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每天写1000字
当我死之前,我想⋯⋯

当我死之前,我想⋯⋯

作者: 河东西 | 来源:发表于2016-12-20 15:02 被阅读197次


图片来自网络

1.死亡

最近看了一个TED演讲,主题就是本文的题目。

触动了我内心深处最隐匿的焦虑:对死亡的恐惧。

演讲者坎迪·张,一个住在美国新奥尔良的普通华裔女性。

站在TED讲台上,中年发福的她,却充满自信、娓娓道来她的故事。

在过去的一些年里,她尝试用贴纸、展板和粉笔这些简单的工具,为社区居民打造一片公共区域沟通交流的空间。

那年,她一个爱之如母亲的朋友因病去世了。

悲痛万分的她,开始思考关于死亡的问题。

她做了一个实验,在家附近一栋废弃的房子外墙上,她用油漆喷涂了这样一句话——

Before I die I want to… 当我死之前,我想⋯⋯

整面墙写满了同一句话,后面留有空格让人填写。

让她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空格就被填满了,而且答案还在不断增加。

在演讲中,她分享了一些陌生人的答案——

当我死之前,我想跨过国际日期变更线。

当我死之前,我想在上百万的观众面前唱歌。

当我死之前,我想种一棵树。

当我死之前,我想过隐居的生活。

当我死之前,我想再抱她一次。

当我死之前,我想成为某个人的骑士。

当我死之前,我想要做完全真实的自己。

坎迪·张说:我们总是没有勇气去谈论死亡,但是,我意识到,为死亡做心理准备,是我们能够做到的最有力的事情之一,思考死亡能够让你对自己的人生有更清醒的认识。

这个演讲信息量不大,讲的道理我其实也早就知道,如果放在20多岁来看,我可能不会有感触。

可是,如今我已经三十多岁了。

一进入三十多岁,突然在生命的节律中开始响起了倒计时。

也许是野心太大,而能力太小,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总是让自己过得很焦虑。

而最深层的焦虑,就是对死亡的恐惧。

活到这个年纪,发现死亡离自己是那么接近。

这两年,数位长辈的离世,几位朋友的早逝。

我突然悲哀的意识到,原来自己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身边已经会有人离场的年纪了。

2.父母

那天和父母妻儿一起外出,儿子撒娇要爷爷背。

父亲蹲下,儿子高兴地趴在爷爷背上。

只是父亲努力了几次,竟没能站起来。

我赶紧把儿子拉到我的背上、背起来。

心里突然一阵酸楚,我那视为依靠的父亲,真的老了。

而在我的心里,从来没有想过,父亲也有老去的一天。

小时候,总喜欢趴在父亲宽厚的肩膀上让他背着走,父亲好像永远不会疲惫。

如今,我背着我的儿子,也不知疲惫。

我问儿子:爸爸背着舒服吗?

儿子高兴地说:舒服极了!

冯小刚的贺岁片《私人订制》捧红了一首《时间都去哪了》。

“时间都去哪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我们这一代人的父母,是一路吃苦过来的。

如今年纪大了,还要替我们照顾孩子,分担我们生活的压力。

真的不敢想象,推开家门看不到父母,那样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可是,我知道,哪一天总归是会到来的。

父亲没有看过大海,我总是说等不忙了就带他去。

母亲说没有看过天安门,我说现在高铁很快,想去就能去。

可是,一直在往后拖、一直在往后拖,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子欲养而亲不在,树欲静而风不止。

我想,那就今年寒假吧,带他们去一趟北京或者海边。

3.自己

谁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活多久?不是吗?

尽管中国人分平均寿命越来越高,但谁也不能担保自己一定能够活过那条线。

也许飞来横祸,也许突发疾病。

有多少人的人生就戛然而止了。

在死神面前,无论尊卑。

以前从来没有考虑过死亡这个问题。

当我死之前,我想干什么呢?

面对这个问题,我的大脑一片空白。

发现自己竟然不知想要什么,是一件很令人恐慌的事情。

又到年底,开始写年终总结,回想一年来,好像很努力,又好像没有多少收获。

本想在年底完成20万字的简书写作目标,也因为懈怠没有坚持写,从一周三更变成了一周一更,再到一月一更。

人懒惰或者说堕落起来的速度和程度,真是不可想象。

今年令我印象最深的一部丧尸片《请叫我英雄》。

里面的人在变成丧尸之后,停留在自己的回忆中,不断重复人生中每天都在做的事情。

那没有目标的人生和丧尸有什么分别?

活一天和活一辈子有什么区别?

读书、考学、工作、结婚、买房、生子,不知不觉人生便已经走到了中途。

有目标吗?

好像有,考大学、找工作、买房子……

这些都像是目标,可是又都不像目标。

生而为人,在这个世界上,应该以什么坐标确认自我的存在呢?

在家里,看到父母妻儿因为有我的努力,而笑容常在的时候,便会感觉很快乐。

在简书写作以来,每当看到自己的文章下面,有读者说有所收获的时候,便会感觉很快乐。

教书的时候,每当看到学生的眼睛里有共鸣的光芒时,便会感觉很快乐。

我想,我的存在之所以有价值,大概就在于,我能够以一己之力,给别人带来一些价值吧!

最近在喜马拉雅听蒋勋先生的《孤独六讲》,刚听完情欲孤独和语言孤独,都是讲述作为个体层面的人,在这个世界的孤独感。

而人之所以不开心,很多时候就在于太孤独。

如果能够通过价值网络,把自己与他人链接起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长自己的同时也影响别人,那么这种孤独感,当会减弱不少。

回到前面的话题,当我死之前,我想……

4.价值

年初的时候,朋友组织了一个“梅里之光”的助学活动,自己也资助了一个梅里雪山下的藏族小女孩。

每个月转上不多的100元钱,会在微信上和孩子聊上几句。

有时想想,在千里之外会有一个孩子,可能因为自己的一个小小善举而受益,也许能激励她改变自己的命运,心里就暖洋洋的。

我们总是在追求自我的实现,而自我实现的标准是什么呢?

金钱,肯定是一个标准。

身边很多小伙伴都希望实现财富自由。

我也从不讳言金钱,因为如果拥有财富自由,你能够影响的人、能够帮助的人会更多。

但金钱,不是唯一的标准。

对金钱的追求,不能给人带来持久的快乐,只有借助金钱的力量,拥有影响并帮助他人的能力,这才是快乐的根源。

所以,对于之前那个问题——

当我死之前,我想能够成为一个影响并帮助他人的人。

当后人想起我的时候,会说:哦,他啊,是一个很有爱心的好人,他帮助过很多人!

相关文章

  • 当我死之前,我想⋯⋯

    1.死亡 最近看了一个TED演讲,主题就是本文的题目。 触动了我内心深处最隐匿的焦虑:对死亡的恐惧。 演讲者坎迪·...

  • 在死之前,我想......

    在看这个之前,我请大家放下手中的事务,去思考几分钟。想一想在你死之前,你最想做什么。。 这只是一个填空题,却没有标...

  • 在死之前,我想……

    (一) 在美国的新奥尔良,以及澳大利亚、非洲、加拿大等等地方,有着这么一块黑板,上面写着一道填空题: Before...

  • 在死之前,我想……

    在死之前,我想去全球旅行,去体验跳伞蹦极的极限运动,去做件轰轰烈烈的事情,办个个人展览,体验最最浪漫的爱情……之前...

  • 在死之前,我想

    死亡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坦然面对死亡。贯穿一生的死亡焦虑提醒我们更好的对待生活。有人在黑板上写下过...

  • 在死之前,我想——

    死亡,可能是近来提及的很多的话题。 死亡,可能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最难以提及和接受的话题。 死亡,可能往往是最深刻和肃...

  • 遗愿清单—在死之前,我想……

    你是否做了你觉得真正重要的事? 很多情况下,我们特别珍视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的事,以至于产生一种想法:这件事对我来说...

  • 《在我死之前》

    《在我死之前》 [英]杰妮.唐纳姆 这是一部讲述了一个身患白血病的十六岁小女孩在生命中最后几个月里的经历和感受的小...

  • 我死之前(3)

    第三世 这世间 今天是六月一号,我生日,她昨晚特意过来陪我,也不过只是呆到了深夜就走了,我让她在这呆一个晚上,她不...

  • 向死而生——《我死之前》

    别被沉重的书名误导,这其实是一本畅销小说,甚至可以说只是借了死亡这件耸动的事情,来写的一部青春小说。而绝症或死去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我死之前,我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afi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