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来了,死亡也接踵而至。再加上因疫情缘故学生不能返校上课,网课时代来临了,随后就看到网上有消息,称有孩子因为网课与家长发生矛盾,愤而跳楼。于是很多人呼吁对学生展开死亡教育。究竟该如何进行死亡教育,最终也没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恰逢在这时,我接到了我妈的电话,闲聊之中,她告诉我,她已经找人为她和我父亲做好寿衣了。我听后吃惊不小,甚至还一度产生了不适感。我心气跳跃地问她:“就做寿衣了吗?会不会太早了?”我妈平静地答道:“差不多了吧,你爸都快满80了。”我有些难受,朝我妈嚷嚷道:“按老家的规矩,父母的寿衣要由女儿来制作,我都没动手,你着什么急啊?”
我妈平静之中带着理解:“规矩是人定的,我请人做也是做,你做也是做,你那么忙,我还不如请人做呢,4套寿衣,2外2内,才600块钱。”
关于寿衣的事就讨论到这里。是我转移了话题,我不想谈这个事,谈着心里堵。我才不想我爸妈离开我呢。他们离开我了,我找谁煲电话粥?每一年的腊肉香肠谁帮我做?我每一次出去讲课,谁会担忧得睡不着?教师节,妇女节,谁会亲自打电话叮嘱我快乐一点,吃好一点?这些都只有自己的爸妈才能做得到!
可是,我逃避得了吗?其实我一直都在逃避!寿衣拖着不做,因为我不愿意面对。还有他们的墓地,当初我也置之不理,因为我也不愿意面对。我受不了“先是请阴阳先生看地,接着请石匠修墓,坟墓修好后还要爆竹声声庆贺”这个过程,真是太虐了!
最终修墓地这个事还是由我爸妈自己操作了。我不知道我这是孝呢,还是不孝。或许更多的是对死亡的抗拒吧。因为我脑子里还没有想过我爸妈会离开我这个事,他们应该永远活生生地存在于我的世界里。
我记得我爸妈的墓地修好那天,我回去了。我爸妈特意把修墓地的时间选在我放暑假的时候,这样我就有时间回去了。对于我爸妈来说,墓地封盖(我们老家称之为封山)的时刻,所有的子孙辈都应该在现场参加隆重的封山仪式。
封山仪式确实异常隆重,所有的亲戚朋友都送来了大红布,树枝上挂满了,坟头上堆满了,我们一家人的肩头上也搭满了。我爸妈在漫天的大红里,看着并排而建的两座坟墓,笑得异常灿烂。尤其我爸,在那之前,我也见过他笑容满面,但从未见他有如此幸福,快乐,满意的笑容,就像一朵绽放的牡丹开在一张没有眼睛的红光满面的脸上。
突然,鞭炮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阴阳先生念念有词,撒了米,喷了酒,掐了大红公鸡的鸡冠滴了血,往墓里放了鸡蛋与稻谷,为什么要放这些,我也不得而知。最后匠人们当着我们的面,用石板把坟墓封好,盖上新土。石板盖上的刹那,还有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以及喝彩声,不知情的人还以为这是在办婚事呢。
封山仪式结束,一众人等肩上均搭着红布鱼贯而回。回到家,爆竹声再起,然后就是开席大宴宾客。吃喝过程中,大家喝了几口酒,话就更多了,话桑麻者有之,猜拳行令者有之,聊八卦者有之……总之,一派过节的热闹景象。
我不知道其他地儿有没有这样的风俗,抑或就在我老家,是不是也都按这种模式搞了隆重的封山仪式。反正我爸妈就折腾出了这么一出好戏,给子孙后代上了一堂生动的生命教育课!
这堂课让我明白:人终归一死,活着,就认真地开心地活,到了该死的时候,高高兴兴接受死亡。最牛逼的就像我父母,在身体健康的有生之年,亲自把自己身后事所需要的东西办好,心里清清楚楚自己死后穿什么,睡在哪里,活得真是豁达通透。
我爸妈本来在县城住得好好的,偏要花几万块钱把老家的房子修缮一新。我认为那钱花得不值,还说我爸妈真是人老变傻了。结果我妈朝我一顿喝来:我们傻?你晓得什么?今后我们老(去世之意)了,办丧事那几天,尸体停在哪里?你们待在哪里?尤其是遇到下雨,这丧事怎么办?我赶紧制止她,打住,打住,太晦气了。我妈一声冷哼,不说就躲得过吗?是的,躲不过!好吧,你想得远,想得周到,我只能说,做你的后辈,真是万福!
我还穿插一个事,当时我爸妈的封山仪式上还有一个人是主角。本该由我和我弟主持的大局,被他把持了。他是谁呢?我爸的二哥,我的二伯父。
因为我和我弟都在外地工作,没法回去帮我爸妈处理这个事。我二伯父就跳了出来,从请阴阳看地,到封山仪式结束的整个过程,都是由他设计和主持。
我二伯父早年做过很多伤害我们的事,到了老年,竟然亲自为我爸妈打理修墓地这件事,我内心对他也是充满了感激之情,之前的各种怨尤也因此烟消云散。
遗憾的是,我爸妈墓地修好的第二年,我二伯父竟然在睡梦中去世了。去世前的下午,他还像一头健壮的老牛在跟别人插科打诨呢。我爸妈的封山仪式,竟然是我跟我二伯父的永别仪式。
我就纳闷了,我爸妈,以及我二伯父那代人,他们接受的书本知识少之又少,更没有所谓的生命教育。那他们是怎么完成自我的生命教育的呢?为什么他们在看待死亡上会这么超然呢?不论多么贫穷,多么艰难曲折,他们都没有想过自杀。在我的亲戚朋友以及邻居中,从未出现过自杀现象。他们活着,珍惜生命,将死,坦然受之。
我还记得我大婶去世那天,院子里吹吹打打办丧事。我奶奶就坐在竹林旁静静地绾柴,神色平静,不喜不悲。我问我奶奶,你不气吗?我奶奶语气平常,人死如灯灭,灯灭了你会气吗?我不服气地辩解,灯灭了可以点燃,可人死了不能复生。我奶奶竟然笑了,就是因为不能复生,气有什么用?我无话可辩,心底竟然觉得我奶奶的话有几分道理。
时隔三个月,我奶奶也因病去世,那天,恰好是我13岁的生日。世界上最爱我的人,不是我妈,是我奶奶,她离我而去了,我没有哭。因为我奶奶早就告诉我,她这一辈子虽然不容易,17岁被嫁到钟家冲喜,生了14个孩子,夭折9个,最惨的是7天内死了两个孩子。人到中年,我爷爷也撒手而去,我这一生没见过我爷爷,他连画像也没留下一张。但她这辈子活得很通透,也很幸福,78岁还能喝酒,嚼花生,耳聪目明,自给自足,老天已经格外眷顾她了。应该说这是老天对她通透,豁达的生命态度的奖赏。我曾经在《我的母亲不是神》这本书里多次写过我奶奶,她虽然一字不识,但她是我的人生导师。
我的祖辈,父辈们,他们对死亡看得如此通达,那么他们究竟是怎样对自己进行死亡教育的呢?
我认为最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仪式感来对现场的人进行教育死亡教育。以前的农业社会,不论是出生,还是死亡,都有很强的仪式感。这些仪式不是做给人看的,而是要让相关的人参与期间。我年少时,我们大院里所有小孩满月时,一定要大摆宴席全院庆贺。凡有人去世,都要把丧葬仪式的过程走完。红事是喜事,办得皆大欢喜,白事办到最后一天,竟然也皆大欢喜,成了喜事。这样的现场教育,让每个参与的人都能感觉到,死亡固然可怕,但这是必然,顺其自然就好,反正亲朋好友都会操办好。加上满月酒,结婚酒,生日宴经常办,活着的人都觉得有盼头,有快乐,有幸福,谁不惜命呢?
可惜,现在的农业社会再也不会有这样生动且场面感强的生命教育现场了。城市更无法复制这样的仪式,我要是把孩子们带到殡仪馆去看看,估计10个家长9个反对,他们的口气一定跟我一样:晦气!
这就说明:探讨城市家庭与学校该如何进行死亡教育,真是很有必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