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习读书成长励志
笔记 | 闲下来,度日如年;忙起来,白驹过隙。

笔记 | 闲下来,度日如年;忙起来,白驹过隙。

作者: 蓝天白云下我家 | 来源:发表于2019-03-20 22:27 被阅读15次
    行动起来!

    导读:

    1、商业巨无霸的软肋。

    2、如何在谈话中立于不败之地。

    3、排队心理学。

    4、拆书:《产品改变世界》。

    5、读书笔记:《非暴力沟通》。


    一、商业巨无霸的软肋

    1、可口可乐的曼妙身姿性感瓶

    1936年,可乐行业巨无霸可口可乐投入巨资投放性感的经典瓶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优势地位。

    2、百事可乐的反击

    百事可乐仅做了一个动作: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容量是可口可乐的2倍。仅仅通过这个“加量&降价”的换装策略,就提升了20%占有率。

    3、可口可乐可能的对策

    1)跟进换大瓶

    整个的广告投放、前期加工设备等付诸一炬;重新开始也面临不确定性因素。

    2)保持现瓶降价一半

    不进代理商利润等下降可能导致销售危机;长期来看,降价对品牌是有损伤的。

    3)可口可乐,束手无策。

    4、背后逻辑

    1)百事可乐的逆袭,不仅仅是表面的“加量不加价”的价格战。

    2)一个市场里巨无霸的软肋既不是它的优势,也不是它的劣势。而是它的迁移成本。

    3)也就是说,巨无霸在创建、增强自己优势的过程中,不断的投入、增加资源,进而形成自己难以改变/抽身的局面,也即“成就自己”的&“束缚自己”,甚至“扼杀自己”的局面并存的境况。

    4)而这,恰恰给新进入者带来机会。

    5、巨无霸的迁移成本特点

    1)改变的成本巨大;
    2)一旦改变,原来的优势就没有了,所以损失还巨大;
    3)改变的流程很慢,时间很长。

    6、启示

    1)互联网时代的巨无霸难以撼动

    互联网经济因为边际成本趋于零的原因,推平了信息不对称;加之网络效应,资源在网络上像水一样自由流动的人迁移成本低。

    所以,互联网时代巨无霸企业更加难以撼动,正面挑战巨无霸、小企业逆袭机会极少;只有等到产业格局变化的时候,新进企业才有机会。

    2)不管是做企业还是做人,如果发现自己的优势是建立在不可迁移的基础上,或者迁移成本过高,那这些优势看起来都没那么大。

    7、延伸:《创新者的窘境》

    1)价值网络

    价值网就是企业在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和获取价值过程中形成的价值网络。这个价值网络里的利益相关方,不仅仅有企业自己,还包括供应商、用户、竞争者、合作者等。这个价值网络也不仅仅只包括技术,还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资源、政策等要素。

    2)作者克里斯坦森说:就算我们把每件事情都做对了,也有可能错失城池;“面对新技术和新市场,往往导致失败的恰恰是完美无瑕的管理。

    3)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价值网是企业在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和获取价值过程中形成的价值网络。这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但是企业往往深陷网中,难以自拔。

    4)大企业不是“无所不能”的,它们通常有“五所不能”,即,看不见用户、看不起需求、看不懂模式、学不会组织、跟不上市场。

    5)大企业之所以会面临“创新者的窘境”,不是因为它们的传统业务本身出了问题,而是因为企业所在的价值网限制了管理者的思维方式。

    8、想起诺基亚被收购的时候说的一句话:我们没做错什么,但是我们却输了。多么悲情~

    二、如何在谈话中立于不败之地

    1、你是“杠精”吗?

    最近非常流行“杠精”这个词,我想想都非常的搞笑,现在这网络流行词太传神了,一不小心就完全戳中笑点。

    网络上把很多时候(不分青红皂白)把抬杠成瘾的一类群体统称为“杠精”:不管别人说的是什么,是否正确,总先反驳挑刺,为了反对而反对,通过反驳别人来凸显自己的优越感。

    2、笼统陈述

    1)谈话扩大化现状

    生活中我们时不时遇到“男人没一个好东西”“你总是……”“每一个……都……”的句式,这就叫“笼统陈述”:有些极端化、扩大化的意味。

    这样说话的时候,对方举个特例就把这种笼统判断/评价击溃,而且容易造成双方抬杠——“个个杠精”的局面;而且,这样吵架属于“逻辑架”,没有新信息产生。

    2)存在即合理

    A.这样的日常行为背后,是人们在沟通过程中“通过夸大触发感情引起重视、关注或宣泄感情”的潜意识。

    B.有时候不讲逻辑是一种表达方式,可以传递强烈的感情。

    C.进而表达强烈的信息。

    3)对策:加限定词

    A.神词:在某种意义上,……

    B.以我之见,有时候,可能,大多数情况下,看起来,至少等等。

    C.背后精神:有一说一,别说二和三,别扩大范围。

    D.举例:一个工程师、一个物理学家和一个数学家,三个人坐火车在苏格兰旅行。他们看见窗外有一只黑色的羊。

    工程师说:“哈!苏格兰的羊是黑色的!”

    然后物理学家说:“不能这么说,你只能说苏格兰有些羊是黑色的。”

    这时候数学家说:“苏格兰至少有一个地方,其中至少存在这么一只羊,它至少有一面是黑色的。”

    加限定词能让你在谈话中立于不败之地。

    3、道不同不相为谋

    1)同频方共振

    相对于精确的逻辑表达,感情表达之所以容易引起误解,是因为说话的人和听话的人所处的思维情境不同。他默认和你处于同一频道,你应该能理解他的意思,但是你不在这个频道。

    2)学逻辑的正确态度

    我们学逻辑不是为了打击别人。我们应该使用逻辑分析,去理解对方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看看我们的分歧到底在哪里。很多情况下,是因为大家处在不同的情境,看问题的视角不同。

    3)逻辑只是对真实世界的一个抽象描述,不符合你逻辑的东西不一定就是错的,很可能只是你们抽象的方式不同。

    4、供给侧的逻辑使用者

    1)需求侧的人是把逻辑当成了攻防手段,把辩论当成了文字游戏。供给侧的逻辑使用者,应该主动改变这个各说各话的局面,我们应该发挥自己逻辑分析的特长,给别人提供逻辑服务。

    2)应用诀窍:供给侧的逻辑使用者,应该分析他们两人的分歧点在哪里。

    3)服务公式:认可对方→进一步解释→提出另一种可能→寻求其它资源予以加码。

    4)案例应用

    A.表弟:“那些保健品根本没有科学根据!”舅妈:“不对,我吃了保健品明显感觉身体好多了!”

    B.分歧点:表弟说的是保健品在统计上没有显著的疗效 —— 但这并不等于对谁都没有疗效,只不过有效的人数不够多,不能排除是安慰剂效应而已;舅妈说的是自己的亲身体会 —— 她不是在睁眼说瞎话,只不过她这个体会不能作为科学结论而已。

    C.对策:给舅妈讲讲,她感觉身体好了可能是正好碰巧了,不一定是保健品的作用,也可能是安慰剂效应;给表弟讲讲,所谓科学结论都是怎么来的,统计显著有一定的标准,没有大规模随机试验的结论也未必靠谱。

    5、智者,应该帮人们互相理解。

    很多争议都是因为大家说的不是一回事儿。很多争议是因为大家不在一个情感频道上。“在某种意义上”,可能每个说法都有道理 —— 而我们要做的是体察他说的到底是哪种意义。

    6、炫学者现象

    1)炫学者” —— 炫耀自己有学问的人。炫学者说话会加一大堆逻辑限定语,他们不犯逻辑错误但是不接地气。

    2)我们学逻辑是为了看清事物的本质,是为了发现分歧促进理解,不是为了做一个炫学者。

    7、三季人

    1)一农夫问子贡一年有几季,子贡说“四季”;农夫反驳:“不对,一年只有三季”。二人为此争论不止,一直争论到中午也没消停。

    2)孔子听到声音,从院内出来,子贡上前讲明原委,让孔子评定。

    孔子先是不答,观察一阵后说:“一年的确只有三季。“

    来人听此,大笑而去。

    3)待来人走后,子贡忙问老师:“这与您所教有别啊,且一年的确有四季啊!

    “这一年到底应是几季?”孔子答:“四季”

    子贡不解。孔子继而说道:“这时和刚才不同,方才那人一身绿衣。他分明是田间的蚱蜢。蚱蜢者,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哪里见过冬天?所以在他的思维里,根本就没有‘冬季’这个概念。你跟这样的人那就是争上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结果的。你若不顺着他说,他能这么爽快就走吗?你虽然上了个小当,但却学到了莫大一个乖。”

    说完,子贡立刻明白了。

    4)所以,听过了这个故事,再看身边一切争吵豁然开朗:不和无知之人辩解。

    8、事实与观点

    1)事实就是在客观世界中,可以被证实或者证伪的东西;关于事实,不需要辩论,只需要验证。

    2)观点就是在一套认知体系中,不违反事实,逻辑自洽,因此无法被证明对错的东西。

    3)职业化的基础,是尊重;尊重的基础,是理解;理解的基础,是接受不同;接受不同的基础,是能够区分事实,和观点。

    4)事实有真假,观点无对错。遇到不同观点时,不要面红耳赤、割席断交,“地心说”患者,认为自己的道理,就是世界运行的公理;而要说:有趣。

    三、排队心理学

    1、排队日常:银行办业务,游乐场玩项目,吃饭排队,上厕所排队……

    2、数学家认为排队是有数学最优解的最优化问题;然后计算提出“排队论”。

    3、心理学家认为“排队”是数学问题,“等待”却是心理学问题;排队不可避免,目的不是排队时间最短,而是等待时间不再焦虑,并提出“排队心理学”。

    4、“排队心理学”四招

    1)不要让顾客闲下来

    A.闲下来,度日如年;忙起来,白驹过隙。

    B.电梯很慢,放个镜子,检查仪容;海底捞给排队的人提供折星星,一个抵扣五毛,他们发誓把海底捞折破产。

    2)从排队开始服务:减少顾客等待的焦虑,以及他放弃的欲望。

    3)让顾客看到进度条,提供掌控感。

    4)务必保证公平。

    5、迪士尼让排队排出幸福感

    1)通过拐弯、拐角、障碍物遮挡隐藏队伍实际长度,旁排队“看上去”更短,减轻游客等待压力。

    2)故意增加预计时长,通过实际低于预计的方式,让他们“以为”自己少等了时间创造幸福感。

    3)等待过程与游客互动、表演,旁游客忽略时间流逝/有事可做、有时间可浪费。

    6、大卫·梅思特的排队心理学

    1)让顾客有事做别闲着

    顾客没事做时会觉得自己等了很久。想要减少顾客等待时的焦虑感,一个有效方法是让他们有事可做,比如很多餐厅都会提前拿菜单给顾客参考;医疗诊所也会提供相关的杂志。

    2)排队进度条

    焦虑不安的顾客会觉得自己等了很久。 当顾客觉得自己被商家遗忘,或是别的队伍排得很快,自己排的这队没有动静时,他们就会焦虑不安,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这时,及时的解释或是提供饮料,可以缓解一些焦虑。

    3)不确定的等待会让人觉得自己等了很久,所以告诉顾客需要等多久是一个好方法。

    4)不公平的等待会让顾客觉得等了很久,所以要以“先到先服务”为基本原则。即使VIP服务,记得“走后门”。

    5)服务的价格或价值越贵,顾客就愿意等越久。只买一件商品的顾客和买了一周生活所需的顾客,面对排队的心理也不一样,前者会更没耐心。如果有对应的单件商品结账柜台,就可以解决问题。

    四、拆书:《产品改变世界》

    (一)关于本书

    1、亮个相吧小宝贝

    当滴个当

    颜色,给人感觉非常不同。

    应该说,一本有质量、有水平的书,其设计都给人一种想翻开阅读的欲望;反过来想就对了:不是因为封皮好,决定/代表内容好,而是因为好的内容的背后,是有水平的作者,他不会对自己的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感觉表现出草率决定。

    2、本书目录:看完目录基本了解四成内容

    目录—1 目录—2 目录—3 目录—4

    3、本书思维导图

    笔记 | 闲下来,度日如年;忙起来,白驹过隙。

    4、作者:Siri创始人,哈哈哈

    (二)前言

    1、创业是九死一生:创业者平均年龄24.7岁,创业成功率不到20%。

    2、创业如登珠峰,即使万千准备,可提高成功率,却依旧可能失败。

    3、本书亮点:成功企业的标准路线图

    从前期怎样发现市场机遇,怎样搭班子组队伍,到后期怎样和投资人相处,怎样度过转型期等等,给我们清晰地总结出来了一套创业流程图,设置出了一个创业的整体框架。

              本书主要内容

    (三)第一部分讲怎么搭建一个创业团队

    1、关于“想法”

    1)每个人都可以说是想象力艺术家。

    2)关于想法,仅有1‰的人付诸行动,也就是999个人只是想想而已;所以,有时候真的不必对一些人的想法太介意,因为他们不是“玩真的”~付诸行动并投入时间、金钱等资源。

    3)再考虑到20%的成功率,只能呵呵了~

    4)想法,仅仅是想法;唯有通过行动,变为现实之国才有意义。

    2、争议话题:骏马与骑手

    1)创业中想法比作骏马,CEO和团队比作骑手;作者认为骑手更重要:因为一流的团队可以将二流项目运作成功。

    2)创业最重要的是搭建团队,然后寻找一个CEO,带领团队宿舍战斗。

    3)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3、创业要懂得借助团队的力量,并发挥每个人的长处。

    4、CEO的核心能力

    1)激励员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能力,积极大家完成觉得本来不可能完成的事。

    2)激励≈虐人,注意好方式和度。

    A.虐轻了,激发不出潜力;

    B.虐重了,纷纷离队;

    C.虐得刚刚好、恰到好处;刚刚超过一个人能力的极限值,让大家感觉痛并快乐着。

    3)美国家得宝公司创始人说:“杰出的领导者能让员工去做他们认为自己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他给员工灌注信心并给他们安全感,让他们觉得即使失败也不是世界末日。”

    (四)如何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1、想知道“是”,先知道“不是”

    想要打造核心竞争力,首先了解什么不是核心竞争力:行业的先锋、专利、网罗到了一批名人当顾问、获得了一个有名的投资人支持你,这都不是竞争力。

    2、莫把专利当做救命符

    1)专利对企业是保护之“盾”,而非武器。

    2)专利申请基础不够牢固,先天不良。

    3)涉及专利官司时候金钱、精力影响较多,且影响正常业务的开展,以及可能造成的企业形象及投资吸引力下降。

    3、初创企业唯一的竞争优势:开发出特别优秀的产品或是服务方案,用产品和服务取胜,并且持续地保持住自己的先发优势;也即做出口碑极好的产品或服务,用自己的硬实力来体现差异性。

    4、具体策略及做法

    1)与众不同,创新和差异化战略。

    2)避开和巨头的战争:现在的巨头并非原先臃肿机构,而是灵活的胖子。

    3)不能靠别人能轻易模仿的一份计划书就着手创办公司。

    4)专一&专业:做大公司的边缘业务,把一个大公司一样在做,但是做得不够专一的业务做到极致。

    5、罗胖的“苟且红利”

    1)得到线下课典礼感悟

    罗胖在得到线下大课开学典礼过程中,没有主持人,只是一连串的老师、优秀学员连番上场演讲,而且确实整个的内容、PPT制作、会务准备及投入等各方面,水准还是很高的。

    2)苟且红利

    所以,罗胖在后面的复盘时有感而发提出“苟且红利”:也就是大家很多事在得过且过的干着,也就给一些干好一点点的人和企业一些表现突出的机会。

    3)优秀的人比我们更努力

    放眼生活,比我们有钱、有能力、有资本的人,还比我们更努力,我们有什么不努力的理由?除了甘愿平凡、被人鄙视一生!

    (五)创业公司怎么挑选投资人

    1、正确的投资观

    1)找风险投资不仅仅是找钱,风险投资所能提供的资源也许比资金更有价值。

    2)风险投资在竞争认识、人才、或明或暗的陷阱方面给予帮助。

    3)看重风险投资公司背后提供的资源。

    2、风投交涉“五步法”

    1)认识:注意时间,不要太细

    首先你要做什么事,其次你是不是一个有激情的人,你为这个事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最后是你有没有一个像样的团队。

    2)讨论:提供细节,制定的阶段性目标和具体的资金要求;展示实力,建立信任;多咨询意见,不要开口要钱。

    3)面临风险

    提出自己和对手的优势,尽可能多的考虑到危机。

    4)达成一致意见。

    5)签合同、拿钱。

    (六)如何避免创业过程中常见的错误

    1、对客户认识不足

    1)在“伪需求”路上越走越远

    2)刚需的止痛药:客户非要不可。

    3)非刚需的维生素:客户也许用了你产品会更好,但是本质上用也行不用也行,他们没有强需求。

    2、保留了不称职的 CEO 。

    1)一个创业公司始终是动态的,在不同的阶段会需要不同的人才来带领公司前进。

    2)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领导模式和风格不同。

    3、财务管理不当。

    五、读书笔记:《非暴力沟通》

    (一)第一章:让爱融入生活

    1、什么是非暴力沟通

    爱、倾听、理解和尊重

    2、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1)我的观察是什么;

    2)我的感受是什么;

    3)那些需要/价值/愿望导致那样的感受;

    4)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

    非暴力沟通最核心内容

    (二)第二章:是什么蒙蔽了爱?

    1、道德评价

    1)道德评判是用道德标准评判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就被看做是不道德或者邪恶的;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

    2)鲁米:在道德和不道德的区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将在那里等你。

    3)道德是用来约束自己而不是要求他人的。

    4)价值判断反映了我们的信念:生命需要怎样才能得到最好的满足。

    2、进行比较:是一种评判,也是过上悲惨生活的捷径;没有对比,何来伤害?

    3、回避责任。

    4、强人所难:威胁若不配合将受惩罚。

    第三章 区分观察和评论

    1、非暴力沟通第一个要素:观察,也即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中的观察。

    静态语言与动态世界的匹配性

    2、克里希那穆提: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3、正确区分观察和评论

    客观不带情感的描述

    1)我们喜欢评判他人彰显自己虚荣心。

    2)“每次”“曾”:表达观察结果。

    3)“总是”“从不”:表达的是评论。

    4)“经常”和“很少”可能混淆观察和评论。

    4、小结:观察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如果我们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所以,我们要试着客观、不含评判或如实客观描述;非暴力沟通是动态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它提倡在特定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

    5、观察=客观描述+不加评判

    第四章:体会和表达感受

    1、感受是非暴力沟通第二个要素。

    2、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表达感受,从而使沟通更顺畅。

    勇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3、勇于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回避或者不敢面对,害怕引起冲突或者被别人轻视。

    4、冲突情境中,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因为人类天生有“同情弱者”倾向。大家想想“小三被打”时候围观群众的感受。

    5、区分感受和想法:“想法”是个人对事的评判;“感受”是对己情绪的表达。

    区分感受与想法

    第五章:感受的根源

    1、感受的根源在何处

    1)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但不是我们感受和根源;

    2)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

    3)也就是罗杰斯的“ABC”理论:诱发我们情绪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思考方式。

    2、听到不中听的话时四种选择

    1)责备自己;

    2)指责他人;

    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3、认识感受与自身关系的金句:“我(感到)……因为我……”

    4、关于“批评”

    1)批评往往暗含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

    2)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求,其他人就很大可能做出积极回应。

    5、矛盾/争辩经典问句:你们双方各有什么需要?为了满足这些需要,你们需要对方做什么?

    6、一旦人们开始谈论需要,而不是指责对方,他们就有可能找到办法满足双方需要。

    5、核心:我的感受由我发出和负责!不要任由外界事物刺激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提升自我效能感和掌控感。

    第六章:请求帮助

    1、提出具体请求

    1)清楚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

    A.直抒胸臆,不要躲猫猫。

    B.沟通中提醒自己主动做些事情,提升自我效能感和掌控感。

    C.请求越具体越好:如果我们意识含糊不清,别人就难以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2)使用抽象的语言还会使我们无法深入了解自己

    A.抽象的语言无助于深化自我认知;请求他人采取具体行动将揭示我们的动机。

    B.抽象语言妨碍自我认识及与人交流。

    C.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2、明确谈话目的

    1)被误解/曲解:有时候我们只是说出不快、表达下情绪,却让别人误以为我们想要什么。

    2)我们说话时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3)如果一个人提出了明确请求,却没有提及感受和需要,也有可能导致交流困难。

    4)人说话的时候总想得到回应。

    5)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表达越清楚,我们就越可能得到称心回应。

    3、请求反馈:确保对方准确把握我们的意思,还可以希望他充分表达他的理解。

    4、了解他人反应

    1)对方此时此刻的感受

    2)了解对方的想法,正在想什么

    3)考虑对方是否接受我们的请求。

    5、请求与命令

    1)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2)我们愿望未被满足时是否尊重他们的感受和需求,表明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还是命令

    6、非暴力沟通的目的

    1)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基础上与人联系

    2)“贴标签”的自证预言效应:标签鼓励他们做我们不希望他们做的事情,然后,他们的行为似乎又进一步证实了我们的判断。

    命令or请求—1 命令or请求—2
    小编,你忒能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笔记 | 闲下来,度日如年;忙起来,白驹过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yya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