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忆读书”

作者: 李集街新街小学chengli | 来源:发表于2021-12-12 18:30 被阅读0次

      【写在前面的话:五年级上册第26课题为《忆读书》,是冰心先生写的一篇叙事散文,她在文中表达了“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等感悟。上个星期我在班上对同学们说老师也写过类似的文章,会跟大家分享。今天把几年前写的一篇两千多字的文字进行了补充和修改,在这里发出来】

        从小我喜欢看书,养成这个好习惯与父亲的影响分不开,父亲当年是民办教师,喜欢读书看报。后来我当上语文教师,能常常带着孩子们徜徉在文字的海洋之中读和写,感觉特别幸福。

        朱永新老师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回顾自己这些年来的学习经历和工作经历,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太好了。年少时的阅读经历给我的生活和职业带来了有益的影响,也令我的精神生活无比的充实。

本人制作的PPT截图

小时候读书的那点事儿(少时读鲁迅)点击可查看原文】

一、

        小时候,家中十分贫困,那时农村生活条件稍差点儿的孩子在家极少读书,常常无书可读,我却是幸运的——有住在城里的伯父和姑妈,堂哥堂姐、表哥表姐他们看过的书,玩过的玩具,一次次的被带回或寄回到乡下,成了童年时期的我一笔又一笔不小的财富。

        说实话,到现在我也觉得奇怪,小时候玩过的那些“洋玩具”,除了一个魔方,其他的都没给我留下什么印象,倒是读过的那些书,却常常像放电影似的一本一本从脑海中翻过。

        记得一个夏天,父亲从城里伯父家回来,带给我几本比他的手掌还要小的图画书,它们崭新精美,还是彩色的,一下子把我给吸引住了。那时我没入学,还不识字。

        其中有一本书封面上有一只飞跑着的小白兔,很惊恐的样子,好像在大叫着什么,它的头部右上方写着四个大字,还放着光。小兔的身后有草有树还有水,水面上有波纹,浮着两个球状的东西。

        父亲告诉我,小兔在大声喊叫“咕咚来了”,这本书名字就叫《咕咚来了》。当时我很奇怪,“咕咚”是什么东西呀?它从哪里来?

        我一页一页地翻看,整本书里字最多的就是“咕咚来了”四个字,要么就是“咕咚”两个字,其他的都是图画。我翻过来倒过去地看,又有重点地挑着页看,看了好久才明白大概意思,越看越觉得有趣,看着看着,一个人格格格地笑起来。

        那几本彩绘小书伴我度过了好几个月快乐的时光。

        后来上了一年级,学习《猴子捞月》那篇课文,读到小猴子、大猴子、老猴子都跟着叫“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里了”,我不由得就想到《咕咚来了》里面的那些动物,它们都不动脑筋地跟着别人说、跟着别人做,给我们留下了笑柄,也留给我们无尽的思考……


二、

          之后,我读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接下来的几年,我读了大量的小人书(连环画),也读过好多本没有插图的童话书、神话故事书以及几种少儿报刊等等。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初,很多孩子手里都有几本小人书,我手上的小人书永远都不会变少。小伙伴之间总是交换着看,可有滋味啦。现在市面上几乎没有看到那种小人书出售的。

      三年前在武昌昙华林游览,无意间看到一个地摊在出售小人书,五元钱一本,买了六本放在班上的图书角里。今年回到原班上,发现只剩下一本《华佗》。

        小人书只有小字本的一半大小,封面是彩色的,其他部分都是黑白的。每一页都图文并茂,那些图画惟妙惟肖,图画的下边或右边有简短的文字解说,并且内容连贯,情节完整。有些内容长的分为上下册或多册。

        小人书中一幅幅线条流畅、笔画精细的图片令人记忆尤其深刻。

        《岳飞传》中杨再兴骑着马,中了敌计陷入河泥之中,被金兵万箭射死,为国捐躯的悲壮场面,《铁道游击队》中芳林嫂第一次扔手榴弹太紧张而忘了拉弦,只砸中鬼子的脚后跟,那痛惜悔恨的神情,大大的脑袋上歪着三根头发,骨瘦如柴的小三毛那孤苦无助的身影,孙悟空神通广大、嫉恶如仇、尊师敬业的性格特点,以及《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中无数个各具特色、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都一一在我的脑中印下了深深的影像。

        在那个物质极其匮乏,精神生活贫瘠的年代,这一本本小人书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丰富了我的童年生活。那种无法表述的满足感,如今回想起来仍旧是那么真切。

        后来看到相关的电影和电视剧,我神奇地发现,影片中那一个个活动的镜头,居然跟脑海中小人书里的一幅幅静止的画面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了,两个不同时空的情景相互交叠,不分彼此,给人以多么神奇多么美妙的感觉!


三、

          步入青少年时期,我读过很多报刊杂志和整本的小说。报纸有《中国少年报》《文学故事报》等,杂志有《故事会》《今古传奇》《小说选刊》《东南西北》《青年博览》等。最让我着迷的是《读者文摘》(该杂志于1993年7月更名为《读者》)。

        《读者文摘》最初吸引我的是中间那两页“漫画与幽默”,随后我发现里面每一篇文章、每一段文字、甚至每一句话都让人觉得那么清新温暖,特别是每一期的开篇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却生动感人,常常给人以启迪、智慧和希望。

        那时候家中的事儿特别多,只要是放学、放假,经常得帮做家务事、干农活,还常常参与家庭副业,总是那么忙碌,能静静地看几个小时的书而不被打扰是一种奢侈,更是一种享受,所以我特别珍惜那些读书的美好时光。

        夏天,几亩地的棉花逐渐开花结铃,长成棉桃,特别容易生棉虫,十来天就得喷洒一次农药(现在种抗虫棉,品种优良,喷雾器也先进,农民们不再如以往那么辛苦 ),一直持续到秋天棉花吐絮的时节。从几百米外的池塘提水到地头,供母亲兑农药是我必干的工作。我戴着草帽,每提来两小桶水,就躲进枝叶茂密的棉地里,埋头读带到地里来的杂志或小说,读得如痴如醉。母亲一喊“来——灌水啦!”,我马上收好书起身,帮忙兑好药水,接着再去提水,然后继续看书。

        很多本书就是这样在池塘边的树阴下,在提水的空闲中读完的。这算是非常轻松的活,其实真正干起农活来是没有时间看书的,除非是“偷懒”。不过,我打小就是个勤快的孩子,总是主动跟母亲一起干活儿。

          读过的小说中印象深点儿的除了几部古典名著外,还有《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白牡丹行动》《凤凰琴》《简·爱》《约翰·克里斯多夫》《少年维特的烦恼》等等,也有金庸、梁羽生、三毛和琼瑶的一些作品。

        其中《简·爱》这本书中女主人公的那种自尊自爱、坚强勇敢、正直独立的人格魅力对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后来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买了电脑,我通过网络,把所有版本的《简·爱》影视作品全搜索着看了一遍,又对照原文阅读欣赏,一次次地重新体验两位主人公的孤独与伤痛,平静与惊喜,快乐和幸福,随着他们的悲,陪他们一起痛,随着他们的喜,陪他们一起笑……

        带给我强大震撼的是路遥的百万巨著《平凡的世界》。

        20岁前后,那几年,白天的工作告一段落,吃过晚饭,我经常跟父亲一起坐在灯下阅读《作家文摘》《文摘旬刊》等报刊杂志。《廊桥遗梦》也是那段时间读的,不过那时候读不太懂,成家之后才体会到文章的主旨。

        《早晨从中午开始》这个题目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阅读之后我才知道它是百万巨著《平凡的世界》的创作手记。当时我并没有读到这篇随笔的原文,只是因为它的内容简介引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那是一种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作者夜以继日地用生命在进行创作呀?

        从这篇简介我了解到,在创作《平凡的世界》这部巨著期间,路遥“一直伏案写作至天明,别人起床,他才入睡” 。

        从“十年的青春和生命换来《平凡的世界》的美丽绽放”中,我知道他为创作这篇著作花了十年的时间。

      “十年的苦难(精神和身体备受折磨)雕琢了一颗晶莹璀璨的明珠” 让我极度好奇,是什么在激励着他急于把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他表达了什么?这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

        这一切促使我急切地想要阅读、想要了解《平凡的世界》这本书。

        两年后的一个寒假,我终于有幸获得了一部厚厚的《路遥文集〈平凡的世界〉》。

        整整三天三夜,我忘记了周围的一切,沉醉在那“平凡的世界”中不愿出来。那三天不知让我笑了多少次,又流了多少泪。读到田晓霞在洪水中消失,确认她 xi 牲了时,我震惊,我 bei 痛,我泪如泉涌,希望那不是真的,我想,“少平该怎么办?少平该怎么办啊?”我哭得泣不成声,一边看一边哭,一直哭到孙少平调整好自己为止……把母亲都吓坏了。

        《平凡的世界》中有太多生活的感悟,如今都成为了格言了,给人以无尽的启迪。这里引用孙少平在失去田晓霞之后对人生的新的认识:“既然活着,就应该好好地活;思念早逝的亲人,应该更珍惜自己生命的每一个时刻。精神上的消沉无异于 z sha 。”少平重新活过来了!

        读着这部以生ming为代价铸就的不朽经典,我了解了那代人艰辛的生活道路和平凡而壮烈的奋斗历程,我感动不已。孙少平和田晓霞那纯洁的心灵、高尚的品格、丰富的精神世界使我的精神生活也变得无比充实,让我更加珍惜生活,懂得感恩。


四、

        参加工作后,我读了一些教育专著,有《李卫华教授的报告》《班主任工作漫谈》《爱的教育》《给教师的建议》等等。

        前几年除了阅读海岩、莫言以及几位外国作家的一些作品,我再次阅读几本教育专著,如《从教师到教育家》《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做最好的老师》等,《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还没读完……

        读到韩兴娥老师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这本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现在的孩子能自主阅读的太少。我也是一名有着二十多年教龄的语文教师,我们的课堂一学期始终只围绕着一本教材,对学生而言,语文书上的文字经过再三阅读,新鲜感渐渐消失,吸引力也不怎么了强烈了。我们如果也像韩老师那样去想办法,正确引导,学生们肯定也会爱上阅读,这样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听、说、读、写等综合素养才能得到逐步提升。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这本书,引起我深入的思考,我叹服韩老师勇于创新和忘我工作的精神。

          韩老师的经验介绍让我心潮澎湃,教育体制是我们个人无力去改变的,但我们能改变自己个人的教学行为,我们可以在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之间寻找一条捷径,树立一种开展大量课外阅读的意识,指导学生阅读,在阅读中提高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在阅读中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促其形成良好的习惯,甚至影响其一生……这对于我们语文老师来说意义极为深远。


        实践证明,爱看书的孩子学习成绩绝对不会差,爱看书的人幸福感也会更强烈!不谦虚地说,我本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呵呵^_^……

        一本本好书是我的良师益友,伴随我一步步成长,促使我逐步走向成熟。我将继续与书为伴,与文为友,让它们更好地为我服务,为我的学生们服务。

后注:

        说实话,有些教育专注我难以读进去,这种感觉真的很难受。我知道自己也应该和孩子们一起读一些儿童作品,强迫自己尽力去做吧,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这本书我又把它找出来了,放在了枕边。

        暑假里已经阅读了曹文轩先生的《草房子》,还有叶圣陶先生的《稻草人》,沈石溪先生的《狼王梦》是去年阅读的,都被深深吸引……

      喏,这还有一本《斑羚飞渡》,嘻嘻……

相关文章

  • 我的“忆读书”

    【写在前面的话:五年级上册第26课题为《忆读书》,是冰心先生写的一篇叙事散文,她在文中表达了“读书是我生命...

  • 读《忆读书》有感

    说起冰心奶奶的《忆读书》,我的话可就多了! 《忆读书》全文共十一个自然段,语言朴素而华丽,勾起读者对全文...

  • [原创文集]我很久没有读书了

    我很久没有读书了 ——忆那些读书的日子 来源:旅游学院17地理...

  • 息有养,瞬有存

    看完钱穆先生的《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忆》真的是很佩服钱穆先生。能够做到读书的时候读书,旅游的时候就旅游。读书量那么大...

  • 《忆读书》作业设计

    课文主题 《忆读书》记叙了冰心自己亲身的读书经历,表达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乐的情感以及对读书的认识,希望我...

  • 带着孩子们走向一本一本的书

    第八单元以“读书明智”为主题,为我们编排了《古人谈读书》、《忆读书》和《我的“长生果”》。教材从不同的角度...

  • 忆读书

    忆读书是著名散文家冰心散文集中的一篇优秀习作,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明白四个明确,第一个明确是明确课文的主要内容,...

  • 忆读书

    小时候,书很少,除了课本,能看到的书是少之又少。也许,对书的渴望,就是因为书的缺乏吧。 家里有几本妈妈用来打发时光...

  • 忆读书

    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每每回想起这句话,还是觉得有其中的道理,年少时间,交游甚少,便家中翻阅父亲的书柜,《...

  • 忆读书

    今天偶然间看到一篇文章,其前半部分的名字叫做“读书到底有没有用”,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毋庸置疑的,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忆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aprf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