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纠正第一个概念:碎片化学习。
碎片化,反义词肯定就是一个完整的。开始在自己的大脑中搜索一下,什么时候自己有一段完整学习的过程,或者经历。反正自己想了半天是没有的。
即使以前,从小学到高中,只要大学全天学习,也没有完整的一天是学习,一样知识的,都是45分钟学英语,45分钟学数学,然后45分钟写其他的。都是碎片化时间学习。
所以,需要纠正一下。碎片化学习, 正确的理解是,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学习。它的本质的区别,学习不是碎片化,而是学习的时间是碎片化的。因为对于人的注意力来说,不可能所有时间多注意,在一个科目上。及时,很多的大牛人,顶级的科学家,在研究的时候也需要一些,分散的学习了,让自己有更好的想法。
何况说我们每天为了生活奔波上班的普通人,更没有完整的时间去学习了,只有抽碎片化的时间去学习。学的内容一定是一个体系化的,这样才能更有意义。
也就是说碎片化的学习的完整定义:
用碎片化的时间去学习系统的知识。
一栋房子,不只是有砖头,还需要有水泥钢筋。那正如我们大脑中的知识是一样的,不仅有知识点,更需要把这些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系统,这样才能让我们更有学以致用的能力,能让我随时随地都用的。
高手和我们的区别就在于,高手的脑中都是拥有高楼大厦,所有知识都是成体系化。而我们脑中,都是散乱的,都是,或许只有砖头,或许只有一个框架。需要构建我们自己的高楼大厦。
接下来我们打磨一个概念:
知识,指的是能够指导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且长期来看更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结果的那些信息。
也就是说,所谓的知识,最终只不过是一些信息,然而,它们也不是任何信息,而是①能够指导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②更可能为我们带来更好的结果。
对,我们平常接触到的网络新闻信息,大多数都称不了知识,因为,没有给我们带来更好的决策,也没有给我们带来更好的结果。只是,让我们多了一点谈资,还只是没有意义的谈资。
之前听新东方,原三驾马车,王强老师的演讲,我想到了一点。老师说我从来不看市场上的畅销书,如果等到五年后,还有人在看这些书籍,那我再来看也不迟。
所以,在这里留人考虑的是长期的知识,不是短期的知识。其次,另一个条件是有用的知识,而不是无用的知识。
于是出现了第一个组合,长期有用的知识,这个才是我们最重要的学习内容,绝大部分时间都要花在这里,比如说成甲《好好学习》里面的临界知识,比如说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这些思维模型,才是我们花时间去打磨的。
其次是短期有用的,比如说ppt制作能力。这些都是段时间内,当下工作最需要的,花一点点时间去学习就可以了。
其实有第一个组合,我们想到了:
能繁衍的知识,更有价值
逻辑学,它可以用来判断某个知识是否站得住脚,他也可以用来预知一些结论。
概率论也是这一类,它与逻辑学结合在一起,就能做出相对更为接近事实的预测。
英语更是这一类,掌握它显然(即便是听说读写中只掌握了阅读这一项也都可以)能让你接触到更多的知识。等等。
最终,这类知识也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叫做“通识” —— 即,哪儿哪儿都用得上的知识。得到app的目标,就是给大家培养通识教育。包括学生,大学也是如此。因为通识教育才是更有价值的,不能给每一个人带来长期的,有价值的影响。
在知识的海洋里,最佳策略是“漫游”,尤其是对普通人来说,更是如此。
其实在知识领域,还有一个绝佳的方法,你是漫游的学习,不带有目标的学习,想学什么就学什么。
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哎我学的这个知识在这里有用,然后就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幸福感。我们就会越来越爱上学习,随时随地的学习。
漫游式的学习,更容易让我们零散的知识点产生一个体系化的知识。因为很多各种科目的知识点,需要一些连接,而这些链接就可能在你没有事的学习的内容当中。让我们连接的点越多,最后形成的高楼大厦就越稳固。
最后,再复习一下:
能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带来更好结果的才叫知识。
长期有用知识,有繁衍能力的知识,它是更有价值的。
碎片化学习,是用碎片化的时间,形成体系化的学习,最终构建自己知识的高楼大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