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芳老师二、三事

作者: 崔琳婧 | 来源:发表于2022-02-23 10:38 被阅读0次
    王崇芳老师88岁时的照片

    齐帆齐微课打卡

    王崇芳老师是建国前参加革命的大学生、老干部,一九五八年,跟随王震将军开发北大荒来到东方红。

    王老师经历坎坷,阅历丰富,改革开放初期是师训班的骨干老师,曾教过教育学、心理学、古典文学和地理。

    老师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一直没有提职。身边的人都提了,他还是没提。

    别人打抱不平的时候,他总说还是自己做的不好,有待提高。

    后来得知王老师的档案里,由于错放了一个相近姓名人的错误处分,导致老师无法提职。

    改革初期,经组织反复核实后,最后进行了澄清,还了老师清白,但老师已过了提职的年龄。

    他没有怨言而是非常豁达,积极服从年轻干部的领导。

    在我读高三文科班的时候,数、语、外、政、史五科老师讲课都很受学生欢迎,只是地理课老师一波三折。

    先是一个师范校刚毕业的年轻矮个子的女老师,后又换一个刚从北师院进修地理回来的矮胖的中年男老师。

    两位老师虽然都很卖力,但是都没有得到我班学生认可。班长阿敏虽然年少,却表现出突出的领导才能。

    她多次和班主任黄老师及学校领导反映和协调,强烈要求王老师到一中教我们毕业班地理,终于获得校方同意。

    后来听说经过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教训,那两位老师也都成为了教学骨干。

    就这样,五十多岁体态匀称的王老师,迈着军人特有的矫健步伐,手持教案走进我们的课堂。

    记得第一堂课,王老师走到讲台前,放下教案,略黑清瘦的长方脸一脸严肃,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来回扫视一遍全班同学。

    然后戴上老花镜,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用遒劲的行楷字体写下课堂重点,才用江南口音的普通话开始讲课。

    王老师讲课时,习惯在黑板上先写好重点。然后拿着教案在黑板前面踱着方步,边踱、边讲、边扫视学生,偶尔象征性地看一下教案。

    讲课期间一般不提问,也不批评,还不板书,就是一直来回踱着军人的大步,用洪亮的江南普通话认真地讲课,没有累语,我们记笔记也方便。

    如果用运动计步器计量的话,一节课下来,王老师起码得走三千多步。我心想,老师讲的真好,但在教室来回走着不累么?

    课间或课余,我们总是围着王老师,提各种各样的问题。博学多才的王老师总是耐心的解答,有时第二天还会主动告诉你更佳答案。

    你即使问他教学以外的问题,他也非常高兴地解答。

    记得当时《中国青年》,征集过“碧野田间牛得草”的下联,要求对联的内容必须都是名人姓名。

    我在王老师启发下,对的下联是“远征万里马识图”。当年获一等奖的是“金山林里马识途”。

    我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居然质疑此联虽然对仗工整,但意义有些牵强;而认为“远征万里马识图”,对仗虽不完全工整,但意义更贴切些。

    王老师就鼓励我说,要多学习古诗词和毛主席诗词,有时可以不拘一格,要敢于挑战,勤于思考。

    于是我开始恶补古诗词、毛主席诗词。从那以后,我喜欢上了诗词,后来还教儿子背诵唐诗三百首。

    即使现在退休了,我还是经常阅读,感受着诗词的强大魅力。

    每天下午都有两节地理课,王老师总是步行从师训班或家里走到一中,给我们上课,寒来暑往,风霜雨雪,从未迟到。

    一天午后,乌云压得很低,仿佛就在教室楼顶,我们一路小跑着奔向教室。

    一阵电闪雷鸣后,顷刻间暴雨倾盆而下,敲打在教室玻璃窗上噼啪作响,让我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诗句。

    我们以为王老师不能来上课了。然而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王老师一手倒拎着一把滴着水的弯钩把儿黑布伞,一手拎着装有教案课本的黑色公文包走进教室。

    只见老师的皮鞋沾满泥水,黑色迪卡裤子湿到小腿以上,灰色中山装的衣摆、衣袖和双肩都湿了。只有胸部少许衣服和灰白的寸发,还有公文包是干爽的。

    老师把伞支开放到墙角滴水,拿出教案,开始讲课,好像雨没淋过他一样。教室前面,留下了一行老师来回踱步的湿印迹。

    现在我也五十多岁了,患有东北地方病“风湿症”。一到阴天下雨,就浑身疼痛难耐,最怕潮湿和着凉。

    当时我们的王老师居然穿着湿衣服、湿鞋子,从容淡定地讲完两节课!

    他经历过战争的旧伤痕,挨过批斗的腰腿疼痛,不疼么?他是用怎样的毅力坚持讲完课的呀!

    课间休息时,我曾问过王老师,为什么来回踱步讲课,老师边抽烟边爽朗地笑着说,可以传道授业解惑又可以锻炼身体 ,还可以观察有没有溜号的同学,这点算术我还是会算的。

    问他穿着湿衣服讲课身体能吃得消吗?他接着说,枪林弹雨我都经历过了,还怕这点小风雨吗?哈哈哈……

    王老师真是一个幽默、睿智、豁达的老师。

    王老师度过年复一年漫长的黑龙江自然气候的寒冷,熬过错定右派下放和文革挨斗的政治气候的寒冷,也是靠这般幽默、睿智才坚持下来的吧?

    我相信一定是的。因为王老师用八十八个春秋的高寿岁月,证明了他的算术是非常正确的,他的人生态度是及其睿智豁达的。

    王老师和师母退休后,随儿女南迁江苏昆山,过着四世同堂的幸福生活。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王老师夫妇后来患病卧床。儿女们非常孝心,长年如一日精心照顾着卧床的老师夫妇,直至去世。

    王老师的儿子王玉龙、儿媳黄玲都是我高中同学,两个女儿都是我一中的小师妹,他们在昆山工作和生活地都很顺利,很幸福。

    前两年,我在上海工作,离昆山比较近,玉龙经常召集上海、苏州、杭州、镇江等地的同学相聚在昆山。

    同学们说起王老师的教学风格和坎坷经历时,都很钦佩和感慨。

    如果有天堂,祈愿王老师在那里远离病痛,一切安好;如果有来生,希望还做王老师的学生,聆听教诲。

    齐帆齐商学院12期28天特训营打卡,第20篇,2049字,累计41438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崇芳老师二、三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ako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