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这四十年(第二部)|青春,是一张没有底片的照片,只能珍藏无法冲
- 我这四十年(第二部)|青春,是一张没有底片的照片,只能珍藏无法冲
- 我这四十年(第二部)|青春,是一张没有底片的照片,只能珍藏无法冲
- 我这四十年(第二部)|青春,是一张没有底片的照片,只能珍藏无法冲
- 我这四十年(第二部)|青春,是一张没有底片的照片,只能珍藏无法冲
- 我这四十年(第二部)|青春,是一张没有底片的照片,只能珍藏无法冲
- 我这四十年(第二部)|青春,是一张没有底片的照片,只能珍藏无法冲
- 我这四十年(第二部)|青春,是一张没有底片的照片,只能珍藏无法冲
- 我这四十年(第二部)|青春,是一张没有底片的照片,只能珍藏无法冲
- 我这四十年(第二部)|青春,是一张没有底片的照片,只能珍藏无法冲

初二那一年过的非常快,自己的语文成绩还行,作文经常被江老师当成范本在课堂上读,江老师对我也是关怀备至。但初二开始增加了物理和化学两门新课,这东西学起来比较吃力,我属于那种比较笨的人。对这些物理概念一点都没有,脑子里一片空白,不像现在的小孩子什么都懂。另外,英语是我的弱项,也是我的一大障碍,总找不到要领,要么或许是受了“我是Z国人,不必学外文,不学abc,照样干革m”的蛊惑,总之我就是找不到学习英语的兴趣,始终进入不了状态,感觉像个门外汉一直在门外徘徊,所以每次测验也好,中考也罢,基本上都是垫底。
爸爸对此也是焦急万分,而且对我表现不满,经常对我发火生气,我也是一脸蒙圈。初二快结束的时候,爸爸看我成绩平平,没有什么重大进步。就跟班主任江老师商量了一下,看能否留级再多学一年,把基础打牢固,不然怎么考高中上大学。这可是爸爸多年的夙愿,也是他从黄山搬回家乡的重要原因,可如今并不能如他所愿,我也很是痛苦,经常焦虑不安。

那一年暑假,爸爸下了血本,从县城新华书店给我买了一个小小的单放机和初一到初三年级的所有英语磁带,让我跟着学。刚开始兴趣挺大,学着学着就没了味道,或许我天生太笨,单词记不住,语法搞不清,对语言理解力不够,反正就是进不了那个语境。
暑假里我就回到家乡,跟妈妈姐姐在一起,有时跟她们上山干点农活,没有爸爸威严的管教,总算过了几天无人管束的日子,但好景不长,没过几天,爸爸便托人带口信来让我回到他身边。他怕我一放假,野心太重,光顾着玩荒废了学业,于是我又风尘仆仆地赶回到了他的身边,这样他可以天天监督着我。他给我在后堂弄了一张桌子让我在那里做作业。那里就是豆腐坊,又吵又湿,我很不习惯,也特别厌烦。由于爸爸的店面正处于闹市区,每天人来人往,偶有爸爸认识的老师,往往就被他请进店里,一边茶饭招待,一边让他教我文化,但收效甚微,可怜天下父母心。

有人说:“上帝关闭一扇门,同时也为你打开一扇窗。”现在想来,还真是这么回事,那时候英语不得要领学不好,但我对语文倒是兴趣渐浓,不过那时课外书阅读得太少了,几乎就没有。要说有也只有张老师推荐给我们的那本乡土文学《镶上蓝天的星》算是一本,但这仅有的一本书我都看了好几遍了,对里面主人公华华考上中专而因为家境贫寒上不起学的故事了如指掌。
另外就是爸爸给我订阅的杂志《金色少年》和《少年之友报》,倒是有许多精彩的内容让我流连忘返,但这些报刊杂志一下子就看完了,我就到处找书看,那时候隔壁茂根家也是开布料店的,偶尔也进一些邮局订阅的杂志拿来卖,《读者》,《青年文摘》,《故事会》,《家庭》等等,我时常去他家看书,他对我们小孩很客气,从来不赶我们,现在想来还真有点难为情呢。

那时候上深渡也还是比较方便的。有好几艘挂机船天天从新溪口到深渡上下,我就经常坐猫叔的船上深渡,独自一人去新华书店买书。另外还有我爸爸的徒弟给我的作文书也有不少,这些书对我影响非常大。那里面确实有许多好的文章,我一边阅读,一边摘抄做笔记,边学边用,学到了不少东西。时至今日我还在寻找一本类似古董级的书册,应该是当时红W中学编辑且手工刊印的,还能闻到那种油墨香,那时候我看过,但事后都忘记了,现在也找不到了。不知是不是后来搬家弄丢了还是怎么了,总之我找不到那本书了,现在想来真是可惜,这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可以了解当年红W中学的一些情况,时间跨度至少是50~60年前,是我们父辈那一代人上学时的青春印记。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