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母爱有形状,大概是个捣蒜器的模样"这篇文章提供了一个主题活动方案的示范,我就着文章拆分一下。
活动征集主题:如果有一样物品来代表妈妈的爱,你会选什么?
母爱的形状成品:一座UGC雕塑+一段时长11分52秒的视频。雕塑中,最上方是妈妈抱着孩子,下方是养大一个孩子需要的最有代表性的东西。所有的物品背后,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UGC是“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缩写,中文译作:用户原创内容)
文案:假如母爱有形状
活动:新世相征集+雕塑+视频
操作步骤:
第一步:故事征集
第二步:筛选
第三步:采访故事背后的真实母亲
第四步:将母爱的代表物品集中到一起,塑成作品放置在北京某广场。
第五步:视频剪辑制作、发布。
近两年,新世相陆续推出了“逃离北上广”、“丢书大作战”、“百万黄金屋”等多次基于新媒体的爆款营销活动。这一次,新世相征集到3000多个故事,筛选出来自全国12座城市的62个。在主题阐释中,新世相是这么说的:内容营销的本质,是把营销做成一个有公众讨论价值的议题。而这个活动把抽象宏大的母爱进行了具像化、生活化、故事化。
在近12分钟的视频中,平行采访了四位母亲,一位烘焙的妈妈,一位是为了让儿子多吃一口饭画蛋的妈妈,一位是带着脑瘫儿子以捏泥人为生的母亲还有一位单亲妈妈是出租车司机,平时工作的时候也把女儿放在车上。出镜的采访对象一共有12位,在片尾以人物卡片的形式出现。筛选的标准:人物典型、故事感人、物品特别,各地的口音也挺加分的。
又看了一下新世相张伟从“如何打造爆款”和“如何运营公号”两个角度谈创作刷屏营销的文章。
制造流行的起点是与一群人共情,你必须了解这群人,了解他们的欲望和焦虑,爱和恐惧,这群人有一个价值共同体,要从中找到能够唤起他们的可以落地的活动。
简单概括其实就是真诚——回到原点想问题。你要影响哪些人,他们日复一日的痛苦是什么,理解然后给他们提供解决痛苦的办法,做到这些事情不可能没有传播。
找到最初的核心人群,击中小众
如果你的某一个传播话题在群体里面能够引起共鸣,这些人会把你的东西在他们所能触达的所有地方不停地转,发酵起来,最后被大众人群看到。主流人群对小众人群里热闹的话题有一种“智商上的弱势感”,这样很多话题反而传播到更广大的领域。
再举一例:
“北京凌晨4点”的故事。
新世相征集收了几千个故事,从中挑选了40多个,放到网上传播,在微博、微信上分别获得200万的阅读量,这些故事有的很离奇,有的很普通,有的很励志,有的很痛苦。在这之后我们又从中挑选了13个人,这些人中有晚上教课的英语老师,有晚上盯着屏幕看监控的安检员,还有在北京大街上捡垃圾的艺术家,让这13人一起直播凌晨4点钟怎么过。
这个活动针对的是失眠人群,就是想说,哪怕凌晨4点还醒着,你也并不孤单!
网友评论