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词/文
01
能来到心晴有约读书会,能遇见这本书是一种特别的缘份。我又想起那么一句话:当学生准备好了,老师就出现了。
02
书的封面,是一位女子或一种意向,沉入或沉睡在一片海水中,就像是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潜意识之海,那名女子,就是我们自己。
我联想起一部电影,徐克导演,李心洁、梁洛施、郭晓冬主演的《深海寻人》。影片讲述的正是发生在深海的故事,男主人正准备在海底古城向爱人求婚时,却发生离奇意外,他竟然在汪洋大海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因为书的封面,有一些联想,离题了吧。不过,如果说到心理学,应该也可以去看看,不知道,那时你会有怎样的解读呢?
03
序一刘丹博士《那不经意的一瞥》
“请别竭力做个容易处理的个案”,刘丹博士她描述“那一瞬间,我仿佛被一道闪电击中,微笑凝固在我的脸上。这句轻轻的几乎没能明显搅动空气的话,掀起了我思想的狂风巨澜。”
我的感受是:一个人觉察自己,是多么不容易;想要不带评判心,尤其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保持开放心态,很难,很重要。
04
序二 肖泽萍《有凌厉的山峰,有绿草树木,有……》
“我才意识到我与曾奇峰相识多年,都不曾细细聊过他自己,我还不能在心中勾勒出他从过去到现在的清晰脉络。”文中提到对《风中黄叶》的点评,问“为什么看不到他的感情?因不堪而隔离吗?”
好吧,我好奇,特意去搜索了一下《风中黄叶》是讲什么。也找到了《大悲无泪》这一篇点评(书中P157页)。
之所以记录,因为给我的联想是:生活中有时,会突然惊觉,每天同一个屋檐下生活的家人,是不是常常都没有仔细看过他们的脸,认真端视对方的眼神,有用心倾听家人的需求吗?比如我们的父母亲。
有时候,我甚至对自己都有这样的感受,我真的了解自己吗?
05
序三 刘川鄂 《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
给我特别深的一个感觉,就是用了区别常人的词汇、文风。有几个句子,值得摘抄回味。
1) 人的生命应该是丰盛而有疮痍的,丢弃的那一点才是灵魂的出口。
2) 无所贪爱,每一刻贯注深情。
3) 连悲哀落在地上,都会重新跳起,不是因为它的空旷,而是它的重量。
4) 他眼底的无边,是孤岛。那片刻难得的沉默像坟墓,像鱼,像深海底的鱼。
5) 写作不是攀爬高山,也不是深潜海沟,它只是在一张标配的床上睡出你的身形,传达你的观念。
06
序四 张海音《奇峰?奇峰!》
“他为什么要给别人这么一种印象?”
“奇峰是一个有独特才华的人,更适合一个人孤独远行,在一起的过程中,他会不会有委屈自己的时候?”
“……我不确定是走近他好,还是让他一个人待着好。是我敏感脆弱在投射,还是他?……我这么说,是在孤立他呢还是在接近他。”
“我感慨,这是他作为一个男人照顾、呵护人的细腻而不露声色的风格,或者也是他渴望能被这样对待?”
启示是:由我及你,由你及我。
不是有句话说,当你不知道如何对他,想知道对方想让你如何做,就看他是如何对你吗。
这一段,用了很多这种疑问,是自我的投射,还是对方。这位推荐者,有很不一样的视角。
07
自序 曾奇峰《不可言说?……说吧!》
1)“大凡什么事物到了最高境界,都多少会有点不可言说的特性。艺术如此,习禅如此,心理治疗也是如此。”
2)形成自己独特的言说方式,也许是一个人一生的任务。但是,风格的形成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成熟的风格会使你在言说特定内容时得心应手;另一方面,固定的风格也会制造言说的死角,让你永远地忽略掉曾经忽略的东西而不自知。
3)(新解盲人摸象)没有人全对,明眼人也不会全对,比如大象皮肤之下的脏器的独特结构,明眼人也不一定清楚。也许只有说大象像大象才全对,但这等于没说。
小结:
这只是个人的读书方法,一些联想。以清单的形式,做了记录。
仅是从自序中,可以看到好几种风格的人。是的,如果要精读,要深读,我就要践行如此的读书方法,去穷尽这本书带来的所有认知。(青词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