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敦煌梦

作者: 木辛隶水 | 来源:发表于2021-05-09 13:06 被阅读0次

    写作群里看到敦煌游学的策划,便心动了,查看活动日期、行程费用,搜搜机票,于工作家庭金钱都有些相背,只得作罢。

    这就是一个普通中年女人的无奈吧,工作,生活,家庭,孩子,唯独没有自己。或许还是自己没有能力,所以不够强大、独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办法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言归正传,在母亲节的今天,说一下自己的敦煌梦。有时候想,让她永远成一个梦,或许才是最有吸引力和魅力的。

    想要去敦煌,是因为大学时候在旧书摊买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读了《道士塔》,深深被触动了。也许是年轻气盛,家国情怀,轻易就陷入了民族愚昧国宝艺术文化流失的悲哀。

    我好恨

    恨我没能早生一个世纪

    使我能与你对视着站立在

    阴深幽暗的古堡

    晨曦微露的旷野

    要么我拾起你扔下的白手套

    要么你接住我甩过去的剑

    要么你我各骑一匹战马

    远远离开遮天的战旗

    离开如云的战阵

    决胜负于城下

    这是文中摘录的一位青年诗人写给火烧圆明园的额尔金勋爵的几行诗句 。

    时隔这么多年,“我好恨”三个字依然如此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王道士,一个逃荒到甘肃的普通贫民,掌管莫高窟之后,用极少的钱财把难以计数的一箱箱敦煌文物卖给外国探险家们,使得中国文化瑰宝散落在世界各地,而我们的专家只能从外国博物馆买回缩微胶卷来研究。

    虽然王道士只是这场巨大民族悲剧的一个小丑,但他确实是一个具象的代表。我只是一个小女人,只能恨他那麻木的躯体和眼神。

    “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我不知道,如今的敦煌,残阳映照下的沙漠是怎样一种壮美,我想,站在那里,大概我会落泪。

    后来,无意中看过一个电视报道,关于敦煌文化馆长樊锦诗,从齐耳短发的北大毕业生到满头银发八十多岁的老太太,从事了半个世纪的文物保护工作,:学习先进技术保存遗迹,利用科技力量打造莫高窟电子数字展示中心,并且制定专项保护法规,为子孙后代造福。

    百度了余秋雨大师的经典散文《莫高窟》,文化底蕴如此之高的他尚且需要在人潮褪去,夜深人静之时才能细细回味描述所看。像我这样对历史一窍不通的估计除了震撼便说不出一个字。

    都说看景不如听景,所有名胜古迹抛开历史文化背景与我也只是“美”这一个字的体验。所以,我一般就喜欢有山有水的自然风光,寻一些当地小吃,看看风土人情。

    但是,敦煌,莫高窟,却让我始终无法放下。也许,真正吸引我的是敦煌的茫茫戈壁和漫漫黄沙。辽阔,空旷,金黄,荒凉,自然地抛却一切,遗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敦煌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abmd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