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奇怪,我一直不知道怎么用什么词来形容北京,可去了上海之后,上海和北京的形象都立刻清晰了起来。
说来好笑,我以前觉得上海,是很多弄堂很小很挤、大部分人们挤在弄堂里,是斤斤计较的小市民,小气又严重瞧不起外地人。因此,我也骨子里很嫌弃上海,没什么好印象。直到近年来听别人分享上海,才开始喜欢海派文化,觉出这个城市的魅力。
我觉得很难有一座城市,能像上海一样让人这么快感觉出他的特点来,我初次到上海待了3天,它就像石膏像般给我清晰的轮廓。
我对上海的初印象,基于个人见闻有限,会很浅薄并带有个人偏见。
港口城市
当走在黄浦江边上,从江面吹来带有海腥味的风立即就提醒你这是一个港口城市,不免想到这里有繁忙的码头,不停地装缷各种物资,向海外输出向内陆供给。
坐在黄浦江的游轮上,看着外滩两边截然不同的建筑风格,西边是西式建筑,几百年的历史越沉越有味,如今依旧是金融银行中心;东边是浦东现代化的高楼大夏,跟西边遥相呼印。
WechatIMG4.jpeg
WechatIMG3.jpeg
外滩夜景真的很美,很喜欢西边这些建筑群,昔日的繁华今朝依旧风彩,真不愧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各国风格汇聚着当时最优秀最繁华的建筑在此,看这些百年建筑可一睹上海百年历史,始终是经济繁华中心。
租界地留下的浓浓西洋风
我从百度上找了一张上海自清末列强侵华至近代日本侵华时的租界地情况(着实很可恶),基本是将上海的中心给瓜分成各国租界地。
1.jpg
也因近百年的租界地历史,使上海即有苍痍的历史,也有列强留下来的基础建设和文化。我在上海几天,特地留了一整天骑自行车逛了逛原租界地区,
路线是从巨鹿路---复兴中路---淮海路---思南路
巨鹿路是原法国租界地区域,同时这条路是最普通的生活居住地,可感受上海的生活气息。骑行在路上,人很少路面很干净,两边密集的法国梧桐很好看,一路上有一些隐藏的特色店,路过一家“契茶去”茶馆藏在院墙里,门牌特别小不起眼,院门是木门,院内种着些竹子,一幢红砖老房子里面漂出茶香,一种大隐隐于市的禅意。还有几家温馨的咖啡店,不记得名字,咖啡店里坐着几位普通却精心打扮过的中年妇女在喝着咖啡在聊天。一家花店被深深吸引,进店转了一圈,发现里面很大,花店、几家西餐及酒吧全融合在一起,花店的布景桌供餐厅为公共就餐区,很美。
思南路是出名的,思南公馆聚集着遗留下来的花园洋房,曾经是军政要员、企业家、专业人士和知名艺术家等上流社会的住宅区。进入思南公馆,印入眼帘的是红瓦屋顶、卵石镶壁的一群两层的小洋楼,因我不太懂建筑,统一称西洋式建筑风格,一层有的带着哥特式柱,有的洋房一侧有大理石板阶梯通往二层,一扇带玻璃的红木门隔档着室内装饰。星巴克咖啡店在这里很受游客欢迎,坐在院内及二层阳台喝咖啡,淡淡的看着一切。
小资生活
上海的小资你去了就能深深体会到,却不好形容,像融合在潮湿的空气里、干净的地面里、成排的梧桐树里、安静的咖啡馆里。这种小资,是整个城市的价值观,对生活的讲究,一种精致的生活样貌追求。走在上海,路边有很多安静的咖啡店,有不少保留古风的茶馆,及日式茶馆,还保留很多书店。人们就算再忙禄,也不忘把自身仔细打理的鞋面干净衣服整洁,喝个咖啡聊聊天,偶尔逛个书店看会书。在北京基本已经看不到书店了。
相比北京带有北方的粗糙特质,上海真是精致的让人喜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