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想法每天写1000字
心理漫谈《道德经》第十四章:大道至简,道即恍惚,“从前我是瞎的,

心理漫谈《道德经》第十四章:大道至简,道即恍惚,“从前我是瞎的,

作者: 王明鹏 | 来源:发表于2023-06-07 08:05 被阅读0次

《道德经》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无色为夷,无声为希,无形为微,这三者都是道的表现,没有光明,没有黑暗,绵绵不断,没有存在,可以命名为恍惚(惚恍),没首没尾。用过去心理体验,处理现在问题,知道根源所在,就是道。

这一章类似第一章,还是阐述“道”的本质,我们用心理来理解非常简单,事实上心生万物世界观就是如此,不过作为“道”是大家推崇的大道罢了。

问题在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世界,如同哲学家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真理”,先接受这个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常识”,才是“大道”,“大心理”。

神龙见首不见尾,作为心理的道和道的心理,却更进一步,既不见首也不见尾,只见“自己观点、逻辑、目的”,老百姓的话,叫做“人心隔肚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真理,就是老子在这章说的“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我们都在看,看到的却不一样,千差万别;我们都在听,听到的却不一样,五花八门;我们都在触摸,摸到的却不一样,盲人摸象;隐喻人都是瞎子、聋子、傻子。

经典说“从前我是瞎的,如今我看得见”,老子在这里说,“从前我是瞎的,如今我瞎的更厉害”。

承认自己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甚至愚蠢透顶,越来越瞎,真是太好了,太好玩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有毛病,屡禁不止,重复出现。比如老子教导“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减少妄言保持平静,这是非常实用的技术,但屡屡违反,不求重点,唠叨过程,急于表态,急于附和,消极抱怨,没有一定之规。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知道做不到,怎么办?就是真正接受自己愚蠢至极,坦然“从前我是瞎的,如今我瞎的更厉害”,“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相关文章

  • 微妙玄通:学习《道德经》体会(16)

    文/若冰 (《道德经》第十五章 ) 《道德经》第十四章,老子为我们描述了“道”的样子,阐述了怎么“执古御今”。 我...

  • 道德经之系统思维

    #本文源自道德经第十四章的思考 道,就是规律。懂道,就是懂规律。 道德经善用比喻,如何形容道?对于道来说,用能见的...

  • 《道德经》第十四章 道态恍惚

    【原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

  • 恍惚之多解,多解之困惑——学《道德经》(五)

    怎么理解“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摘自《道德经·第十四章》) 白云先生认为,这是去形质化、去感知化、...

  • 执古之道,御今之首

    《道德经》第十四章,讲了很多什么是道,道是什么样的?很深奥,很玄妙。最后有一句“执古之道,御今之首”,我印象很深刻...

  • 道德经之对立统一

    #本文源自道德经第十八章 道德经的核心理念就是在讲对立统一,要有辩正思维去看待事物,第十八章是拿道与仁义、智慧与大...

  • 《道德经》第十四章 道纪

    华夏传习书院~每日传习~经典永流传~ 《道德经》第十四章 道纪 [原文] 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

  • 无为而治,幸福绵长

    “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道”是《道德经》的核心。何谓道?道有天道,人道。何谓人道呢?即事必躬亲...

  • 执古之道,御今之有

    ——笨笨明愚解《道德经》第十四章 《道德经》第十四章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

  • 大道至简,我心逍遥

    大道至简,我心逍遥 沈清祎 道德经有言:“万物之始,大道至简。”道家的智慧用日本文化加以阐释,又得出新的禅意,即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漫谈《道德经》第十四章:大道至简,道即恍惚,“从前我是瞎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aqn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