量繁殖,所以不仅含有糖化菌类,同时含有酵酵菌类。在小曲酒生产上,小曲兼具糖化及发酵的作用。

    3、麸曲

麸曲

    麸曲是采用纯种霉菌菌种, 以麸皮为原料经人工控制温度和湿度培养而成的,它主要起糖化作用。酿酒时,需要与酵母菌(纯培养酒母)混合进行酒精发酵。可用于代替部分大曲或小曲。目前麸曲法白酒是我国白酒生产的主要操作法之一。其白酒产量占总产量的70%以上。

五、酒曲的制造

    1.小曲制造

小曲的生长周期

    小曲一般是南方所特有,从晋代第一次在文献中出现以来,名称繁多,宋代《北山酒经》中共有四例。其制法大同小异,采用糯米或粳米为原料,先浸泡蓼叶或蛇麻花,或绞取汁。取其汁拌米粉,揉面米团。传统小曲的生产流程:陈酒药 水 米粉 辣蓼草末→拌料→打实→切块→滚角→接种→入缸保温培养→入匾培养,换匾,并匾→装箩,出箩→晒干。

    小曲的接种在宋代以前, 完全采用天然接种微生物的方式。但在<<北山酒经>>中则记载了一种人工接种的方式,即: “团成饼子,以旧曲末逐个为衣” 。也就是说把新制成的曲团在陈曲粉末上滚动一下, 陈曲末便粘在新曲团的表面,陈曲末中有大量的根霉孢子,可以在曲团上迅速繁殖,形成生长优势。由于可以人为地选择质量较好的陈曲作为曲种,这就可以择优汰劣。通过年复一年的人工选育,自然淘汰,质量优越的曲种(实际上是微生物菌种)就保留下来了。而天然接种的酒曲,酒曲中微生物的来源主要是水源,原料本身所带入,或者制曲场所及用具。性能优良的菌种无法代代相传,酒质也就无法恒定。

    明清时期,小曲中加入种类繁多的中草药,成为这一时期的特点。明《天工开物》中说:“其入诸般君臣与草药,少者数味,多者百味,则各土各法,亦不可殚述。” 这种传统做法一直延续至现代。但小曲也有少加甚至不加药的。明代以来,小曲向药小曲和无药小曲两个方向发展。

    2.大曲的发展

    大曲是从麦曲中分化出来的,故在古代酒的文献资料中大曲的概念并不明确。一般指曲的形体较大的麦曲。

    制曲原料:大曲的原料为豌豆,小麦和大麦。其配比也随各地而有所不同。豌豆在原料中占30%-50%。因此豆类原料的广泛使用,对于大曲中的微生物种类, 相对数量,对曲香,酒香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制曲工艺:小麦→润水→堆积→磨碎→加水拌和→装入曲模→踏曲→入制曲室培养→翻曲→堆曲→出曲→入库贮藏→成品曲

    端午踩曲与“五行”学说。

    今天的茅台镇,每到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各生产酱香型白酒的酒厂就开始制作酒曲:将小麦粉碎,加入水和“母曲”搅拌,放在木盒子里,站在盒子里用脚不停地踩,直到酒曲踩好。据传,端午踩曲来源于古代神秘的“处女踩曲凤头工艺”:农历端午节这天,处女用鲜花洗脚后,站在盒子里用脚不停地踩做酒曲的原料,直到酒曲踩好。

    通过现代研究发现,古代的处女踩曲法,是茅台镇古人生产经验的结晶,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农历5月份的时候,茅台镇气温温暖,空气湿度比较大,风速不快,光照充足,各种微生物生长繁殖旺盛,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类及数量多,通过踩曲,就让这些微生物充分的和小麦等酒曲原料接触,形成了高质量的酿酒微生物群;同时,女孩子的脚分泌物少,脚上的霉菌少,即使在踩曲的过程中会流汗,汗液的量也较小,这样,就确保了酒曲的酸碱度不会产生比较大的变化,保证了小麦等酒曲原料的纯天然性,确保了多种酿酒微生物平衡快速的生长繁殖以及微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确保了酒曲品质的优秀,通过这种优质酒曲酿造的酒才会酒质好、酒香丰富、饱满。

少女踩曲

    大曲的培养温度可达50-60℃。各地的做法也有所不同。不同类型的大曲,培养时期的最高温度有所不同。大致有三种类型:中温曲,高温曲和超高温曲。中温曲以清香型白酒汾酒所用的大曲为代表,最高温度为50℃ 以下。

    3、麸曲的生产

    麸曲生产的主要方法有:盒子曲法;帘子曲法;通风制曲法。 制曲工艺分为固体斜面培养,扩大培养,曲种培养和麸曲培养四个阶段。实际是逐步扩大培养的过程。  生产步骤大致为:①配料②润料③蒸料④散冷接种。

    六、重点解释什么是特曲、头曲、二曲、三曲?

酒的等级

    需要注意的是上面讲的酒曲与大家经常提到的特曲、头曲、二曲、三曲是不同的概念,上面的酒曲是酿造酒的曲种,而这里提到的却是在取酒生产过程中酒的等级。

    1)、馏分说,头曲,二曲,三曲等是蒸馏时接酒时间不同而对不同馏分的酒的称谓。也就是发酵、贮存时间长短的命名,如:特曲、头曲、二曲、三曲等,也叫做量质定级。其中规定特曲贮存三年,头曲贮存一年,二曲贮存半年。

    2)、曲药质量说,另外一说是按照酒曲的品质等级来划分。在酿酒界,品质最好的酒曲,可被称作“特曲”,而后依次是“头曲”、“二曲”、“三曲”。改革开放前,酿酒技师和作坊老板们都很淳朴,就直接用酒曲的等级来划分并命名白酒,因此特曲、头曲、二曲、三曲等渐渐也成为了白酒的产品名称。当然,酿酒所使用的酒曲的品质越好,酒的品质也就越高。

    不论是按照馏分说,还是按照曲药质量说,其实都是根据质量定级,特曲、头曲、二曲、三曲的质量是依次递减的。实际上特曲、头曲、二曲、三曲都是大曲酒。

探寻中国白酒“风味”和“香型”的灵魂---酒曲 探寻中国白酒“风味”和“香型”的灵魂---酒曲
探寻中国白酒“风味”和“香型”的灵魂---酒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探寻中国白酒“风味”和“香型”的灵魂---酒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yjj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