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匆匆从电梯里出来的时候,一头撞上正准备回老家的公公。因为婆婆的父亲突发脑溢血住院,他昨天从老家赶到县城照顾老人,在医院待了一夜,回来简单的吃个早饭,又急着赶回老家。
他左手抱着摩托车的头盔,右手提着一个半透明的蛇皮袋,里面鼓鼓囊囊的一袋东西。老家不远,骑摩托车大约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但是公公已经是五十多岁的年纪,而且现在是冬天,山风已经有些凛冽的味道。想到这些,我说,爸,怎么不晚点再走,现在还早呢。他急急的回答一句,十一点还有事情急着做呢,现在都有点晚了,就匆匆走进还没关上门的电梯。他的话说的急,我有些没听清楚,就站在电梯门口站了一会儿回味他的话,回过神来的时候,发现电梯还停在我们所在的楼层。公公不会使用电梯,他大概以为电梯会自动下楼。我按开电梯门,帮他按下一楼的键,电梯这才向下走去。
我又在门口站了一会儿,才敲开家门,逗起儿子。
公公手里的那个蛇皮袋让我有些心酸。从半透明的蛇皮袋里,我可以看出来,是他昨天带来给女儿吃的一堆零食。平日里,婆婆和我们一起住在县城里帮忙照顾二宝。公公舍不得家里的田地,不愿意和我们同住,独自住在乡下。这些零食,都是他去亲戚们家里做客时,别人给的回礼。多半是一些饼干和膨化食品。公公在家舍不得吃,带来给女儿吃。这些东西,都是在老家的那些小店买来的。在我们老家的农村,因为缺少监管,小店里的东西质量没有任何保证。食品造假尤其严重,奥利奥是粤利粤,哇哈哈是娃娃哈,饮料都是色素加水勾兑。为了寻求口味上的独特,任何用得上的料都加,不管小孩子吃得吃不得。刚开始时,有亲戚给女儿吃这些东西,出于礼貌,我都照单全收,安慰自己说,只吃一点,是不会吃出毛病的。但是后来,这些东西越来越多,对我来说就成了一个负担。给女儿吃,我觉得不健康,不给女儿吃更不知道怎么处理,送人不忍心,自己女儿不吃的东西,怎么忍心给别人孩子吃,扔掉太可惜,毕竟是吃的东西,是别人的心意。女儿刚开始可能被花花绿绿的袋子吸引,但打开尝了一两口,就不再吃了。后来,无论是谁送的,我坚决不给女儿吃这些东西了。就拿女儿不喜欢当做挡箭牌。真实的原因是:这些东西真的不能吃。如果有亲戚再给这样的东西,我都会找一个别人能接受的理由回绝掉,免得东西带回家后再扔掉时于心不忍。
可能是因为我拒绝得不够坚决,公公以为我是谦词,就经常把老家别人给的这些零食收集起来,等他来时,带给孙女儿吃。这样的事情已经有好多回了。上一次带来是在半个月之前,好大的一包膨化食品,女儿打开一包,我尝了一口,不知道是哪些作料堆出来的,一股刺鼻的奇怪味道。女儿尝了一口也不再吃了。可是还有好大一包。扔了可惜,也狠不下心去将公公的一番心意丢到垃圾桶。一堆零食就这样搁起来了,吃是绝对不会再吃了。
找了个机会,我委婉的告诉婆婆,这样的东西以后不要让公公带来了,女儿不吃,这样的东西小孩子吃了对健康也毫无益处。我委婉的提醒婆婆,一定要将这个意见传达给公公,以后一定不要带了。大约是婆婆并没有将我的话转告给公公,也许她转告了,公公不听她的话,昨天下班时,我看到桌上有两倍于上次的,满满的几大包零食。当时我真是哭笑不得。我又认真的和婆婆谈了一次,我不让女儿吃这样的东西,不是客套,带来了对我来说是个负担,以后真的不要让公公带了。
大概是昨天晚上婆婆将这些话转告了公公,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公公要把自己带来的这些零食原封不动的带回去。
即使自己内心有一千个理由说服自己我做的没错,但这样拂了一个老人的好意,我终归有点责怪自己。虽然公公什么也没说,但我仿佛看到一个老人在亲情的战场上丢盔弃甲,落荒而逃。所以心生怜悯,对公公也不忍心酸。
2
这些年,因为妈妈养病,我的父母也住在乡下。偶尔回去探望他们的时候,爸爸妈妈也会从村上的小店里买来东西给女儿吃。小店就是自己亲叔叔开的,所以卖什么样的东西我自然心知肚明。我坚决的告诉妈妈她对女儿的心意我心领了,但是这些东西我不允许女儿吃,心意不需要用这些东西来体现。爸爸妈妈很开心的接受了我的话,每次再买东西之前,都会询问一下,这些东西能不能吃,再决定买不买。
但在老公家里,这件事情的沟通始终无效。公婆们坚持,他们舍不得吃留给孙女,是爱;我不接受,是推辞。一来二去,本来都是好心,却造成了内心的隔阂。无法沟通的还有许多,小到菜的咸淡,女儿穿衣的多少,大到老公职业的选择,我们都无法说服他们应该尊重我们自己的想法。
以中国的传统意义的孝顺来衡量的话,我不算一个孝顺的子女。在和父母的相处之道上,我向来认为,正确的方式是孝而不顺。好的家庭环境应该相对宽松,父母和子女可以商量,可以争辩,可以互相说服。尤其是在大学教育基本普及的现在,父母许多落后的观点应该得到子女们的纠正,子女的见识不仅滋养自己,也要给整个家庭增添新的血液。而作为老人,也应该抛弃自己的固有成见,多听取孩子们的意见,让自己不和这个飞速向前的时代脱节。
3
我相信这样的矛盾一定不仅仅我家有。中国的老人,在时代这辆呼啸前行的列车面前,不是敬畏,不是好奇,不是兴奋,而是长时间的迟疑和漠然,因为,他们手里根本没有握着一张上车的车票。
拿我的公婆来说,他们不会用智能手机,不会用智能电饭煲,甚至连煤气灶,他们都不会用。而这些,我都一次一次的试图手把手的教他们。至今,对于智能手机,电话来了公公婆婆都不会接。而买回老家的煤气灶,一次也没有用过,早就落满了灰尘。
那张踏上时代列车的车票,不是简单的有子女的爱心和耐心组成的,而是老人们对新事物的兴趣和活到老学到老的精气神儿。这种精气神儿,不是眼界,而是扩展眼界、接受新思想的欲望。我至今记得我的爸爸第一次在街头见到共享单车,迫不及待的要我帮他下载软件,开锁骑行时眼睛里发出来的光。我当时心里想,当个这样的老人,即使老了,也还是很好啊。
我要心酸的,或许不是我拂了公公的好意,而是,我站在列车上,呼啸而过,却无法拉他上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