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侄儿问:“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我们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这是《双城记》的开头,我国社会现状正是如此。对此,伯父有何良策?
伯父答:之所以出现“经济越发展,两极分化越扩大;腐败越难治,道德越滑坡”这种怪现象,原因在于政治改革滞后、市场经济远未成熟、权力还没有关进笼子、既得利益趋向固化。
如是,中央提倡“以人为本”未见落地;市场经济,却自发生出“以钱为本”,甚至“以资为本”。王阳明说“功利的毒汁,已深深地渗透到人的心底骨髓,积习成性”,他讲的是明代社会;但我感觉,现在的我们差不多也接近了吧!
讲完社会环境,我们再来讲讲个人修养。王阳明说,良知人人都有,良知是最好的老师,您只要老老实实按老师指点去做,就不会染上功利习气。这说说容易,但做起来很难。
按王阳明“致良知”的要求,做人的标准要提高。如您选择做企业家,可以有名有利,您有本事合法赚钱,多多益善,但决不可行贿,生活也要检点,不铺张,有余钱可做慈善。如您选择从政为官,您可以有名有权,但不可图发财,应牢记自己是公务员,要密切联系群众。总之,实践出真知,行行出状元,只要不欺良知,肯下功夫,任何岗位都可以出圣贤。
王阳明在谈到“心即理”、“知行合一”时,经常强调他的立言宗旨,即诚意,就是动机纯洁、意念正确。他认为,您意念一发动,便是行的开始。比如您想抢银行,但没有去做;或看到美女,就想强奸,但没有去做。这种思想上的犯罪,没有构成法律上的刑事责任,一般人都不当它一回事,甚至有人还嚷嚷:“我怎么想是我的自由,别人管不着。”但王阳明告诫我们,意动就是行动,恶意就是恶行;如自己不警惕,任由其生长,总有一天会自食恶果。所以,每当恶意一出现,就要马上检点,清除干净,不留后患。又如,您心上想的,嘴上说的,手在做的,一般情况下,都要做到三者一致,不可想一套、说一套、做一套。王阳明的这些指点,对任何人都适用,只要不自欺,即用即效,真乃金科玉律!
感觉是生命现象,情绪是人的常态,激情还是事业之必需,所以有人说,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但情感有盲目性,不善控制,正常行为会受干扰。一般来说,去私心,多理性,良知可以保持健康的心态,提高控制情感的能力。我爱好诗词,如遇上不顺心的事,我会去默诵名诗名句;一旦进入意境,心便安宁而愉悦。
总之,功利主义说到底是人的私欲膨胀,可能是内心追求,或受外界诱惑引起,都会使良知受遮蔽。阳明心学的伟大之处,正是永远把重心放在自己的内心上,时刻用功致良知,以控制自己不当的私欲,防止外界的种种烦扰。可见,致良知的实质,就是要建设好自己的精神家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