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自己真的是捧着一颗近乎膜拜的心,小心翼翼地坐上开往上海的火车的。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四线城市小姑娘,从小到大,看遍了夜上海里面的风花雪月,想遍了十里洋场的繁华似锦,内心不争气地有一种莫名的期许,期许着在美好的年纪里邂逅这座美丽的城市。
有人说,等待总是漫长。的确,一颗滚烫热切又忐忑不安的心,就着火车哐当哐当的前进声,被一下一下擦过,等到月落,等到日升,终于等到一声长鸣,然后揉着惺忪的睡眼,打着呵欠,将大上海满怀满怀装进眼里。
如果问,我对于大上海最念念不忘的是什么,我首先要答的便是:生煎。看着店家熟练地略抹一层油,将生煎整整齐齐地摆好在平底大锅里面,盖上锅盖,煎烙二三分钟后,再洒一次水。再煎烙二三分钟,再洒水一次。五分钟以后掀锅,热气腾腾,飘香四溢,只见五六个生煎连在一起,底部呈金黄色,周边及上部稍软,形态饱满,松软适口,黄澄澄的芝麻和碧绿的葱花点缀在上半部分,下半部包底金黄脆香;一口下去,馅心汤汁饱满、味鲜浓郁、回味无穷。伴随着舌尖上味觉的酥化,旅途的劳累也好,身体的疲乏也好,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在酒足饭饱之后,踏着小黄车,一头扎进风华正茂的上海。犹记得那几天,天气晴朗得要将一颗心晒得酥酥暖暖的,明明是小寒的一月却散发着浪漫动人的味道。看着阳光轻轻打在质朴古老的中国邮政博物馆的哥特式上顶上,岁月的光影碎片仿佛就在眼前流过,有战争的流火,还有民族的兴衰。当你慢慢靠近,然后用指尖最柔软的地方,拂过那些历史、风雨留下的痕迹的时候,最先浮现在脑海中的是雨果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建筑是最伟大的史诗”;从横滨桥上骑过,波光粼粼的水面像是铺上了一层碎金子,一波一波地荡漾开来,往后一抬头,伟岸秀丽的东方明珠塔就大大方方地落进视野里,让你不由得惊呼,然后蓦然生出一股向往之意;顺着福州路的方向,仔仔细细地在一家又一家书店中寻找一本心仪很久的旧版书。明亮的白炽灯恍恍地打在书架上,浅浅的油墨味一点一点萦绕在你的周围。即使上海繁华依旧,车水马龙,这里也是心灵最安静的一角栖息地.......
如果说白天的上海像步履匆匆的精干白领,那么夜上海仿佛平白地多了一分旖旎的味道,好比一位婀娜多姿的妩媚少女。不过说到夜景,他们都说,最好的去处莫过于是外滩。
其实到现在为止,我也很难用言语形容描绘出初见外滩的那一种惊艳又叹息的感觉。不仅仅是黄浦江两侧灯火辉煌、璀璨夺目、连绵不断的欧式建筑;不仅仅是夹杂在浅浅江风里远远传来的悠长的邮轮鸣笛声;不仅仅是东方明珠塔上一层层落下的绚丽多彩的霓虹灯光,还有在熙熙攘攘的人来人往中看见的历史斑驳的碎影,那些就着江风流下的艰苦的泪,那些随着江水咽下的苦,那些一次又一次被现实碰碎的心和理想。这些种种交织在一起,变成了一张网把一个游人的心一点点收紧。
那夜,江水一下一下地拍着江岸,像我心里的叹息,像是鲜衣怒马、灯红酒绿之下的无奈和空虚,也像把酒言欢、对酒当歌背后的离别和惆怅。那夜,凌晨的外滩很安静,一切都似乎在沉睡。那夜,在我怅然若失的时候,小伙伴挽着我的手,一步一步地拉着我走在上海的街头。我看着昏黄的路灯把我们的重叠的影子拉得很长,心里忽然一片明朗,微笑地看着他们晶亮的眼睛,说,“若来年有机会,再陪我在上海的街头走一走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