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寻梦

作者: Y应如是 | 来源:发表于2016-10-03 09:13 被阅读138次

行走在漫漫红尘,一路上不知度过了多少悲喜岁月。重拾岁月的记忆,在年深日久的时光中,我们可能会忘记一些,又拾起一些。但无论怎样,我们都是一粒微尘,从开始到结局都那么无足轻重,但我还是愿意花上一盏茶时间去装帧过往的记忆,也愿意用尽一生去寻一场红楼旧梦。

不知道是我太过执意,还是我痴心妄想,在追寻的路途中,除了几段故事,几味心情,我竟别无所得,但我还是愿意将这些心情打点,为了不执迷于一场似有若无的梦。

若我的梦惊扰了你的心,请不要在意,因为一场红楼旧梦早已在你我心中长满绿苔。

说起红楼,实际就是百象的人生,但是却又一个痴情种和金陵十二钗缘起缘灭的传奇。此间爱恨缠绵,因果弄人,一场还恩的轮回却演绎的那么令人心碎,一颗顽石的红尘游历竟这般多姿多彩。

1.林黛玉

一个寄人篱下,多愁善感的女子。她有出水芙蓉的容颜,有着过人的文采,却也有着不为人知的酸楚,有谁能理解她的无奈,她的痛处。她在这世上无有牵连,仅情系宝玉,他们曾吟诗作对,曾共话琴事。这个秋水丽人,终因情爱折磨,病魔缠身,最终含恨而去。她用尽今生眼泪还了前生的灌溉之恩。她一生爱过,痴过;一生哭过,憾过;一生喜过,恨过,她尝尽百味人生,我想一缕绛珠花魂也不枉尘世一遭。

我也曾寻觅,寻一场灿烂的花事,但是却又怕,花开后是凋零。就像是这个梨花般的女子,爱过却从未得到,我想她这一世追寻的是一场结果的花事吧,但她的梦未能寻到,做了一半,便黄粱梦醒,和她心爱的人阴阳两隔,就像花开了一半,就被摧折了,摧折她的是现世,是人情。我不得不重新寻觅,好似找到了答案,看一场花事不必管它的结果,而是珍惜当下,不问将来,无心过去,这样很好,不是吗?

2.薛宝钗

一个端庄大方,温文尔雅的女子,在她身上我看到了旧时女子的温情。她是冠压群芳的牡丹,鲜艳动人。她悲屈于命运,却又活得多姿多彩。她,诗风端庄大气,行事不落俗套。她本无意宝黛情爱,却因世俗的人情牵扯进这场轮回。但她也随遇而安,不会怪怨任何人,任何事。

我想她此一生追寻的一场梦叫顾我。她从不会顾及自己,总会成全别人,总会谅解他人。但她从未克己,不会为别人委屈求全,亦不会为别人伤自己半分,写到这里,我不禁莞尔,想到一句“你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她就这样,在滚滚红尘,不动不伤的活着,活得明智,活得醒透。

3.贾宝玉

一个衔玉而生,痴情的人。不是人间富贵花,或许不只是纳兰,这个名门公子亦是如此。他多情又痴情,他爱林黛玉,为她泪洒相思地,为她相思成疾。世人总说他太过扭捏,但我总觉得,他是为情所困,为情所累。

他此一生寻的是一场不散的筵席,但是最终散的散,去的去,连自己最终都狠心离开。他喜烟花的璀璨,但是灿烂之后是无穷的落寞。我也曾寻,寻一场缘分,不诉离殇的缘分,但何处能寻呢?

我们用尽一生,寻的不过是一场繁华,一场不会落幕的戏。但我明明看到因果一次次轮回,舞台一次次更换角色,生活一次次离别。我们都是生活在红尘当中的伶人,不知不觉地演绎命运早已谱写的结局,就像这场红楼梦,只是一个还恩的旅程,结局是各自散场,可她们还是会拼尽全力的赶赴。

我寻觅,却最终什么也没有得到,原来,红尘无梦,只是有梦的我们在寻寻觅觅。

相关文章

  • 红楼寻梦

    行走在漫漫红尘,一路上不知度过了多少悲喜岁月。重拾岁月的记忆,在年深日久的时光中,我们可能会忘记一些,又拾起一些。...

  • 红楼寻梦27

    康熙时期三脂一靖四大原版中的最後整理版“甲戌”本制作时使用了微型圆磁片定纸器,它占用一个汉字的空间。此处留白一个汉...

  • 红楼寻梦36

    第五十六回 宝钗笑道:“真真膏粱纨绔之谈。虽是千金小姐,原不知这事,但你们都念过书识字的,竟没看见朱夫子有一篇《不...

  • 红楼寻梦35

    审书人“松斋”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论、序书人棠村相国梁清标(1620-1691)论、原著作...

  • 红楼寻梦37

    庚辰本第七十五回回前单页题记不仅将康、乾区别了开来,也将二者联系了起来。它既解决了版本成本时间问题,也解决了原版版...

  • 红楼寻梦录

    林之孝赖大家的带领众媳妇都在竹帘外面侍候上菜上酒,周瑞家的带领几个丫鬟在围屏後侍候呼唤。凡跟来的人,早又有人管去别...

  • 红楼寻梦2

    第一回(曹雪芹) 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甲戌侧批(戚序、蒙府、甲辰夹批):本名。】再检阅一遍,...

  • 红楼寻梦3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甲戌侧批(己卯夹条[陶洙])(戚序、蒙府、甲辰、梦稿夹批):宁国、荣国二公之後,共十二房...

  • 红楼寻梦4

    明代冯梦龙《古今笑史•痴绝部》:“宋徽宗在艮岳,召米芾至,令书一大屏,指御案间端砚使就用之。芾书成,即捧砚跪请曰:...

  • 红楼寻梦5

    “聚场与散场”是《石头记》文本情节问题上的一对马克思同因对偶辩证范畴。聚场时直事隐,散场时直事显。康熙时期七十九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楼寻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aad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