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悦读社发言(87)

悦读社发言(87)

作者: 冯雪松_4d76 | 来源:发表于2019-01-02 11:58 被阅读0次

对供应链与全球化的理性认知——《超级版图》读后

这本《超级版图》,是康纳未来秩序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前两部分别是《第二世界》《运转世界》。作者通过对一百多个国家的实际走访,列举了大量案例来说明:得益于基础设施建设,一个互联互通的全球文明正在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全球文明的含义经历着巨大的重塑。供应链开始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心,未来的国家间竞争将不再是军事力量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战。

本书作者帕拉格·康纳,是全球战略家,A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顾问,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高级研究员,2007年出任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高级地缘政治顾问。

所谓供应链,是指将产品和服务从生产方转移到涉及消费者的组织、人、技术活动、信息和资源系统。供应链在当今社会无处不在,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外卖。上“饿了么”点了个外卖,半个小时左右,新鲜可口的美食就放到了你的面前,这就是供应链服务的最好证明。

供应链世界的形成,得益于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是传统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和完善,包括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二是数字性基础设施的高速发展,最主要的就是互联网的飞速成长,在不断打破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边界的同时,将全球紧密连接在一起。得益于传统基础设施和数字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供应链世界正变得越来越稳固,对人类整体的影响也越来越深。

供应链世界的形成,满足了人们对于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极大促进了世界范围内总体经济的增长。但同时,供应链世界的形成也带来了不良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供应链世界的发展会造成对世界资源无情地掠夺。第二,供应链世界的发展会加剧全球的贫富分化。

供应链世界形成后,带来了全球性的互联互通,无论是个人、城市、地区和国家都会深度参与其中,从而带来一系列巨大的变化,即全球性分权与聚合。分权指的是在全球性互联互通语境下,主权国家以及全球多边机构,例如联合国或者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权力和影响力将会不断削弱和分散,而与之对应的,是超级城市以及地区联盟的权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大。聚合指的则是超级城市以及地区联盟会通过连接来扩展自己的影响力,超级城市会努力形成自己的城市群或者建立属于自己的经济特区,而地区联盟则会加强地区之间的联系和合作。

超级城市和地区联盟是分权和聚合的两个主体。类似迪拜的经济特区是一个国家摆脱孤立,与世界建立广泛联系并从中获取利益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最初的经济特区也会在发展中演变为一个多元的超级城市,并与周围的城市一起成为一个超级城市群,这就是所谓的聚合。我国正在加快城市群建设发展,打造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并将在全国范围内共打造19个城市群,也体现了这种聚合。

地区联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欧盟,时至今日,欧盟已经吸纳了28个国家,成为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深的地区联盟,而运作的模式还是相同的,那就是主权国家让渡一部分权力给联盟,联盟在某些被授权的领域制定统一的政策和标准,增强彼此之间的连接,并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对外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可以说,分权和聚合的趋势在欧盟得到了良好的印证。

此外,东南亚联盟、非洲联盟、南美洲国家联盟等纷纷成立,各个国家都在努力将自身从区域对抗中抽离出来,通过一体化建设,维护和平良好的周边环境,促进自身的经济发展。分权和聚合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分权提高了城市和地区联盟的地位和自主权,这种地位和自主权的提高又给了城市和地区联盟更大的意愿去实现更好的连接和聚合,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收益,从而实现一种良性循环。

全球性的基因消融进程正因为全球性的互联互通而不断加快。全球性移民的不断增加,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峰,这些人口的流动带来了庞大的人口融合。通过通婚的形式,移民正在重塑这个世界的版图。在亚洲,中国人与俄罗斯等西伯利亚人正在交融。这一切都预示着一个全球性融合文明的出现。对欧洲、日本以及其他老龄化社会而言,移民已经成为了维持社会进行必要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移民的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税收和社会服务都无法实现。

未来的城市将会是各个移民消弭旧有的身份,融入新生活最好的平台。现在的年轻人成长于移动互联网时代,他们更喜欢自由和迁徙,因此,相比于原先的民族主义以及国家主义、意识形态,基于城市认同的市民主义或许是一种更适合他们精神气质的表述。与强迫他们选择某个国籍相比,他们更愿意保持的也许是自己的职业身份。未来,人们或许会在全球范围内追逐最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地方,以法律、医学等职业为典型代表,人们在世界范围内贡献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并从中赚取巨大的经济利益。

相关文章

  • 悦读社发言(87)

    对供应链与全球化的理性认知——《超级版图》读后 这本《超级版图》,是康纳未来秩序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前两部分别是《...

  • 悦读社发言(80)

    对中国文明不死神话的解读——《惠此中国》读后 《惠此中国》这本书,作者赵汀阳,是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被...

  • 悦读社发言(67)

    多点对行为经济学的认知——《赢家的诅咒》读后 本书作者理查德·塞勒, 是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芝加哥大...

  • 悦读社发言(68)

    感知味道的学问——《品尝的科学》读后 《品尝的科学》这本书讲述的是,品尝不仅仅是用嘴巴吃食物,其实还会用到全身和大...

  • 悦读社发言(62)

    当下美国社会的盛世危言——《自满阶级》读后 《自满阶级》这本书可以说是一部当下美国的“盛世危言”。 作者泰勒·科文...

  • 悦读社发言(63)

    重伤前行的印度——《印度:受伤的文明》读后 《印度:受伤的文明》这本书,讲述的是印度在独立后,找不到自身发展途径的...

  • 悦读社发言(77)

    明代的商业与文化的发展变化——《纵乐的困惑》读后 《纵乐的困惑》这本书,作者卜正民,曾担任多伦多大学、斯坦福大学、...

  • 悦读社发言(81)

    审视饥饿与战争的成因——《战争的滋味》读后 《战争的滋味》这本书,是一部以粮食及食品供应的视角来审视二战的历史著作...

  • 悦读社发言(71)

    美国的持枪文化及程序正义——《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 《历史深处的忧虑》是《近距离看美国》丛书的第一冊。该书以一种书...

  • 悦读社发言(79)

    重温经济学入门经典。——《一课经济学》读后 《一课经济学》是一本畅销了70多年的经济学经典入门书,主要讲述的是奥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悦读社发言(8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afz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