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已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剂和之所宜。至剂之得,犹慈石取铁,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愈为据,以生为死。”
《汉书·艺文志·方剂略》
历代医家用分类法对《黄帝内经》进行研究。各家的认识较为一致的是藏象(包括经络)、病机、诊法和治则四大学说。这四大学说是《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至今仍在指导着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70399/986b2004bb34a118.png)
脏腑由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组成
五脏
肝、心、脾、肺、肾
六腑
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奇恒之腑也属于腑,但又异于腑。这里的胆既是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
脏腑虽因形态功能之不同而有所分,但他们之间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合作相互为用的。
经络系统可以分为经脉、络脉和腧穴三部分
经脉
十二正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十二经脉首尾相连如环无端,经气流行其中周而复始。
奇经八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络脉
经脉之间相交通联络的称之为络脉。其小者为孙络,不计其数:其大者有十五,称十五络脉。
腧穴
为经气游行出入之所,有如运输,诗意名之。
精、气、神
精:精、血、津、液
气:宗气、元气、营气、卫气
神:神、魂、魄、意、志
精和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和神又是人体的复杂的功能,也可以认为气为精之御,精为神之宅,神为精气之用。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70399/28797decbd9ba417.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70399/c02fc2ac5cfe254c.png)
“见其色,知其病,名曰明;按其脉,知其病,名曰神;问其病,知其处,名曰工。……故知一则为工,知二则为神,知三则神且明矣。”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 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素问·阴阳印象大论》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70399/351b157154d1bdb7.png)
防微杜渐
未病先防:培养正气(提高机体免疫能力)、防止邪气(防止病邪侵害集体)
已病防变:早期诊治、防止传变(防止疾病的发展与恶化)
协调阴阳
损其有余:阴阳偏盛的实证,用祛邪法治疗。
补齐不足:阴阳偏衰的虚证,用扶正法治疗。
用反执法:对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采用“热因热用”的方法治疗。对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采用“寒因寒用”的方法治疗。
阴阳并补:对阴阳互损的阴阳两虚证,用阴阳并补的方法。
急救固脱:亡阴者,重在救阴益气固脱;亡阳者,重在回阳益气固脱。
子清有话说:
每天都在学习一点点,积少成多,希望今天内容对读者您来说是个干货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